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细菌性烂鳃病是由柱状嗜纤维菌及肠杆菌科细菌等感染引起的鱼鳃组织腐烂,严重时可导致病鱼大批死亡,是我国危害严重的一种鱼病。
一、症状
病鱼体色发黑(头部尤为明显),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病情严重时,离群独游,不吃食,对外界刺激无反应;进一步观察,鳃盖内表面的皮肤发炎充血,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鳃的某些部位因缺血而呈淡红色或灰白色,也有的部分因淤血而呈紫红色,甚至有小出血点;严重时,鳃小片坏死脱落,鳃丝末端缺损,软骨外露,病变鳃丝的周围常粘附着坏死脱落的细胞、粘液、柱状嗜纤维菌和水中各种杂物(当这些附着物主要是粘液和柱状嗜纤维菌时,则呈淡黄色),鳍的边缘色泽变淡,呈“镶边”状。镜检鳃上无大量寄生虫或真菌寄生。刮取病鱼鳃上淡黄色粘液,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见到大量细长滑行的杆菌,有些杆菌聚集成柱状,此时可以确定鱼类患了细菌性烂鳃病。
细菌性烂鳃病对鱼种及成鱼均有一定危害,春季流行前,带菌鱼是最主要的传播源,其次是被污染的水及塘泥。一般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
二、防治措施
1、挖除塘底过多淤泥,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200克或漂白粉20克进行清塘。
2、鱼种下塘前用2%-3%食盐水药浴4-10分钟,或用15-20克高锰酸钾药浴15-30分钟。
3、在发病季节,每月全池遍洒生石灰1-2次,使池水pH值保持在8左右;每隔1-2周用漂白粉消毒食场1次。
4、药物治疗:①内服药:最好使用氯霉素的替代品“氟苯尼考”,按10mg/kg体重拌饵投喂,连喂4-6天;②外用药:全池泼洒漂白粉(含有效氯30%),每立方米水体1.0-1.2克,或全池泼洒漂白粉精(含有效氯60%),每立方米水体0.5-0.6克。
如何防治鱼类细菌性烂鳃病
发布时间:2006-11-21 来源:
摘要:鱼类细菌性烂鳃病是由柱状嗜纤维菌及肠杆菌科细菌等感染引起的鱼鳃组织腐烂,严重时可导致病鱼大批死亡,是我国危害严重的一种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