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群产蛋率下降或长期不升的原因及防治
时间:2009-08-04 14:30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本文所指的对象是: (1)鸡群产蛋率上升到90%以上后,突然下降到60%以下;(2)上升到90%以上后,逐渐下降到80%左右长期不升;(3)产蛋率长期低于80%,但临诊诊断无典型症状的病鸡群。这样的病鸡群在养鸡生产中经常可见,因缺乏典型的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给诊断和治
本文所指的对象是:
(1)鸡群产蛋率上升到90%以上后,突然下降到60%以下;(2)上升到90%以上后,逐渐下降到80%左右长期不升;(3)产蛋率长期低于80%,但临诊诊断无典型症状的病鸡群。这样的病鸡群在养鸡生产中经常可见,因缺乏典型的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些困难,直接影响养鸡业的经济效益。
我们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发现这样的病鸡群常由一种非典型疾病慢性感染或内几种非典型疾病混合感染,或由多种因素混合并存而引起,归纳起来有病理学、管理学、营养学等方面的原因。
1.病理学原因 一般来说。产蛋下降及长期不升多属一些病毒性传染病侵袭到鸡的卵巢影响排卵功能所致,突然下降者为急性,慢性下降者多为慢性;长期不升者为育成期部分鸡的卵巢发育不良。如果鸡群产蛋率突然下降多由非典型新城疫、非典型禽流感、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慢性呼吸道病引起。长期产蛋率不升保持在80%左右的水平徘徊,由高降低的多属产蛋疲劳症;而产蛋率在80%以下,不能达到产蛋高峰期的,多属蛋鸡育成期感染疾病,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使鸡的卵巢在育成期就发育不良,造成产蛋功能低下,或卵巢萎缩,失去产蛋功能。
2.管理学原因 对蛋鸡进行科学管理,就是在鸡群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持和提高鸡群的整体素质。然而环境卫生不佳,通风设备不良,消毒措施不严格,防病手段不力等因素,常导致育成鸡群发病。尤其是育雏期间室内保温不好或室温控制不均匀,常导致部分雏鸡发育不良。这些原因都能造成鸡群强弱悬殊或整体素质不良,鸡群的强弱悬殊越大或整体素质越低,产蛋率越低,而且徘徊在较低水平上长期不升。
3.营养学原因 营养对鸡的素质和产蛋功能至关重要,科学的营养即合格的全价配合饲料。质量低劣、营养不全、营养失调的饲料必然导致鸡群产蛋率忽高忽低或长期不升;尤其是霉变饲料,还会引起鸡的慢性或急性中毒;长期供给蛋白质不足、钙磷比例失调、微量元素不足、维生素不足或被破坏的饲料,都会影响产蛋功能。
4.防治原因 不正确的免疫能造成免疫失败。常见到养鸡场(户)出于防病保健的目的,经常性投药,形成"有病无病抗菌药",不该用的药也要用一用。这样不仅容易产生抗药性,还容易造成发病后症状不典型,导致误诊。发病后又乱投药乱用药,不仅危害机体健康,还常使病情转为慢性或药物蓄积造成慢性中毒。这样就为正确诊治带来许多麻烦和困难。尤其是产蛋期误用磺胺类药物等,都会使产蛋率降低。
5.其它原因 鸡群的遗传稳定性,长期气候反常,过多的应激干扰,鼠害等也是应当考虑的原因。
