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目前常见传染病简介(5)
发布时间:2008-11-12 来源:
摘要:5、脾脏肿大,质地如肉。 6、少数病例还见到皮肤出血和坏死,浆液纤维素多发性浆膜炎。 (四)免疫及发病机理: 据报道, PCV2抗体水平较高的母猪其后代之母源抗体也较高,但其在3-7周龄时会开始下降,12周龄后才开
5、脾脏肿大,质地如肉。
6、少数病例还见到皮肤出血和坏死,浆液纤维素多发性浆膜炎。
(四)免疫及发病机理:
据报道, PCV2抗体水平较高的母猪其后代之母源抗体也较高,但其在3-7周龄时会开始下降,12周龄后才开始上升,一直维持到28周龄。
试验还发现, PCV2感染猪只后可引起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数量的减少,IgM( )水平的下降。这说明了PCV2对机体的免疫系统有相当大的破坏任用,因而极易引起其他病原体的重复感染。
(五)诊断:
根据症状及病理剖检可作初步诊断,但确诊需经实验室进行血清学或 PCR检验。
(六)防治要点:
1、暂未有疫苗可供预防。
2、据报道,在PRRS控制好以后,其引起的肺炎会明显减少。
3、可用抗生素控制混合感染。
4、综合性防治措施。
六、猪流感
猪流感( SI)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的呼吸道疾病。其特征为突发、咳嗽、呼吸困难、发热、衰竭及迅速康复。
本病之首次报道见于 1918年,当时发生了人的流感大流行,估计当年因该病引起的死亡人数达到了2000万人。
(一)病原与流行状况:
流感病毒常分为 A、B、C三型,其中在猪群中之常见者为A型,但在英国也见猪群中存在B、C型流感病毒的血清抗体。
A 型SI病毒的囊膜上有突出的糖蛋白,其常称为“纤突”,是主要的表面抗原,其可分为“H”及“N”两类,其中:
H.代表血凝素,与病毒吸附细胞有关并引起细胞凝集,目前已知其可分为15种。
N.代表神经氨酸酶,其可使病毒从细胞中出来,目前据知其可分为9种。
根据报道,目前常见的猪流感病毒多为 HIN1 及H3N2。
但由于流感病毒尚可感染人、家禽等多种动物,且由于流感病毒的 RNA是分节段的,故不同流感病毒之间在混合感染时可发生基因交换或重排,而人流感病毒和其它动物流感病毒之间基因的重排则被认为可能是人类流感大流行中新毒株的来源。
(二)传播途径与流行特点:
1、本病主要是通过鼻咽等途径发生猪对猪的直接传播。
2、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而在发生寒冷等天气变化时则更加常见。
3、种间传播。A型流感常可在人、禽、猪间进行传播。故猪中除可见所谓“古典”型之HINI,另外尚可见类禽源的HINI及类人源的H3N2。
(三)临床症状:
1、潜伏1-3天后突发,猪群中多数猪同时出现症状,表现厌食、迟钝、衰竭、蜷缩等;
2、出现张口、吃力、急促和腹式呼吸,走动时伴有阵发性咳嗽,声如犬叫;
3、发热时体温可达40.5-41.7℃,出现结膜炎、鼻炎、鼻腔分泌物及打喷嚏;
4、由于厌食,病猪体重明显下降,衰弱或生长停滞、饲料轩转化率恶化。
另外,其它细菌、病毒的合并感染及继发咸染可加剧猪流感的症状,如发热、呼吸道病、生长阻滞等。
(四)病理变化:
病变常见发生在肺的尖叶和心叶。一般在正常肺组织和病变肺组织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病变区为紫色的硬结,一些肺叶间质明显水肿,呼吸道内含有血色、纤维蛋白性渗出物,严重时可出现纤维蛋白性胸膜炎;另可见相连的支气管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五)诊断:
特异性的诊断可根据病毒分离和(或)特异性的抗体检测。
(六)防治:
1、国外已见有较成功的疫苗供应使用。另有试验表明,经受过免疫接种的猪只在生长速度上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