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多发病防治(2)
发布时间:2008-11-12 来源:
摘要:防止措施:首先注意阉割和新生仔猪断脐或肌肉注射药物时,严格消毒,以防通过伤口感染;春、秋两季可根据产仔情况及时进行猪链球菌疫苗免疫接种,接种前后1周最好不用抗菌药物。发病时及时用药物治疗,常选用大剂量
防止措施:首先注意阉割和新生仔猪断脐或肌肉注射药物时,严格消毒,以防通过伤口感染;春、秋两季可根据产仔情况及时进行猪链球菌疫苗免疫接种,接种前后1周最好不用抗菌药物。发病时及时用药物治疗,常选用大剂量青霉素加链霉素混合使用,青、链的比例为3:1,用安乃近、庆大霉素、樟脑、四环素、林可磺胺、甲基嘧啶钠注射液,并配合维生素B1、维生素C进行治疗。如果感染比例大,紧急接种猪链球菌冻干苗,混合感染猪瘟时,还要全群接种弱毒猪瘟疫苗。
(四)非典型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热性传染病。除了引起败血症外,还能引起一系列的其他临床表现。如:妊娠母猪流产、畸形胎儿、慢性营养性消耗等。非典型猪瘟的主要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同猪瘟基本接近。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免疫系统受损,特别易继发或并发细菌或病毒感染等。
非典型猪瘟,没有季节、年龄、性别和品种的差异。被感染的猪,适于不振或不食,鼻镜轻度干燥,体温时高时低,有时体温变化不明显。病程长者则出现运动轻度失调或步态不稳。有的猪出现咳嗽、气喘。多数病猪初期粪便干燥,后期出现腹泻,或者二者交替发生。其耳尖、颈部、腹部、四肢内侧可见大小不等的散在、弥漫性出血点,发病因素,一是母猪在怀孕初期接种猪瘟活苗,或者是怀孕母猪抗体水平低于抗体发病保护临界点时,虽然猪的胎盘屏障可阻挡抗猪瘟母源抗体通过,但猪瘟病毒则可能突破胎盘屏障感染胎儿,引起胎儿持续感染猪瘟病毒。这种垂直感染病猪对疫苗接种产生耐受性,是繁殖障碍型猪瘟的病因之一。再就是猪体免疫功能下降。影响免疫功能的因素很多,如气喘病,猪繁殖于呼吸综合症、伪狂犬病等,其三是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在防疫过程中,由于猪只的个体差异,产生的抗体水平也参差不齐,这样个别或部分猪群抗体很快处于发病保护临界点以下,非典型猪瘟发生了。第四就是猪瘟免疫空白或失败造成。造成空白或失败的原因很多,如免疫接种的密度不高,漏免的猪较多;此外,有的疫苗质量较差,效价不高,免疫剂量不足,疫苗运输、保存不当,使用方法不规范,防疫程序不合理等。
防治措施:一是猪瘟灭活苗可解决以上难题。由于猪瘟灭活苗不受猪瘟抗体的影响,能持续作用于猪的免疫系统。二是采用疫苗疗法,用猪瘟兔化弱毒苗(活苗)10-20头份或更大剂量,可对克可疑猪进行接种,有特定疗效。三是对猪舍环境及用具进行消毒。四是血清疗法,用本场猪瘟高免血清进行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0.5毫克,每天1次,连用3天。五是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如体温升高的要用降温药物,主要是防止附红细胞体、弓形体混合感染,一般饲料中添加黄胺六甲氧+土霉素,添加量为0.05%,或用四环素类药物拌料预防。
(五)猪流感 猪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突发咳嗽、呼吸困难、发烧、衰竭及迅速康复。猪流感多发季节为晚秋、寒冬和早春季节,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患猪的鼻液、气管和支气管渗出液、肺和肺部淋巴结中。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经呼吸道感染。该病传播极快若继发或混合感染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链球菌、弓形虫、附红细胞体等则后果严重,常给养猪业带来较大经济损失。所以猪群一旦发生该病,防止继发或混发感染是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该病的潜伏期为几个小时,全群猪在2-3天内同时发病,体温升高到40-41℃,严重时高达42℃;病猪精神沉郁,常卧地不起,不愿走动,强迫行走时往往跛行,食欲下降甚至废绝;病猪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阵发性咳嗽,口、眼、鼻中流出黏液性脓状分泌物,有时分泌物中带血,眼结膜潮红。怀孕母猪常发生后期流产。
防治措施:
1、 建立严格的防疫制度。规模饲养场要实行封闭式管理,建立健全兽医卫生防疫制度,防止外来疫源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