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因地制宜选用草种好多地方都引种白三叶,但白三叶耐旱性差,旱地果园种的白三叶,一般死苗率都在30%以上。因此,应因地制宜选用草种:灌区可选用耐阴湿的白三叶;旱地可选用比较抗旱的百脉根和扁茎黄芪。
没有实行规格播种 多数果农将果园地面全部种上了草,这样,树盘上种的草和果树根发生了争水、争肥的矛盾,不利于果树正常生长。一般幼龄果园,只能在果树行间种草,其草带应距离树盘外缘40厘米左右;而成龄果园,果树行间和株间都可种草,但不可在树盘上种草。
不重视苗期管理 很多果农种了草后,就放任自流了。有的缺苗很严重;有的苗挤苗已形成了高脚苗;有的杂草丛生,已压住了种下的草苗等。一般草种后应逐行查苗补苗,达到全苗,对于密度大的应间苗定苗,可适当多留苗,并应结合中耕,彻底清除杂草,以利种下的草茁壮生长。
不加强水肥管理 一些果农认为“种草可以保水增肥”。因此,就放松了肥水管理,对种下的草既不施肥,也不灌水。一般来说,除了播种前施足底肥外,在草的苗期,每亩应施尿素4~5公斤。可结合灌水冲施,也可趁下雨撒施或叶面喷施。天旱缺墒时,要及时灌水。
种下的草长期不刈割有些果园种的草,长得很高也不刈割。一般来说,播种后的第一年,因草苗弱根系小,不宜刈割。从第二年开始,每年都应刈割3~5次。当草长到40厘米高时,就可刈割。为了肥田不要把草当做饲草,应把刈割下的草覆盖在树盘上,以利保墒。多年生草,一般5年后已老化,在秋季进行翻压,使其休闲1~2年,再重新播种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