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发病规律及防病措施
发布时间:2006-11-21 来源:
摘要:一、发病规律 1、第一个发病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 这个阶段发病的主要是放早苗的南美白对虾,一般规格为5-7cm。此时池水水温23℃-25℃,浮游生物繁生迅速,底栖生物密度较高,池水pH值都在8.6以上,水色多呈浓绿或茶褐色。由于大多数虾农担心过早投饵容易污染池底,败
一、发病规律
1、第一个发病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
这个阶段发病的主要是放早苗的南美白对虾,一般规格为5-7cm。此时池水水温23℃-25℃,浮游生物繁生迅速,底栖生物密度较高,池水pH值都在8.6以上,水色多呈浓绿或茶褐色。由于大多数虾农担心过早投饵容易污染池底,败坏水质,所以投饵量往往严重不足,且营养单一。一些养殖户仅用少量豆饼供南美白对虾充饥,导致南美白对虾体质极差,很容易感染疾病。虽然也有些虾农在放苗后即投喂蚬螺等鲜活饵料,但对鲜活料的处理很不严格,尤其是清洗和消毒工作做的很差,大量的浆汁被带入虾池。还有些虾农甚至投喂死亡腐败的蚬螺。虾池水质长期欠佳,难以得到及时调节的情况下,南美白对虾病很快就会发生。
2、第二个发病期—7月中下旬
此期早放苗的南美白对虾规格在8-9cm以上,晚放苗的多在6-7cm之间。此时最高气温在30℃-33℃左右,虾池日平均水温为27℃-30℃。在天气晴好、水质良好、投喂合理的情况下,南美白对虾一般不会发病。但当气候异常,出现连续多日阴雨、温度骤降等情况,虾病很快就会发生并流行。笔者通过调查统计,7月份连续阴雨日较多,连续阴雨阶段日平均水温为24℃-27℃左右,比晴好天气时低3℃-5℃,23℃-27℃是南美白对虾容易致病的温度。
3、第三个发病期—8月底至9月上旬
随着南美白对虾生长需要,投饵量不断加大,残饵排泄物增多,水质逐渐老化,病原菌数量也大大增加。此外,死亡藻类及残饵等腐败后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池内水质很难人为控制。进入秋季,气温逐渐回落,水温极不稳定,南美白对虾生长缓慢,“聚缩虫病”和“白斑病”等亦随之发生。
二、防病措施
南美白对虾一旦发病,很难彻底治愈。特别是南美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至今尚无有效药物,只有以防为主,把预防工作贯穿于整个养殖过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1、选购优质健壮虾苗,经中间暂养后准确计数入池。
2、严格控水,采取封闭或半封闭养殖。
3、合理投饵,控制投量。以每次投喂后2小时检查有70%饱胃者为合适。尽量少用或不用鲜活饵料(因鲜活饵料在运输和堆放过程中无法保证鲜活),减少池水污染。
4、积极有效地为南美白对虾生长创造良好稳定的生存环境。有资料表明,南美白对虾体内带有病毒,但并不一定能致病造成损害,只有当环境条件恶化,使南美白对虾处于应激状态下,病原方能侵入致病或激活致病。在多数情况下,只要防止环境条件恶化,即可防止出现应激反应,这是虾病防治工作中首先要予以重视的问题。因此,放苗前池塘应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清整;进入6月份以后,根据池水pH值定期使用一定浓度的生石灰,并不时在饵料中添加土霉素、大蒜等中药;用光合细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等生物活菌制剂,对池水每10-20天进行一次调节处理,对于改善水质、底质、预防病害发生具有较好的效果。
5、及时收捕。无论是早苗还是晚苗养虾,至8月中旬,虾的规格一般都在9cm以上。因此,适时收捕,避开第三个发病期,是降低损失、获取高产、高效的关键所在。一旦南美白对虾发生病毒性疾病,要立即收捕,尽可能在短时间内收捕结束。
(肖培弘)
采编:津沽农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