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贫血病的病原为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现归类于圆环病毒科(Circoridae)。该病毒纯化后经负染,在电镜下呈球形或六角形,无囊膜,病毒粒子呈20面体对称,平均直径为25-26.5nm,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35-1.37g/ml。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基因组为单链、圆环状、共价连接的DNA,由2300个碱基组成,有3个重叠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种蛋白质,分别为52kD、24kD、13kD,有的毒株还含有第四个ORF,但功能不清楚。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对乙醚和氯仿有抵抗力,对酸(pH3.0)作用3h仍然稳定。加热56℃或70℃1h,80℃15min仍有感染力;80℃30min使病毒部分失活,100℃15min完全失活。对90%的丙酮处理24h也有抵抗力。病毒在50%酚中作用5min,在5%次氯酸37℃2h失去感染力。福尔马林和含氯制剂可用于消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可在1日龄雏鸡、细胞培养或鸡胚上增殖,不能在常用的哺乳动物的细胞系中生长,只能在由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和淋巴白血病病毒转化的某些淋巴瘤细胞上生长,最常用的是MDCC-MSB1和MDCC-JP2细胞,并出现细胞病变。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的MSB1细胞作成超薄切片,经免疫组化染色可显示核内包涵体。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分离毒株之间无抗原性差异,但在致病力上可能存在差异。
鸡传染性贫血病病原学
发布时间:2009-08-14 来源:
摘要:鸡传染性贫血病的病原为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现归类于圆环病毒科(Circoridae)。该病毒纯化后经负染,在电镜下呈球形或六角形,无囊膜,病毒粒子呈20面体对称,平均直径为25-26.5nm,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35-1.37g/ml。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基因组为单链、圆环状、共价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