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我区油菜产区博尚、圈内等乡镇均有发生,发病较为最为严重,发病率为10%~50%,产量损失5%~30%。
症状:苗期在接近地面的根颈和叶柄上,形成红褐色斑点,后转为白色。病组织变软腐烂,有白色菌丝,重者可致苗死亡。成株期叶、茎、花、果和种子均可感病。叶感病后初生暗青色水渍状斑块,后扩展成圆形或不规则大斑。病斑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同心轮纹,外围暗青色,外缘具黄晕。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展,全叶腐烂;干燥时则病斑破裂穿孔。茎部病斑初呈水渍状,浅褐色,椭圆形、棱形、长条形状绕茎大斑。病斑略凹陷,有同心轮纹,中部白色,边缘褐色,病健交界明显。病害严重时,病茎上长满絮状菌丝,故称为“白秆”、“霉秆”等。此时植株干枯而死或提早枯熟,可见皮层纵裂。角果感病形成不规则白色病斑。种子感病后表面粗糙,灰白色无光泽。在发病的茎内外和角果上均可形成大小不等的鼠粪状菌核。病原菌和发病规律:病原菌为核盘菌,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种子和残株或其他寄主上越夏(冬油菜区)、越冬(冬、春油菜区)。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减少初浸染源。如水旱轮作:旱地油菜的轮作年限应在两年以上,且应大面积实施;选种和种子处理:选无病株留种,筛去种子中的大菌核,然后用盐水(5千克水加食盐0.5~0.75千克)或硫酸铵水(5千克水加硫酸铵0.5~1千克)选种,外用清水洗种;也可用50℃温水浸种10~20分钟或1:200福尔马林浸种3分钟。油菜收后深耕,在油菜抽薹期培土。③改善油菜生态环境。如重施基肥、苗肥,早施或控施蕾薹肥,施足磷、钾肥,防止贪青倒伏。深沟窄畦,清沟防渍。在油菜开花期摘除病、黄、老叶。适时播种,适当迟播。④药剂防治。药剂种类与用量为:40%菌核净(原名纹枯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1~2次,50%多菌灵粉剂或40%灭病威悬浮剂500倍液2~3次,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1500倍2~3次,50%速克灵粉剂2000倍2~3次。上述药液用量为每亩每次100~125千克。油菜开花期,叶病株率10%以上,茎病株率在1%以下时开始喷药,每次间隔7~10天。⑤生物防治。一般将生防制剂施入土壤中。防效较好的有盾壳霉、木霉等制剂。
油菜菌核病的识别与防治
发布时间:2013-06-26 来源:云南临翔区土肥站
摘要: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我区油菜产区博尚、圈内等乡镇均有发生,发病较为最为严重,发病率为10%~50%,产量损失5%~30%。 症状:苗期在接近地面的根颈和叶柄上,形成红褐色斑点,后转为白色。病组织变软腐烂,有白色菌丝,重者可致苗死亡。成株期叶、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