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因
烂鳍病根据侵害鱼的病原体,可分为黏细菌性烂鳍病、原生动物烂鳍病和中华鲺烂鳍病3种。黏细菌性烂鳍病,流行时间多在4~10月份;原生动物引起的烂鳍病集中在7~9月份;中华鲺引起的烂鳍病多在6~10月份。
2.症状
体色发黑,病鱼游动迟缓,在水上层或池边缓慢游动,严重烂鳍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随后不食。打开病鱼鳃盖,由于病因不同,肉眼可见鳃上病灶部位和发病鳃丝颜色各不相同。黏细菌引起的烂鳍病,鳃盖内表面被腐蚀成半透明的小窗,鳃线、鳃丝呈黄白色;原生动物引起的烂鳍病,鳃瓣瘀血,多黏液,鳃尖丝往往腐烂成半月状,病鳃的鳃丝呈红色;中华鲺引起的烂鳍病鳃丝末端肿大,并挂有蝇蛆,病鳃的鳃丝呈白色。
3.预防
经常检查水质情况,适时调节换水量,改善水体水质,保持水体清洁,放养前对水体进行消毒。
4.治疗
发现烂鳍病应在判别病因后对症施药,如黏细菌引起的烂鳃病,每0.067公顷用生石灰20~30千克,或漂白粉1千克,全池泼洒;原生动物引起的烂鳃病,每0.067公顷用硫酸铜1.5千克和硫酸亚铁0.5千克混合泼洒;中华鲺引起的烂鳃病,每0.067公顷用晶体敌百虫100~150克,兑水全池泼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