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养鸡业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时间:2009-03-27 16:41 来源:今日畜牧兽医 责任编辑:欣然
核心提示:目前我国还存在大量的养殖小区和散养户,严重缺乏规范化管理、科学化饲养的局面,越来越显示出规模化程度低的弊端。大部分散养农户盲目饲养,在进行养鸡之前缺乏详细的市场调查和科学规划,造成目前养鸡业零散、规模不一,饲养管理水平和防疫技术相差很大,防疫水平不一
1目前我国养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全面的市场分析、市场规划不力、结构设计不合理,规模化程度低,规范化力度小。
目前我国还存在大量的养殖小区和散养户,严重缺乏规范化管理、科学化饲养的局面,越来越显示出规模化程度低的弊端。大部分散养农户盲目饲养,在进行养鸡之前缺乏详细的市场调查和科学规划,造成目前养鸡业零散、规模不一,饲养管理水平和防疫技术相差很大,防疫水平不一致;占养殖绝大比例的中小型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由于疾病综合防控能力较低,形成了疾病多,病情复杂,疾病防控难度大,生产性能普遍较低的状况,这与养鸡业的发展规律相违背。
1.2目前大部分养殖场(户)在疾病综合防控方面的基础条件薄弱,诊治水平较低。
目前大部分养殖场(户)在饲养管理、疾病诊断与防控、品种选育、饲料配制、疫苗和兽药应用等方面缺乏先进的技术和高水平的技能。对不断发生的新病缺乏创新性诊断与防控措施,从而导致这类疫病的蔓延和流行。
近几年,我国鸡只的年平均死淘率高达20%~25%,其中传染病(包括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与寄生虫性疾病)引起的约占85%、普通病(包括营养代谢性疾病等)引起的约占15%;在传染病中,病毒病约占85%、细菌病及寄生虫病只占15%左右。以病毒性传染病为主的多种鸡病混合感染是造成鸡病复杂、防控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最终引起死淘率高、生产性能低、产品质量不稳定。
1.3养鸡场(户)疾病防控人员的观念落后,缺乏基本技术和技能,防控创新力度不大。
目前养鸡业经济效益趋向微薄,而决定养鸡业能否创造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在于疾病的防控,因为市场行情是不可预测的,对于每个养鸡场(户)的机遇来说都是公平的,所以养鸡场(户)都非常重视疾病的防治。但是由于相当数量从业人员技能不高、又缺乏相应的检验设备(甚至有些技术人员不会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造成了防疫体系薄弱、不健全,导致疾病防控水平低下;特别是一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混合感染的鉴别诊断,以及某些致病性野毒株变异的鉴别诊断等水平相当低,甚至于个别防治人员就不懂这些相关的基本知识,形成了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免疫接种和药物防治而忽视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条件及进行有效的病原隔离、环境消毒以及提高机体抵抗力等综合防治措施的局面;而免疫接种和药物防治又存在着较多的局限性(如免疫失败、免疫覆盖面狭窄、免疫副作用、疫苗研发速度跟不上病原变异速度、细菌抗药性增加、药物残留比较多等的局限性),这就要求防治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才能采取更加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
1.4种鸡选育、净化观念滞后。
一些种鸡场在注重高产性能选育的同时,忽略了抗病性能的培育和筛选,使鸡的抗病性能呈下降趋势。另外,一些经蛋传播的疾病,如鸡白痢、鸡支原体病、鸡腺病毒感染、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等在很多养殖场(户)均有发生,这与种鸡场净化不力,非SPF胚疫苗和抗血清的应用有很大关系。
1.5饲养环境差。
饲养环境包括卫生隔离条件、场区环境控制水平、舍内环境控制水平、养殖密度、粪便污水处理情况等方面。在养殖环境落后的鸡场,即使选用最优良的品种,最全价的饲料,最合理的防疫措施等,也无法达到鸡只应有的生产水平,反而为疾病的频发创造了条件。
1.6饲养管理水平低。
饲养管理水平低下不仅直接影响鸡群生产性能的发挥,而且也影响鸡群的抵抗应激能力和抗病力,导致了疫病的不断发生。饲养管理差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方面:
1.6.1免疫不科学:
免疫程序不合理、疫苗质量差、疫苗毒力选择不当、应激反应强等原因引起免疫失败,致使传染性疾病的频繁发生。
1.6.2药物使用不合理:
滥用抗生素、药物使用不对症、给药方法不恰当、不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原因,最后致使疾病得不到及时控制,同时还不断引发一些药物中毒性疾病。
1.6.3饲料问题较突出:
很多饲料场(户)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认识短浅、过分讲成本、技术水平不高等原因,出现了饲料营养含量不平衡、饲料营养浓度低、营养物质消化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不仅造成了鸡群生产性能差、蛋重低、生产成本的浪费,而且也影响了鸡只对疾病的抵抗力,引发各种营养代谢病、各种营养缺乏症和传染病等的不断流行。
