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猪场非典型猪瘟的诊断与防治---- 2005中国猪业发展大会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 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集约化猪场均实施了以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 有效地控制了猪瘟的发生和流行。但近年来 ,集约化猪场 猪瘟流行特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 出现了非典型、温和型猪瘟。主要表现为猪瘟病毒持续感染 ( 亚临床感染 ) 、胎盘感染、初生仔猪先天性颤抖、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 ( 繁殖障碍 ) 等 。当前非典型猪瘟 已在我国较多的集约化猪场不同程度地发生。由于当前猪病比较复杂,猪瘟又非典型化,往往 易被其他疾病或继发并发感染而造成误诊而忽视猪瘟的存在。 为了有效地防制当前集约化猪场非典型猪瘟的流行 , 现就当前非典型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与病变、发病原因及防制方法介绍如下。
1 流行病学特点
非典型猪瘟或温和型猪瘟临床症状不典型 , 尸体剖检病变也不明显和典型 。目前在集约化猪场中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不高,特别是当前猪病复杂,很容易误诊和忽视猪瘟的存在。我们 根据近年来的临床观察与实验室诊断 ,猪瘟的流行病学特点 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1.1 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
很少见到皮肤密布出血点、脓性结膜炎、高热稽留、严重下痢等症状。子猪多表现轻热或中热 , 腹下轻度郁血或四肢下部发绀 , 病愈后可发生干耳、干尾甚至耳壳脱落 , 厌食 , 精神沉郁 , 喜卧 , 粪便干硬 , 有的猪不显症状或继发感染其他病原而掩盖其症状。猪瘟病毒持续感染 ( 亚临床感染 ) 的母猪 ,可见眼角脓性或血性分泌物,约占5~30%不等,往往不表现发热、食欲和精神不佳等临床症状。母猪带毒 可以通过胎盘感染仔猪 , 出现流产 , 死胎 , 滞留胎 , 胎儿畸形 , 木乃伊 , 弱仔或产出部分外表健康的仔猪。母猪配种时 , 屡配不准。
1.2 缺乏典型的大体病理变化
多数病猪尸体剖检无典型的肾、膀胱出血及脾出血性梗死。有时可见到淋巴结水肿 和边缘充血出血。 有的地方发生的非典型猪瘟,仅见肾色泽变浅及少量针尖大小出血点或肾发育不良。
1.3 猪群抗体水平不齐
母猪抗体水平高低不齐,常规细胞苗强化免疫效果不佳 。 接种过疫苗的猪出现不明原因的免疫失败 。
1.4 发病率不高 ,约5~30%不等
流行形式主要呈散发 , 有时出现地方性流行 , 流行速度缓慢,同一窝仔猪中有时也不是全窝发病 , 只是个别几头仔猪患病。
1.5 各种年龄猪均可发病 , 但出现发病幼龄化
从初生哺乳子猪开始, 以断奶前后仔猪发病较多 , 特别是 30 ~ 40 日龄仔猪发病严重 。混群和疫苗接种等应激因素可造成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 育肥猪时有发生。病程延长 , 多在半月以上 , 有的拖延 2 ~ 3 个月后自愈 , 变成僵猪。哺乳仔猪病死率较高 , 成年猪病死率较低。
1.6 临床诊断困难
非典型猪瘟临床诊断困难,如怀疑有非典型猪瘟时,可用野毒诊断试剂盒、荧光抗体、 RT-PCR等实验室方法进行确诊。
2 免疫失败发生原因
非典型猪瘟发生原因十分复杂 ,初步分析 发病的主要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
2.1 免疫程序不合理
我国科研人员依据猪瘟的流行状态 , 猪群抗体水平及母源抗体消长规律 , 制定了一般采用 20 日龄首免 , 55 ~ 60 日龄第二次免疫的免疫程序。随着生产的发展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原有的猪瘟免疫程序已不能解决生产问题。因而往往加大免疫剂量而没有根据猪群抗体水平制定免疫程序,造成母源抗体干扰等免疫失败问题。
2.2 免疫剂量不足
猪瘟疫苗的剂量与疫苗的保护性密切相关 , 当接种疫苗剂量少、疫苗抗原含量不足或疫苗抗原不完整时,可造成猪瘟免疫不足 。 给免疫不足猪攻击猪瘟强毒 , 强毒能在猪体内繁殖和带毒 , 呈现亚临床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