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黑龙江垦区格球山农场提起养牛大户唐克光,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唐克光夫妇从1998年开始从事养奶牛。夫妻俩经过多方考察,这年的12月,他们仅靠2万元,在亲属的担保下一次性购进46头奶牛,从此走上了奶牛养殖路。
刚开始养殖时,唐克光夫妇并不懂养殖技术,经验也不多,凭的只是热情、胆识和干劲。他们起早贪黑,可是一冬天下来奶牛没有长膘,反而瘦了不少,产奶量也不高,扣除本钱几乎没有多少利润可言。经过多次摸索,反复分析,唐克光发现是由于牛棚太冷,不挡风雪,地面太凉的缘故,即使喂养再精心,牛也不易长膘,更别说产奶了。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唐克光夫妇准备建设标准化牛舍。为了提高奶牛的管理水平,夫妻二人决定开始分工负责,丈夫主要负责奶牛的放牧、劣汰购新,妻子负责养殖场里的日常管理及生产工作。
他和妻子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清扫卫生、拌料,挤奶……一天要喂三遍料,挤三遍奶,清扫两次牛舍。在牛产犊期间,他还对母牛和犊牛给予特殊的照料。超强度的工作量让许多人望而生畏,但唐克光夫妇却坚强地挺了过来。
为了提高自己的饲养水平,唐克光订阅了许多奶牛饲养方面的报刊杂志,除了自己学习外还积极向其他养牛大户请教。为了搞好奶牛的繁育,他严把母牛的选购、选留关,坚持冷冻精繁育后代,还将奶牛、繁育时间和冷冻精进行编号并详细记录下来,避免了近亲繁殖造成的不良后果。唐克光还在科学饲喂上下起了功夫,学习了一套科学的配料方法,并且自己种植了75亩的青贮饲料,粗饲料由以前的玉米秸换成了经过发酵的青贮,这样既补充了奶牛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蛋白质,又增强了奶牛的免疫力。技术水平的提高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付出就会有回报,经过3年的努力拼搏,到2002年底他们不仅偿还了16万元的全部购牛款,在农场有关部门的协调、帮助下,还建成占地100平方米的砖瓦结构牛舍。
如今富起来的唐克光夫妇更加努力地学习科学技术,在提高科学养殖水平上动脑筋。别人向他请教养奶牛成功的秘诀,他拍拍胸脯说:“没有什么秘诀,奶牛就得这样养!”
唐克光:奶牛就得这样养
发布时间:2008-11-13 来源:农民日报
摘要: 如今,在黑龙江垦区格球山农场提起养牛大户唐克光,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唐克光夫妇从1998年开始从事养奶牛。夫妻俩经过多方考察,这年的12月,他们仅靠2万元,在亲属的担保下一次性购进46头奶牛,从此走上了奶牛养殖路。
刚开始养殖时,唐克光夫妇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