1.6.4消毒、隔离等防疫制度不健全:
很多饲料场(户)没有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等防疫制度,缺乏必要的消毒设施,再加上养殖环境的不良,致使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而引起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1.6.5鸡群应激反应严重:
有些饲料场(户)在养鸡生产中,由于管理不当(如换气不良、缺水、免疫接种、光照不合理等)、环境改变(如高温、噪音、气候突变)等各种因素,导致严重的应激反应,使之抵抗力差,影响了鸡只正常代谢和免疫应答,从而也易引起各种疾病的流行。
2目前我国养鸡业的应对措施
2.1规范养殖场的标准化建设。
政府管理部门要大力引导发展规模化养鸡,加强标准化建设,创造良好的饲养条件,在尽可能减少发生疾病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饲养模式,加强管理。同时坚持“ 防重于治、养防并重”的疾病防治原则,做好病原隔离、卫生达标、环境消毒到位、防疫合理、药品使用恰当等日常工作,从而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
2.2提高基层从业技术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目前饲料场(户)禽病诊治人员多数是乡镇兽医站工作人员和个体经营者,还有部分养殖户也加入到禽病诊疗的队伍中,诊治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建议政府管理部门要对广大从业技术人员进行大力宣传教育,“要把产品质量和人们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同时有关单位要健全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加大对从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和兼管力度,从而来提高鸡病的诊疗与防控水平。
2.3培育高产高效的育种体系,做好蛋传疾病的净化工作。
在种鸡群选育时,既要注重生产性能的发挥,又要考虑抗病、抗应激等因素的潜在危害,建立严格标准化的育种体系,尤其不要仅因为某个种鸡场(户)的暂时利益而忽略了下一代鸡场(户)的长远利益。对于蛋传疾病要从种鸡场(户)开始严格做好净化工作。
2.4加强对鸡场(户)环境的监控。
环境因素包括很多方面,生产中对鸡群健康和生产影响密切的环境因素有场区的外环境条件和鸡舍的小环境状况两方面。因此必须注重改善这两方面的环境条件,为维持鸡群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2.4.1改善鸡场的外环境。
改善鸡场外环境的措施包括:采取减量化和资源化等有效措施,加强对鸡场粪便的处理;设置排水净化设施,及时排除污水,注意水源的保护,防止污染;做好灭鼠灭虫工作;严格执行病死鸡只的无害化处理,并做好严格的消毒工作;搞好环境绿化工作,不断改善鸡场的饲养外环境。
2.4.2控制好鸡舍的内环境。
鸡舍内对鸡群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冷热环境、饲养密度、有害气体、灰尘、噪音等,因此要从这几方面着手做好环境控制。如通过提高鸡舍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适宜的饲养密度、适当的通风量等措施来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造成的应激;通过合理设计鸡舍、环境绿化、化学物质消除等措施来改善鸡舍内有害气体的污染;通过加强通风换气、鸡舍远离饲料加工厂、保持地面干净等措施减少舍内含有机微粒等的灰尘;通过选择安静的场址、噪声小的设备等措施来减小噪音的污染。
2.5加强科学饲养管理。
加强对鸡群的科学饲养管理,不断提高饲养水平,增强鸡只的抗病能力,从而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危害。
2.5.1提供优质饲料,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合理调整日粮配方、科学设计加工工艺、适宜使用添加剂来保证营养全价性;同时要做好饲料的保管,防止霉变的发生,制定科学饲养规程,保证营养充足供应。
2.5.2做好日常管理、增强鸡体抗病力:
包括选择适宜的饲养方式与喂养次数、选择优质的雏鸡、减少应激反应、注意观察与挑选鸡群、加强局部黏膜保护并做好日常记录等工作来提高鸡群疾病的预防能力。
2.5.3建立合理科学的用药及防疫制度:
定期做好药物敏感试验,制定用药记录档案制度,避免不合理的用药,预防细菌抗药性的产生;通过选择疗效确实的药物、恰当的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和疗程等来控制疾病的发生。同时要落实科学的防疫制度,根据鸡场(户)所在地区、疫病发生情况、疫苗性质和其他情况等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另外,通过加强对鸡场的免疫抗体监测,作为免疫的主要依据来防治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更为有效。
3今后我国养鸡业的发展趋势
