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又名白肌人参,蒡翁菜。菊科,2年生或3年生草本植物。人们食用其较长的肉质根,是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之一。烟台地区从1992年起对其高产优质栽培进行研究,该项目还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叁等奖,现将其成熟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择适宜土壤
牛蒡宜在沿河两岸土体深厚、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均质河潮土及潮棕壤土地上种植,其土壤砂粘粒比例为:0.25毫米的粗中砂粒10%;0.25-0.01毫米的细砂粒60-70%;0.01毫米物理性粘粒25%。砂粒粗、砂性大的砂壤土、砂土则肉质根不紧密,外皮粗糙,易空心;壤土则根生长不良,侧根、畸根多,一级品率和商品价值低。
牛蒡忌连作、忌花生、地瓜(甘薯)、茄子、辣椒茬种植。
二、选择适宜品种
目前主栽的品种多为日本品种,有柳川理想、南部白肌、松内早生、山田早生、札幌大长白等。
三、深翻整地,施足底肥
为多出一级品,应在播种前(多在冬春季节)按行距60-70厘米,挖宽30厘米或40-50厘米,深80-100厘米的种植沟,沟壁要垂直,不要打乱土层,然后按每亩从沟底层起分层施肥,将腐熟有机肥2000-3000千克、尿素25千克、磷酸二铵50-75千克、硫酸钾20-50千克,肥土均匀混合回填入原沟内,实行有机肥氮、磷、钾一次足量施入。全田种植沟填平后,春播田要顺沟放一次大水,沉实土壤,等墒情合适时,在原播种沟上起垄以备播种,秋播则不必灌水沉实土壤,起垄时要做到垄宽20-30厘米,垄高10-15厘米。
四、精心播种,确保播全苗
牛蒡无固定播种期,春播在3月下旬至6月上旬均可,秋播以9月中、下旬为宜。烟台地区在5月1日前后为最佳期。牛蒡不宜移栽或补种。
播前种子应日晒1-2天,做好芽率试验,发芽率在95%以上,可直接播种,发芽率低则催芽。墒情差或有烈日曝晒时,应实行浇水点种、深覆土法种植:单株点种,深覆土5-6厘米,在小苗即将出土前(播后6-7天)将过多的土扒掉,恢复2厘米的播种深度。
五、实行合理密植,搞好田间管理
1、喷水和覆盖。幼苗生长弱,怕日晒和大雨泼苗,因而播种后立即覆盖草帘或撒层麦草遮荫,同时可防止大雨泼苗或雨后造成地面板结。在出齐苗后可揭除覆盖物(麦草可划至垄沟内,以待日后秸杆还田),要注意喷水,保持土面湿润。
2、间苗。牛蒡播后一般7-10天出苗,子叶展开后进行第1次间苗,真叶1-2叶时第2次间苗,真叶5-6叶时定苗,按株距8厘米,每亩留苗9000株左右。间苗要间除小株,过旺株、畸形株。
3、中耕除草。幼苗出齐后要及时中耕松土,保持土壤通透。松土开始应浅,定苗后逐渐加深。整个生长季节应及时消灭杂草。
4、追肥。每亩按纯N15-20千克、P2O510-15千克、K2O10-15千克的比例追肥,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分3期开浅沟施入。
5、浇水。每次追肥后立即浇水。牛蒡不耐涝,生长后期,遇干旱可隔10天浇水1次,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即可,雨季则注意排涝。
六、适时收获
牛蒡出口一级品标准是:直径3-4厘米,长度70厘米左右。从出口及产量要求来讲,牛蒡适宜生长期为120-140天,烟台地区在9月中旬开始收获,11月下旬后,肉质根停止膨大,影响质量和产量。收获方法:留10-20厘米的叶柄,把叶片割掉,从两行之间向下挖土90厘米,然后握住植株叶柄用力向上拔出,注意不要折断牛蒡。
七、病虫害防治
1、细菌性黑斑病。在苗期用1:3:400波尔多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
麦类白粉病:在高温高湿季节易诱发,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或15%粉锈宁800-1000倍液来防治。
2、虫害。主要有根结线虫、金针虫、蓝金龟子幼虫、蝼蛄、蛴螬等。可用50%辛硫磷乳油拌麦麸在傍晚撒施,也可用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