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皮病、打粉底、小瓜虫病、微孢子虫病和痘疮病
1、相似处病鱼体表都有白点。
2、不同处 ①白皮病。病原体是白皮假单孢菌。白点出现于背鳍基部或尾柄处,病情发展也只是白点本身的面积扩大,最终表现为以背鳍至臂鳍为界的整个后部皮肤呈白色。②打粉病。病原体是嗜酸性卵甲藻。背鳍、背鳍及背部先后出现白点,但随病情加剧白点数量增多,最终白点遍及全身,整个体表似擦了一层白色粉末。③小瓜虫病。病原体为小瓜虫。细看白点间有充血的红斑,体表、鳍条或鳃部布满带有白色小点的囊泡。④微孢子虫病。病原体是微孢子虫。病鱼死后2至3小时,观察其发病部位,仍有白点的是微孢子虫引起的,如果没有白点的则是小瓜虫引起的。③痘疮病。病原体是痘疮病毒。特征虽与小瓜虫相似,但小瓜虫病可用肉眼见到小瓜虫游动,而痘疮病在普通镜检下看不到虫体。
3、防治方式 ①白皮病。用1乘10的负六次方的漂白粉溶液全池泼洒。每100公斤饵料中加0.5公斤鱼健康2号,每天1次,连喂3至4天。②打粉病。发过病的池塘,再次放养前每亩水面用生石灰150公斤,彻底清塘消毒。正在发病的鱼池每亩水面用生石灰10至20公斤,加水溶化,全池泼洒,将池水酸碱度调节到8左右,可治疗此病。③小瓜虫病。每立方米水体用鲜辣椒250克、生姜100克,或干辣椒4克、姜粉1克,先熬姜,后熬辣椒,然后进行全池泼洒。④微孢子虫病。用0.15乘10负的六次方灭虫精全池泼洒。每50公斤池鱼,用鱼虫清250克,每天1次,连用3天,直接投喂。⑤痘疮病。将病鱼放在含氧量较高的清水中(流水的水体更好),体表“增生物”可逐渐自行脱落而痊愈;投喂三黄粉配成药饵连喂5天,同时全池泼洒0.4PPm二溴海因,每天一次,2天一个疗程;每50公斤饲料加诺复沙星100克配成药饵连喂5天,同时全池泼洒0.5ppm溴氯海因,每天一次,2天为一个疗程;每100公斤池鱼,用鱼血康粒剂250克,每天1次,连用3天,直接投喂。
二、病毒性肠炎、细菌性肠炎、赤皮病和鲩内变形虫病
1、相似处病鱼肠管都呈红色。
2、不同处①病毒性肠炎。病原体是病毒。病鱼肠道局部或全肠出血,呈鲜红色。口腔、肌肉、鳃盖和鳍条等处有充血现象,肠黏膜皮肤一般不腐烂脱落。②细菌性肠炎。病原体是鱼害黏球菌。病鱼肠道呈紫色,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流出。③赤皮病。病原体是萤光假单孢菌。鱼体局部或大部分充血发炎,鳞片脱落。④鲩内变形虫病。病原体是鲩内变形虫。病鱼特征虽然相似于细菌性肠炎,但一般只表现于肠道的后部。
3、防治方法①病毒性肠炎。注射出血病灭活疫苗,每尾用0.2至0.3毫升。每100公斤池鱼用鱼血康粒剂200克,每天1次,连用3天,直接投喂。②细菌性肠炎。发病时按每100公斤池鱼用大蒜250克的比例将蒜捣烂混入饵料,隔天喂1次,连喂3次。用鱼用磺胺胍治疗,每天每100公斤池鱼用10克,每2至6天药量减半投喂。③赤皮病。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或五倍子药液2至4克,化水后全池泼洒,连续用药3天。也可用碘胺噻唑治疗,第1天每50公斤池鱼用药5克,以后减半,将药与米糠、麸皮、面粉等拌合后投喂,连喂6天。④鲩内变形虫病。用0.5乘10的负六次方的鱼虫清溶液全池泼洒。每50公斤池鱼用鱼虫清250克,每天1次,连用3天,直接投喂。
三、白头白嘴病、车轮虫病和钩介虫病
l、相似处:病鱼都是白头、白嘴。
2、不同处:①白头白嘴病。病原体是黏球菌。刮下病鱼皮肤镜检,可见蠕动的细菌。②车轮虫病。病原体是车轮虫。较大的车轮虫主要侵袭幼鱼的皮肤,它分布于鱼的全身,特别喜欢聚集在鱼的鳍鱼和头部,有时也出现鳃上。③钩介虫病。病原体是钩介虫。肉眼可见病鱼嘴、鳍及皮肤都有钩介虫寄生。
3、防治方法 ①白头白嘴病。用1乘10的负六次方漂白粉镕液全池泼洒。每100公斤吃食鱼用灭菌散100克,拌入3公斤精料中,每天1次,连用3天。②车轮虫病。用1乘10的负六次方灭虫精全池泼洒。每50公斤吃食鱼投喂鱼清250克,每天1次,连用3天。③钩介虫病。用0.15乘10的负六次方灭虫精全池泼洒。用百分之90晶体敌百虫0.乘10的负六次方至0.2乘10的负六次方溶液全池泼洒。
如何识别及防治症状相似的鱼病
发布时间:2007-01-09 来源:
摘要:一、白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