总之,原因虽多,但根本原因是鸡的卵巢功能和机体素质受到影响。
1.对产蛋率由90%以上高峰期,突然下降到60%以下病鸡群的防治方法和效果。 该类产蛋下降多为eds-76(减蛋综合症)、ib(传染性支气管炎)、lt(传染性喉气管炎)、nd(非典型新城疫或慢性新城疫)、a型aiv所引起的禽流感等病毒性传染病的感染或特殊应激所引起,被病毒侵袭的卵巢和输卵和管,产蛋功能减退呈现急性过程,故鸡群产蛋率急剧下降,而且畸形蛋率急剧上升。 治疗方法:(1)每50公斤饲料中添加激蛋散0.5~0.8公斤,搅拌均匀供鸡自由采食,连用7天。(2)每100公斤水中加5%强力霉素0.2公斤、维生素c5克,充分溶解混匀供鸡全天饮服,连用3天。(3)饲料中多种维生素要提高半倍数量,或饮服3天电解多维。 效果:(1)用药后10天,产蛋率明显恢复。而且平蛋下降越突然、下降的幅度越大,用药后恢复越快。此法可使不少鸡恢复到原产蛋。(2)异常率明显下降。(3)蛋壳和蛋色明显改善。(4)治疗后,以0.25%激蛋添加剂,100公斤饲料中添加0.25公斤,长期使用可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疗效。
2.对产蛋率上升到90%以上,又逐渐下降到80%左右,而且长期不升病鸡群的防治方法和效果。 该类慢性产蛋下降,原因比较复杂,临诊上多是几种传染病的慢性过程同时存在,诊断时难于确定,但不论是细菌性感染,还是病毒性感染,或者是菌毒合并感染,临诊上都有发病症状不典型和卵巢、输卵管受到一定程度侵害等共同特点,或者是因对病鸡治疗不及时、不彻底、不正确,使一部分感染严重的鸡逐渐失去产蛋功能。 治疗方法:(1)每100公斤饲料添加激蛋散、康呼散、克菌灵各0.25公斤,连用7~10天。(2)每100公斤水中加5%强力霉素0.2公斤、维生素c 5克,供鸡饮服,连用3天。(3)在饲料中以0.25%的量长期添加激蛋添加剂。 效果:(1)治疗后10天,产蛋率可逐渐提高,有的能恢复原产蛋。(2)蛋壳和蛋色有明显改善。
3.对产蛋率长期低于80%的病防治方法和效果 该类鸡产蛋不佳,多因育成期疾病影响或饲养管理不当,或长期营养不良等因素,使鸡群的整体素质不佳,产蛋功能低下,并且不易达到产蛋高峰期。 治疗方法:(1)每50公斤饲料中添加激蛋散、康呼散、克菌灵、三仙保各0.25公斤,连用7~10天。(2)强力霉素和恩诺沙星每半个月任选一种饮水3天。(3)以上治疗后,每100公斤饲料中加激蛋添加剂、三仙保各0.25公斤,长期使用。 效果:治疗后产蛋率可提高10%以上,多数鸡出现产蛋高峰。
1.养鸡专业户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正确执行免疫程序;自行配制饲料要注意营养全面、拌料均匀,从各方面入手,使蛋鸡从育雏开始就能保持健康体质和旺盛的生理功能。
2.鸡群一旦发病,不要乱投药,首先要正确诊断,确定治疗原则,然后正确使用药物。
3.若产蛋率大幅度下降或产蛋率长期在低水平徘徊,对经治疗无明显好转的病鸡,应予以淘汰。
(1)鸡群产蛋率上升到90%以上后,突然下降到60%以下;(2)上升到90%以上后,逐渐下降到80%左右长期不升;(3)产蛋率长期低于80%,但临诊诊断无典型症状的病鸡群。这样的病鸡群在养鸡生产中经常可见,因缺乏典型的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些困难,直接影响养鸡业的经济效益。
我们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发现这样的病鸡群常由一种非典型疾病慢性感染或内几种非典型疾病混合感染,或由多种因素混合并存而引起,归纳起来有病理学、管理学、营养学等方面的原因。
