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专家指出,近年来“瘦肉精”不时引发食物中毒事故,但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并没有强制性要求肉品上市前进行“瘦肉精”含量检测。据了解,在一些屠宰场,屠宰后的猪内脏不经过检测,就直接进入了流通渠道,上市销售;各批发市场、连锁企业的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大多没有开展肉品中“瘦肉精”检测,仅有个别市场能够进行肉品中的水分含量检测。这离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为了防止“瘦肉精”屡屡伤人,有专家建议有关部门除了对生猪养殖场的饲料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外,还要对屠宰前的活猪进行尿液中的“瘦肉精”含量检测;同时,随着相关法规的健全和检测手段的跟进,最好对屠宰后上市前的肉品也进行强制性“瘦肉精”含量检测,这样才能给肉品安全加上双保险。
饲料是动物的“粮食”,又被称为人类的间接食品。饲料质量的高低和安全与否,不仅关系到养殖动物的健壮生长,而且与畜产品品质和人体健康密不可分。因此,解决“瘦肉精”问题,关键还在于抓源头。
目前,我国饲料安全依然存在着诸多隐忧:一是对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的研究和监测工作还不到位,不利于采取切实措施限制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二是我国尚无统一的违禁药品检测方法和标准,导致检测结果缺乏可比性;三是缺少必要的检测仪器,多数基层饲料检测机构不具备检测违禁药品的能力。因此,加强对饲料安全的基础研究工作,尽快制定统一的违禁药品检测标准和方法,充实基层的检测力量和装备,已是刻不容缓。
据调查,现在预混饲料中普遍添加一些抗生素,用于动物防病。但国家明文规定,在畜禽屠宰前必须有一定时间的停药期,以确保药物残留达标。然而饲料加工企业却没有提供专门为畜禽停药期配制的不含抗生素的预混饲料,喂普通饲料又可能影响畜禽产品的重量和品质。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协调解决这一矛盾,使养殖业早日走出两难境地。
针对部分消费者和经营者认为“猪肉越瘦越好”,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助长养殖户违规使用各种饲料添加剂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加强畜禽良种培育,推广优良猪种,引导消费者选择“良种猪”,而不要片面追求所谓“瘦肉猪”;只有通过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养殖效益的提高,才能使广大养殖者自觉遵守有关规定,坚决抵制非法行为。
当前,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我国首部《畜牧法》,进一步加强对生猪养殖业的引导管理,狠抓饲料安全,规范养殖生产行为,通过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和系列化的技术服务,引导农民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发展,逐步建立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铲除“瘦肉精”等违禁药品孳生的土壤,切实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使人民群众吃上真正的放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