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锈病又称黑色锈病。
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和茎。初发病时叶片上现浅黄色小斑点,叶背对应处也生出小褪绿斑,后产生稍隆起的疱状物,疱状物破裂后,散出大量黄褐色粉状物,即病菌夏孢子。菊花染病后生长十分衰弱,不开花或大量落花。叶片上病斑多的,叶缘上卷。
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原菌为菊柄锈和蒿层锈菌。锈菌潜伏在新芽中越冬,随菊苗传播蔓延,春末夏初夏孢子从气孔侵入,露地栽培的菊花在秋末多雨条件下发病重。夏孢子萌发适温16~21℃,侵入适温为16~27℃,温暖或相对湿度高于85%有利于该病流行。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初始侵染源;棚室要加强通风、降湿,露地雨后要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提倡施用生物肥,注意增施磷钾肥。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药剂可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40%杜邦新星乳油7000倍液。隔10天左右喷施1次,共防治1次。
菊花锈病防治方法
发布时间:2008-12-29 来源:
摘要:菊花锈病又称黑色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