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大褐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我国主要水仙生产地,如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安徽、云南等省市也有发生。有的地区发病严重,是水仙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症状叶和花梗上初生褐色斑点,以后扩展成椭圆形、纺锤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生于叶片边缘时,叶片扭曲,后期病部破裂。病斑上产生深褐色小点。病重时叶片干枯。
病原病原为水仙壳多胞菌。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或圆筒形,无色。病菌生长最适温为20℃至25℃,3℃以下和35℃以上病菌均不能生长。
此病菌除侵染水仙外,还能侵染孤莛花、文殊兰等。
发病特点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叶上越冬,可能在鳞茎的膜质鳞片叶越夏,也可能在孤莛花、文殊兰叶片上越夏。在福建漳州地区,1月下旬至2月中旬开始发病,3月上旬至4月中旬为发病盛期。在江苏四五月发病重。分生孢子经风雨水传播,进行再次侵染,至夏季五六月,叶渐枯黄,进入休眠,病菌也进入越夏场所。气温偏高,雨水过多,发病就严重。连作发病重,未连作的发病较轻。种植过密,施肥过多,植株生长嫩弱,发病严重。此外,一般种植三年生水仙花鳞茎的地块比种植一年生子鳞茎的地块发病重。水仙附近有孤莛花、文殊兰等植物栽培时,由于病害可相互传播,也增加了感病机会。
防治方法
1、收获时,应将病残体集中烧毁。
2、应在无病地块选留鳞茎作种。若没有无病地的种球,则须在严格挑选后,对种球进行消毒,即先剥去膜质鳞片,再将鳞茎浸入40%福尔马林100倍水溶液中2小时或50%多菌灵500倍液中12小时,以减少初次侵染源。
3、从水仙萌发时起,可定期喷药,1%波尔多液每隔10至15天喷1次,或75%百菌清7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均每隔7天喷1次。
水仙大褐斑病
发布时间:2010-05-23 来源:中国农业网
摘要:水仙大褐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我国主要水仙生产地,如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安徽、云南等省市也有发生。有的地区发病严重,是水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