1.病理学原因 一般来说。产蛋下降及长期不升多属一些病毒性传染病侵袭到鸡的卵巢影响排卵功能所致,突然下降者为急性,慢性下降者多为慢性;长期不升者为育成期部分鸡的卵巢发育不良。如果鸡群产蛋率突然下降多由非典型新城疫、非典型禽流感、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慢性呼吸道病引起。长期产蛋率不升保持在80%左右的水平徘徊,由高降低的多属产蛋疲劳症;而产蛋率在80%以下,不能达到产蛋高峰期的,多属蛋鸡育成期感染疾病,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使鸡的卵巢在育成期就发育不良,造成产蛋功能低下,或卵巢萎缩,失去产蛋功能。
2.管理学原因 对蛋鸡进行科学管理,就是在鸡群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持和提高鸡群的整体素质。然而环境卫生不佳,通风设备不良,消毒措施不严格,防病手段不力等因素,常导致育成鸡群发病。尤其是育雏期间室内保温不好或室温控制不均匀,常导致部分雏鸡发育不良。这些原因都能造成鸡群强弱悬殊或整体素质不良,鸡群的强弱悬殊越大或整体素质越低,产蛋率越低,而且徘徊在较低水平上长期不升。
3.营养学原因 营养对鸡的素质和产蛋功能至关重要,科学的营养即合格的全价配合饲料。质量低劣、营养不全、营养失调的饲料必然导致鸡群产蛋率忽高忽低或长期不升;尤其是霉变饲料,还会引起鸡的慢性或急性中毒;长期供给蛋白质不足、钙磷比例失调、微量元素不足、维生素不足或被破坏的饲料,都会影响产蛋功能。
4.防治原因 不正确的免疫能造成免疫失败。常见到养鸡场(户)出于防病保健的目的,经常性投药,形成"有病无病抗菌药",不该用的药也要用一用。这样不仅容易产生抗药性,还容易造成发病后症状不典型,导致误诊。发病后又乱投药乱用药,不仅危害机体健康,还常使病情转为慢性或药物蓄积造成慢性中毒。这样就为正确诊治带来许多麻烦和困难。尤其是产蛋期误用磺胺类药物等,都会使产蛋率降低。
5.其它原因 鸡群的遗传稳定性,长期气候反常,过多的应激干扰,鼠害等也是应当考虑的原因。
总之,原因虽多,但根本原因是鸡的卵巢功能和机体素质受到影响。
1.对产蛋率由90%以上高峰期,突然下降到60%以下病鸡群的防治方法和效果。 该类产蛋下降多为eds-76(减蛋综合症)、ib(传染性支气管炎)、lt(传染性喉气管炎)、nd(非典型新城疫或慢性新城疫)、a型aiv所引起的禽流感等病毒性传染病的感染或特殊应激所引起,被病毒侵袭的卵巢和输卵和管,产蛋功能减退呈现急性过程,故鸡群产蛋率急剧下降,而且畸形蛋率急剧上升。 治疗方法:(1)每50公斤饲料中添加激蛋散0.5~0.8公斤,搅拌均匀供鸡自由采食,连用7天。(2)每100公斤水中加5%强力霉素0.2公斤、维生素c5克,充分溶解混匀供鸡全天饮服,连用3天。(3)饲料中多种维生素要提高半倍数量,或饮服3天电解多维。 效果:(1)用药后10天,产蛋率明显恢复。而且平蛋下降越突然、下降的幅度越大,用药后恢复越快。此法可使不少鸡恢复到原产蛋。(2)异常率明显下降。(3)蛋壳和蛋色明显改善。(4)治疗后,以0.25%激蛋添加剂,100公斤饲料中添加0.25公斤,长期使用可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疗效。