3.1优化产业结构、发展规模化养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色食品的消费意识不断增强,今后安全健康的绿色食品将成为市场的主导产品。因此,我们应发展规模化养殖、加强疫病的防控力度来重点发展绿色肉蛋产品。
3.2加强科学化管理,进一步提高综合防控疾病的基本技能和技术。
目前及今后养鸡业真正的竞争焦点是技术的竞争。因此,养鸡业要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和提高生产者素质上来发展;提高生产者饲养、管理、疫病诊断与防控等综合技能,这是解决目前发病率高、死淘率高、生产性能低、生产成本高的养鸡业现状的最佳途经。
3.3生产标准国际化、防控措施规范化。
比如在饲料中必须杜绝使用国际和国内禁止使用的兽药和饲料添加剂,以及制定科学性、实用性、综合性监测与防控措施等。
3.4完善养鸡业信息互动平台,进一步提高疾病防控与市场信息等的交流。
通过完善养鸡业的信息网站、举行大量技术研讨(或畜牧业交易)会及扩大科普宣传力度等形式为养鸡业搭起信息互动平台,来提高广大养殖场的疾病诊断与防控技能,同时把市场信息与国家相关政策等也能及时得到交流与互动。
总之,笔者认为:随着养鸡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迅速发展,越来越要求养殖业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当前,制约我国养鸡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疾病问题。由于对新病的发生缺乏完善的快速应急反应体系,诊断与防控措施不力,从而导致一些疫病的蔓延和流行,给人民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世界环境和生态保护工作高度重视的今天,加强鸡病诊断与防控研究及其技术应用推广,已刻不容缓。要改变我国养鸡业鸡病危害的现状、控制疫病发生、减少药物残留、提高经济效益等问题,必须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只有让每一位相关人员都能认真学习、研究和应用最科学、最先进、最实用的鸡病诊断与防控技术,才能使我国养鸡业快速健康发展,才能一起努力为我国养鸡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1.1缺乏全面的市场分析、市场规划不力、结构设计不合理,规模化程度低,规范化力度小。
目前我国还存在大量的养殖小区和散养户,严重缺乏规范化管理、科学化饲养的局面,越来越显示出规模化程度低的弊端。大部分散养农户盲目饲养,在进行养鸡之前缺乏详细的市场调查和科学规划,造成目前养鸡业零散、规模不一,饲养管理水平和防疫技术相差很大,防疫水平不一致;占养殖绝大比例的中小型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由于疾病综合防控能力较低,形成了疾病多,病情复杂,疾病防控难度大,生产性能普遍较低的状况,这与养鸡业的发展规律相违背。
1.2目前大部分养殖场(户)在疾病综合防控方面的基础条件薄弱,诊治水平较低。
目前大部分养殖场(户)在饲养管理、疾病诊断与防控、品种选育、饲料配制、疫苗和兽药应用等方面缺乏先进的技术和高水平的技能。对不断发生的新病缺乏创新性诊断与防控措施,从而导致这类疫病的蔓延和流行。
近几年,我国鸡只的年平均死淘率高达20%~25%,其中传染病(包括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与寄生虫性疾病)引起的约占85%、普通病(包括营养代谢性疾病等)引起的约占15%;在传染病中,病毒病约占85%、细菌病及寄生虫病只占15%左右。以病毒性传染病为主的多种鸡病混合感染是造成鸡病复杂、防控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最终引起死淘率高、生产性能低、产品质量不稳定。
1.3养鸡场(户)疾病防控人员的观念落后,缺乏基本技术和技能,防控创新力度不大。
目前养鸡业经济效益趋向微薄,而决定养鸡业能否创造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在于疾病的防控,因为市场行情是不可预测的,对于每个养鸡场(户)的机遇来说都是公平的,所以养鸡场(户)都非常重视疾病的防治。但是由于相当数量从业人员技能不高、又缺乏相应的检验设备(甚至有些技术人员不会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造成了防疫体系薄弱、不健全,导致疾病防控水平低下;特别是一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混合感染的鉴别诊断,以及某些致病性野毒株变异的鉴别诊断等水平相当低,甚至于个别防治人员就不懂这些相关的基本知识,形成了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免疫接种和药物防治而忽视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条件及进行有效的病原隔离、环境消毒以及提高机体抵抗力等综合防治措施的局面;而免疫接种和药物防治又存在着较多的局限性(如免疫失败、免疫覆盖面狭窄、免疫副作用、疫苗研发速度跟不上病原变异速度、细菌抗药性增加、药物残留比较多等的局限性),这就要求防治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才能采取更加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
1.4种鸡选育、净化观念滞后。
