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断奶后腹泻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消化器官发育不健全、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应激反应,包括离开母猪的环境,尤其是温度的应激以及大肠杆菌等因素。发生泻痢有的是消化不良引起的,有的是病原微生物导致的。发病既有某一因素,也有多因素的联合作用,往往是由某一因素的影响而诱发其他因素引起发病。
养殖生产中“断奶”是一关,过好断奶关首要的是过好断奶后第一周这一关。由于对此病的治疗效果不稳定,因而国内外多致力于预防,方法综合简介如下:
1 适时断奶
从繁殖周期看,断奶越早越好。但在生产中,断奶越早往往发生腹泻较多。根据目前的生产条件和技术经验,因为工厂化猪场实行全进全出,平均35日龄断奶,实际上晚生的仔猪断奶只有30日龄左右。此外,仔猪4~5周龄是消化器官发育相对较快的一个时期,所以目前早期断奶以35日龄为宜。
2 早补料
从仔猪7日龄开始抓紧早期补料,尽可能早开食,既有利增重,也促进消化器官发育,增强消化机能,减轻断奶后某些饲料对仔猪消化道的敏感刺激。有资料证明,断奶后第一周的泻痢发生率与断奶前消耗的饲料量成反比。因此,抓好断奶前补料可以预防腹泻发生。早期补要抓好两个关键。一是饲料的诱食性,二是仔猪补料的配方要全价营养,并容易消化。
3 调整饲料营养成分
仔猪断奶后腹泻的发生率随仔猪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提高而增高。因为蛋白质是日粮发生超酸反应的主要抗原物质,降低蛋白水平可减轻肠的免疫反应。但是单纯降低仔猪饲料中的蛋白水平势必影响增重。国外近期提高赖氨酸水平、降低粗蛋白既可减轻仔猪的消化负担,有利于增重,又可预防和减轻仔猪腹泻。
4 喂饲添加剂
仔猪消化机能不健全,实质是“缺酸少酶”,可喂用添加剂予以补充,提高消化能力。
首先是添加有机酸。仔猪胃底腺不发达,缺乏产生足够胃酸的能力。断奶前胃内的酸性环境主要靠母奶中乳粮发酵产生乳酸维持的。断奶后形成乳酸的乳糖来源中止,胃酸的分泌量很少,胃内的pH值达到5或5以上。一般的玉米——豆饼型的仔猪料pH值在6.1左右,大肠杆菌需要的最佳pH值为6~8,过高的胃肠pH值为大肠杆菌在肠道内繁殖提供了有利环境。当pH值低于4时,大肠杆菌生长速度降低,甚至死亡。
据资料介绍,在42日龄仔猪料中添加0.7%和1%的柠檬酸,仔猪胃中的pH值从4.5降到4.2和3.5。饲料中添加酸化剂使胃内保持一定的酸度,可以激活消化酶,有利于有益细菌乳酸杆菌的繁殖,提高消化能力。
其次是添加消化酶。可以弥补断奶后体内酶的分泌不足和活性降低。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防止消化不良性的腹泻,促进仔猪生长。
添加益生素。益生素是从畜禽肠道正常菌群中分离培养而得的有益菌种,其主要机理是在肠道内占位繁殖成优势菌群,抑制病原菌及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形成肠道内良性微生态环境。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减轻腹泻的发生,有利于断奶仔猪的生长发育。
此外,添加高锌也是一项有效的新技术。断奶仔猪饲料中加高锌可以提高增重、采食量和饲料报酬率,并能有效地防止腹泻。国外资料认为添加量以每千克饲料含锌量达3 000 mg为宜,饲喂高锌料以2周为限。
5 喂量适当
仔猪断奶,仍应喂断奶前的饲料,不宜骤然变更。喂量要适当,切忌过饱。由于此时猪胃容积较小,可以多餐少喂。
6 提高舍温,并保持稳定
断奶仔猪对温度的要求是,体重3.6~5.5 kg为28℃,5.5~7.7 kg为27℃,7.7~12.3 kg为25℃,12.3~18.2 kg为21℃。断奶时按日龄、体重比断奶或规定温度提高2~3℃,尤其在秋后,冬季和早春更有必要。试验证明:温度连续波动对仔猪断奶后第一周比随后几周的影响大,发生泻痢明显增加。
断奶腹泻一般情况下死亡率很低,主要影响生长。治疗效果不稳定,治疗用药一是用抗菌药物,二是收敛药物,三是助消化剂。并及时总结经验,变换用药,以提高疗效。
断奶仔猪腹泻的预防
发布时间:2008-11-12 来源:黑龙江畜牧科技
摘要: 仔猪断奶后腹泻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消化器官发育不健全、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应激反应,包括离开母猪的环境,尤其是温度的应激以及大肠杆菌等因素。发生泻痢有的是消化不良引起的,有的是病原微生物导致的。发病既有某一因素,也有多因素的联合作用,往往是由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