2.对产蛋率上升到90%以上,又逐渐下降到80%左右,而且长期不升病鸡群的防治方法和效果。 该类慢性产蛋下降,原因比较复杂,临诊上多是几种传染病的慢性过程同时存在,诊断时难于确定,但不论是细菌性感染,还是病毒性感染,或者是菌毒合并感染,临诊上都有发病症状不典型和卵巢、输卵管受到一定程度侵害等共同特点,或者是因对病鸡治疗不及时、不彻底、不正确,使一部分感染严重的鸡逐渐失去产蛋功能。 治疗方法:(1)每100公斤饲料添加激蛋散、康呼散、克菌灵各0.25公斤,连用7~10天。(2)每100公斤水中加5%强力霉素0.2公斤、维生素c 5克,供鸡饮服,连用3天。(3)在饲料中以0.25%的量长期添加激蛋添加剂。 效果:(1)治疗后10天,产蛋率可逐渐提高,有的能恢复原产蛋。(2)蛋壳和蛋色有明显改善。
3.对产蛋率长期低于80%的病防治方法和效果 该类鸡产蛋不佳,多因育成期疾病影响或饲养管理不当,或长期营养不良等因素,使鸡群的整体素质不佳,产蛋功能低下,并且不易达到产蛋高峰期。 治疗方法:(1)每50公斤饲料中添加激蛋散、康呼散、克菌灵、三仙保各0.25公斤,连用7~10天。(2)强力霉素和恩诺沙星每半个月任选一种饮水3天。(3)以上治疗后,每100公斤饲料中加激蛋添加剂、三仙保各0.25公斤,长期使用。 效果:治疗后产蛋率可提高10%以上,多数鸡出现产蛋高峰。
1.养鸡专业户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正确执行免疫程序;自行配制饲料要注意营养全面、拌料均匀,从各方面入手,使蛋鸡从育雏开始就能保持健康体质和旺盛的生理功能。
2.鸡群一旦发病,不要乱投药,首先要正确诊断,确定治疗原则,然后正确使用药物。
3.若产蛋率大幅度下降或产蛋率长期在低水平徘徊,对经治疗无明显好转的病鸡,应予以淘汰。
←浏览更多技术文章请点击左侧的导航条相关技术文章...
- 1.蛋鸡钙源种类选择与应用
- 2.蛋鸡冬季保持高产技术的要点
- 3.五招防产蛋鸡猝死症
- 4.商品蛋鸡腹泻原因剖析
- 5.鸡蛋壳派上大用场 可提取出和骨胶原
- 6.如何给蛋鸡供水
- 7.蛋鸡饲养管理要有新思路
- 8.秋季蛋鸡选优去劣法
- 9.蛋鸡产蛋期异常情况处理措施
- 10.产蛋鸡冬春季顽固性腹泻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 11.蛋鸡临近产蛋高峰,养殖户如何管理
- 12.蛋鸡节料的妙法
- 13.蛋鸡冬季保持高产技术要点
- 14.蛋鸡饲养中两个关键时期的体重控制
- 15.伏天如何使鸡多产蛋?
- 16.吃鸡蛋的三大误区
- 17.利用人工光照提高鸡群的产蛋量
- 18.不喂鱼粉蛋鸡也高产
- 19.音乐让鸡多产蛋
- 20.当前的蛋鸡饲养模式和存在的问题
更多案例...看看致富经验...
- 1.庄秀芹:从“倒蛋大王”到
- 2.邓明华的生态养殖致富路
- 3.黄维:“舍近求远”怪异养
- 4.高顺洪带头养鸡致富
- 5.大学生“村官”帮养殖户致
- 6.黎梓森:养鸡走上致富路
- 7.黄维:蒙村乡洪江村的“山
- 8.养特禽当大王——方建军
- 9.养绿壳蛋鸡的人--余樟富
- 10.孙远荣:致富路上尽展风采
- 11.罗婷章:无量山上科技养鸡
- 12.返乡创业走出特种养殖致富
- 13.种植鸡荷梗致富术
- 14.“平度鸡王”饲养蛋鸡奔富
- 15.塘山有个“鸡司令”
- 16.农民养山野鸡一年获利20余
- 17.返乡养殖 李敬宏养鸡贩蛋
- 18.王争献:带领乡亲们养鸡致
- 19.松林养鸡年收入120万
- 20.竹林散养珍禽 每年至少赚1
更多视频...相关技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