一些种鸡场在注重高产性能选育的同时,忽略了抗病性能的培育和筛选,使鸡的抗病性能呈下降趋势。另外,一些经蛋传播的疾病,如鸡白痢、鸡支原体病、鸡腺病毒感染、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等在很多养殖场(户)均有发生,这与种鸡场净化不力,非SPF胚疫苗和抗血清的应用有很大关系。
1.5饲养环境差。
饲养环境包括卫生隔离条件、场区环境控制水平、舍内环境控制水平、养殖密度、粪便污水处理情况等方面。在养殖环境落后的鸡场,即使选用最优良的品种,最全价的饲料,最合理的防疫措施等,也无法达到鸡只应有的生产水平,反而为疾病的频发创造了条件。
1.6饲养管理水平低。
饲养管理水平低下不仅直接影响鸡群生产性能的发挥,而且也影响鸡群的抵抗应激能力和抗病力,导致了疫病的不断发生。饲养管理差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方面:
1.6.1免疫不科学:
免疫程序不合理、疫苗质量差、疫苗毒力选择不当、应激反应强等原因引起免疫失败,致使传染性疾病的频繁发生。
1.6.2药物使用不合理:
滥用抗生素、药物使用不对症、给药方法不恰当、不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原因,最后致使疾病得不到及时控制,同时还不断引发一些药物中毒性疾病。
1.6.3饲料问题较突出:
很多饲料场(户)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认识短浅、过分讲成本、技术水平不高等原因,出现了饲料营养含量不平衡、饲料营养浓度低、营养物质消化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不仅造成了鸡群生产性能差、蛋重低、生产成本的浪费,而且也影响了鸡只对疾病的抵抗力,引发各种营养代谢病、各种营养缺乏症和传染病等的不断流行。
1.6.4消毒、隔离等防疫制度不健全:
很多饲料场(户)没有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等防疫制度,缺乏必要的消毒设施,再加上养殖环境的不良,致使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而引起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1.6.5鸡群应激反应严重:
有些饲料场(户)在养鸡生产中,由于管理不当(如换气不良、缺水、免疫接种、光照不合理等)、环境改变(如高温、噪音、气候突变)等各种因素,导致严重的应激反应,使之抵抗力差,影响了鸡只正常代谢和免疫应答,从而也易引起各种疾病的流行。
2目前我国养鸡业的应对措施
2.1规范养殖场的标准化建设。
政府管理部门要大力引导发展规模化养鸡,加强标准化建设,创造良好的饲养条件,在尽可能减少发生疾病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饲养模式,加强管理。同时坚持“ 防重于治、养防并重”的疾病防治原则,做好病原隔离、卫生达标、环境消毒到位、防疫合理、药品使用恰当等日常工作,从而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
2.2提高基层从业技术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目前饲料场(户)禽病诊治人员多数是乡镇兽医站工作人员和个体经营者,还有部分养殖户也加入到禽病诊疗的队伍中,诊治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建议政府管理部门要对广大从业技术人员进行大力宣传教育,“要把产品质量和人们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同时有关单位要健全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加大对从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和兼管力度,从而来提高鸡病的诊疗与防控水平。
2.3培育高产高效的育种体系,做好蛋传疾病的净化工作。
在种鸡群选育时,既要注重生产性能的发挥,又要考虑抗病、抗应激等因素的潜在危害,建立严格标准化的育种体系,尤其不要仅因为某个种鸡场(户)的暂时利益而忽略了下一代鸡场(户)的长远利益。对于蛋传疾病要从种鸡场(户)开始严格做好净化工作。
2.4加强对鸡场(户)环境的监控。
环境因素包括很多方面,生产中对鸡群健康和生产影响密切的环境因素有场区的外环境条件和鸡舍的小环境状况两方面。因此必须注重改善这两方面的环境条件,为维持鸡群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2.4.1改善鸡场的外环境。
改善鸡场外环境的措施包括:采取减量化和资源化等有效措施,加强对鸡场粪便的处理;设置排水净化设施,及时排除污水,注意水源的保护,防止污染;做好灭鼠灭虫工作;严格执行病死鸡只的无害化处理,并做好严格的消毒工作;搞好环境绿化工作,不断改善鸡场的饲养外环境。
2.4.2控制好鸡舍的内环境。
鸡舍内对鸡群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冷热环境、饲养密度、有害气体、灰尘、噪音等,因此要从这几方面着手做好环境控制。如通过提高鸡舍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适宜的饲养密度、适当的通风量等措施来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造成的应激;通过合理设计鸡舍、环境绿化、化学物质消除等措施来改善鸡舍内有害气体的污染;通过加强通风换气、鸡舍远离饲料加工厂、保持地面干净等措施减少舍内含有机微粒等的灰尘;通过选择安静的场址、噪声小的设备等措施来减小噪音的污染。
