胆汁酸是胆汁的重要成分,在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最近几年来,胆汁酸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在动物养殖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在生产实践中更好更有效地选择和利用胆汁酸类产品,本文介绍了胆汁酸的结构组成、营养作用机制以及在饲料中如何更有效地添加使用胆汁酸类产品。
胆汁酸的组成成分
胆汁酸是动物体内胆固醇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固醇类物质,因为主要经由胆囊和胆汁一起排泄到肠道中,并具有酸性,因此统称为胆汁酸。胆汁酸种类繁多,现已从各种动物体内分离到的不同胆汁酸就有14种。
不同动物的胆汁酸种类和数量都不相同,起作用的成分也有较大差别。如人的胆汁酸是以胆酸、鹅脱氧胆酸为主,而奶牛胆汁酸的主要成分为胆酸和脱氧胆酸,鸡体内脱氧胆酸含量很少,鹅脱氧胆酸的含量最高。因此没有胆汁的分泌,也没有胆汁酸。由此可见,要更有效地使用胆汁酸,必须根据动物种类的不同选择适宜的胆汁酸产品。
胆汁酸的作用机制
胆汁酸具有表面活性作用,因为它的分子结构有两性,一端为烷基,具有亲油性,可以和油脂类结合;另一端为羟基和羧基,具有亲水性。因此,在动物体内胆汁酸最重要的功能是消化食物中的脂肪和脂溶性物质(油溶性维生素和胆固醇等)。
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胆汁酸不但起到辅助脂肪酶的作用,同时能够增强脂肪酶的活性。食物中的脂肪通过胆汁酸的作用而被乳化,并且被脂肪消化酶所消化。消化产物包含在胆汁酸的微粒中,并被小肠中的绒毛膜吸收。由于脂肪酶的功能在pH值为8~9时,它的效果是最好的;而在pH值为6~7时,脂肪酶基本不起作用。小肠前端pH值为6~7时,在那里脂肪酶实际上是不起作用的,但是当脂肪酶与胆汁酸形成一种复合物时,脂肪酶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它能在pH值为6~7的小肠中起作用,并且在吸收的过程中,脂肪酶不仅可以执行运输功能,同时,它还可以提高在小肠中绒毛膜表面的脂肪浓度,并促进吸收。
胆汁酸具有提高动物免疫力,减少动物体内细菌内毒素吸收量的功能。随着抗生素在养殖业中的大量使用,细菌的抗药性以及抗生素的二次污染等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抗生素杀灭细菌后产生大量的内毒素称为抗生素的二次污染,内毒素严重影响动物体的健康,容易引起急性肝脏营养缺乏症,并且不容易防治。而胆汁酸的缺乏会加速小肠吸收内毒素和产生严重的胃部阻塞物。如果动物摄入适量的去氧胆汁酸,就能有效分解内毒素,维护动物体的健康。
胆汁酸还是一种有效的杀菌剂。在动物的大肠中,胆汁酸能够抑制大肠杆菌、链球菌及其他有害细菌的增殖。胆汁酸还能防止食物在胃部腐烂与发酵。因此,胆汁酸还能够预防气胀与腹肿胀等疾病。
某些种类的胆汁酸如脱氢胆酸和熊脱氧胆酸还可促进肝细胞分泌大量稀薄的胆汁,增加胆汁容量,使胆道畅通,消除胆汁淤滞,起到利胆作用。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胆汁酸的合成途径
胆汁酸由胆固醇转变而来,分三个阶段:A.初级胆汁酸的合成。胆固醇在多种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分解代谢,最终形成结合型初级胆汁酸(胆酸和鹅去氧胆酸)。B.次级胆汁酸的合成。初级胆汁酸随胆汁进入小肠参与脂类的消化吸收后,大部分不经变化被重吸收入门静脉血循环。大约有1/4的结合型初级胆汁酸在空肠、回肠及结肠上段,在细菌的酶的催化下,进一步生成去氧胆酸、石胆酸、熊去氧胆酸等次级胆汁酸。C.胆汁酸的合成。肝细胞合成的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黄酸结合,形成结合型胆汁酸,分泌入胆道。
对于幼小动物而言,由于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因此,胆汁酸的合成不足,影响对饲料中脂质的吸收利用。因此,需要从饵料中获得这些物质以维持正常生长。合理使用胆汁酸,能够有效改善动物对脂肪、脂溶性维生素及胆固醇的吸收利用;提高动物的免疫功能,减少动物体内细菌内毒素在体内吸收的功能;促进动物摄食,提高饵料效率,降低饲养成本;还能够增加胆汁分泌量,使胆道畅通,消除胆汁淤滞,起到保肝利胆的作用,从而改善动物生产性能。
畜牧科技网
摘自:2008.02.03.10版《中国畜牧兽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