2.5加强科学饲养管理。
加强对鸡群的科学饲养管理,不断提高饲养水平,增强鸡只的抗病能力,从而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危害。
2.5.1提供优质饲料,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合理调整日粮配方、科学设计加工工艺、适宜使用添加剂来保证营养全价性;同时要做好饲料的保管,防止霉变的发生,制定科学饲养规程,保证营养充足供应。
2.5.2做好日常管理、增强鸡体抗病力:
包括选择适宜的饲养方式与喂养次数、选择优质的雏鸡、减少应激反应、注意观察与挑选鸡群、加强局部黏膜保护并做好日常记录等工作来提高鸡群疾病的预防能力。
2.5.3建立合理科学的用药及防疫制度:
定期做好药物敏感试验,制定用药记录档案制度,避免不合理的用药,预防细菌抗药性的产生;通过选择疗效确实的药物、恰当的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和疗程等来控制疾病的发生。同时要落实科学的防疫制度,根据鸡场(户)所在地区、疫病发生情况、疫苗性质和其他情况等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另外,通过加强对鸡场的免疫抗体监测,作为免疫的主要依据来防治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更为有效。
3今后我国养鸡业的发展趋势
3.1优化产业结构、发展规模化养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色食品的消费意识不断增强,今后安全健康的绿色食品将成为市场的主导产品。因此,我们应发展规模化养殖、加强疫病的防控力度来重点发展绿色肉蛋产品。
3.2加强科学化管理,进一步提高综合防控疾病的基本技能和技术。
目前及今后养鸡业真正的竞争焦点是技术的竞争。因此,养鸡业要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和提高生产者素质上来发展;提高生产者饲养、管理、疫病诊断与防控等综合技能,这是解决目前发病率高、死淘率高、生产性能低、生产成本高的养鸡业现状的最佳途经。
3.3生产标准国际化、防控措施规范化。
比如在饲料中必须杜绝使用国际和国内禁止使用的兽药和饲料添加剂,以及制定科学性、实用性、综合性监测与防控措施等。
3.4完善养鸡业信息互动平台,进一步提高疾病防控与市场信息等的交流。
通过完善养鸡业的信息网站、举行大量技术研讨(或畜牧业交易)会及扩大科普宣传力度等形式为养鸡业搭起信息互动平台,来提高广大养殖场的疾病诊断与防控技能,同时把市场信息与国家相关政策等也能及时得到交流与互动。
总之,笔者认为:随着养鸡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迅速发展,越来越要求养殖业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当前,制约我国养鸡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疾病问题。由于对新病的发生缺乏完善的快速应急反应体系,诊断与防控措施不力,从而导致一些疫病的蔓延和流行,给人民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世界环境和生态保护工作高度重视的今天,加强鸡病诊断与防控研究及其技术应用推广,已刻不容缓。要改变我国养鸡业鸡病危害的现状、控制疫病发生、减少药物残留、提高经济效益等问题,必须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只有让每一位相关人员都能认真学习、研究和应用最科学、最先进、最实用的鸡病诊断与防控技术,才能使我国养鸡业快速健康发展,才能一起努力为我国养鸡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 相关新闻导读...
- 目前影响中国养鸡业的主要疫病及免疫预防2009-06-04 14:35:10
- 蛋价上扬 养鸡业值得期待2009-06-03 15:21:49
- 我国肉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2009-05-27 11:49:07
- 认真对待肉鸡养殖中的“小问题”2009-05-11 11:57:30
- 我国肉鸡业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2009-03-23 17:45:51
- 养鸡业的主要亏损原因是什么?2009-03-20 17:05:21
- 热点新闻关注...
- 禽蛋产业正遭遇又一轮市场风险2009-04-24 10:36:31
- 图文:山东母鸡产下巨型蛋 重127克长8厘米2009-02-27 17:25:05
- 著名肉类专家建言秀山开发特色“秀山土鸡”食品2009-04-21 15:26:12
- 女博士带农民进社区卖鸡蛋(图)2009-03-24 15:41:45
- 6月3日肉鸡-鸡苗综述4日行情预测2009-06-04 14:40:00
- 中方就美限制中国禽肉进口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2009-04-22 10:21:36
热门图片推荐...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查看所有评论新农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