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新城疫病毒F蛋白的研究进展
时间:2009-07-12 09:54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鸡新城疫病毒为有囊膜的负链RNA病毒。NDV基因组编码6种结构蛋白:L蛋白为RNA依赖聚合酶,与核衣壳相联;HN~具有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活性,构成副粘病毒二种纤突中的大纤突;F为融合蛋白,构成小的纤突;NP为核衣壳蛋白;P为磷酸化的核衣壳相联蛋白;M为基质蛋白,是构成
鸡新城疫病毒为有囊膜的负链RNA病毒。NDV基因组编码6种结构蛋白:L蛋白为RNA依赖聚合酶,与核衣壳相联;HN~具有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活性,构成副粘病毒二种纤突中的大纤突;F为融合蛋白,构成小的纤突;NP为核衣壳蛋白;P为磷酸化的核衣壳相联蛋白;M为基质蛋白,是构成囊膜的支架。其中的融合蛋白是NDV的功能性糖蛋白之一,在致病和免疫应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已成为研究NDV致病性的热点,为了使大家对NDV的F蛋白有个整体的认识,现综述如下。
1、F蛋白的结构
F基因全长1662bp,单一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53个氨基酸的多肽,单体的分子量为65KD,能够相互交联形成寡聚体,NDV的F蛋白主要寡聚体的分子量为195KD,次要寡聚体的分子量为130KD。F蛋白具有3个大约由25个疏水氨基酸区域:一个在N端信号肽序列内(1-32),一个在F0裂解产生的F1多肽N端(117-142),该序列能启动病毒与宿主细胞的膜融合,还有一个靠近F1的C末端,它使该蛋白能嵌入病毒囊膜中(500-525),在这三个功能区中,与糖蛋白功能结构有重要关系的6个潜在糖基化位点分别位于85,191,366,447,471和541残基处。F蛋白还有3个相当保守的抗原位点,分别位于343(I-Leu),72(Ⅱ-Asp)161(Ⅲ-Tbr)。有证据表明,3个抗原位点中任何一个位点的氨基酸发生变化,都将引起其抗原位点的变化,从而引起折叠蛋白的空间变化,影响抗体与该位点的结合。F蛋白先以无活性的F0蛋白形式存在,糖蛋白F0必须由宿主细胞蛋白酶裂解为F1和F2后,才发挥融合作用。如果未能裂解,即产生非感染性病毒粒子。胰蛋白酶可以裂解所有新城疫病毒的F0,体外处理非感染性病毒可以恢复其感染性,正常情况下在细胞培养中不能正常增殖或产生蚀斑,在琼脂培养液中加入胰蛋白质酶即可以产生蚀斑,这就很明显地说明了F0裂解的重要性。
2、F蛋白的功能
F蛋白具有诱导细胞融合破坏细胞的作用。F蛋白包括极状疏水区(位于F蛋白末端)和几个亮氨酸折叠区(HR区)。F0有一个多基部式序列,包含一个C端螺旋结构区(AAH)和HR区。AAH区一端与融合蛋白区连接,另一端与跨膜区相连。不同毒株的AAH区有差异,AAH区与蛋白成熟有密切关系。F蛋白的N端有一段可被切割的信号肽序列,这一序列能够引导新生的多肽链穿过内质网膜,并通过C端疏水性的终止转移域或跨膜域将新生肽链铺定在膜中,因此引起病毒包膜与细胞膜及细胞膜之间的融合,故称为融合肽。F蛋白质的融合肽位于F1蛋白中,具有一个HR区。HR1位于融合C端,而HR2连接跨膜区,具有一个折叠五周的螺旋体。HR区亮氨酸的改变对于F蛋白融合特性有较大的影响,但并不影响细胞的跨膜转运及蛋白的低糖基化。保守亮氨酸在细胞融合中是必要的,但不是糖基化分子所必要的。通过改变F1非保守区,变异F1蛋白的膜融合能力没有较大的改变,这说明HR保守区其有与细胞膜相融合和促进细胞融合的作用。应该指出F蛋白单独表达并不能完成这一过程,需要和同源性HN共同表达时才能显示出融合细胞活性,而和异源性HN共同表达时却不能引起细胞融合,这表明F和HN的相互作用具有极强的特异性。改变F蛋白酶识别的酶切位点,在不加胰酶时不能诱导形成较大的合胞体,加入胰酶消化后,变异蛋白能诱导形成较大的合胞体,但胰酶消化的正常F蛋白不能增加细胞融合的能力。
3、F蛋白裂解位点处氨基酸序列与毒力强弱的关系
在距F0氨基端100个氨基酸处有一个主要由精氨酸和赖氨酸组成的酶切位点,不同毒力的毒株之间F蛋白的F1/F2多肽裂解位点(112-117氨基酸残基)存在重要的差异,序列分析表明该区域重要氨基酸序列的变异与NDV毒力强弱直接相关,因为该位点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决定了F蛋白的裂解活性,所有强毒株的位点氨基酸残基为112Arg-Arg-Gln-Lys/Arg-Arg-Phe117,而所有弱毒株在该位置氨基酸的序列为112Gly-Arg/Lys-Gly-Gly/Ser-Arg-Leu117,两种情况都是在1.17位前裂解开的,强毒株的F蛋白具有被谷氨酰胺(Gln)分开的两对碱性氨基酸(Lys)或精氨酸(Arg),因而能在多种细胞系中被裂解开;紧接着在该结构之后是苯丙氨酸(Phc),是F2多肽N末端的标志。相反,弱毒株则没有碱性氨基酸对,而且在112-115残基处均为甘氨酸(Gly),F2多肽的N末端为亮氨酸(Leu),就是由于强毒株含有格外的碱性氨基酸,所以它可以被多种宿主组织或器宫中的蛋白酶裂解,而弱毒株仅在有胰酶类似的部分增殖,所以感染往往是局部的。
4、F蛋白在遗传学分群方面的应用
毒株的变异多集中在F基因编码区前段序列内(1-142残基),该区包括:信号肽序列(9-25氨基酸残基)、切割活性序列(112-116氨基酸残基)和部分融合诱导疏水区(117-142氨基酸残基)。信号肽在F蛋白合成后不久就被切下来,它不是功能性F蛋白的构成成分。F蛋白基因的47-420氨基酸残基之间序列具有高度的可变性,该区域称为F蛋白的可变区。对可变区的限制性酶切位点进行分析,可以把它作为NDV毒株遗传学分群的重要指标。1995年Ballagi-Pordang等利用限制性酶切分析对NDV200多个毒株进行了遗传学分群,通过实验将NDV毒株主要分为6个遗传群,即遗传群Ⅰ、Ⅱ、Ⅲ、Ⅳ、Ⅴ、Ⅵ。1997年lomnjczj等又报道了遗传群Ⅶ,在南非60年代分离的已被公认的毒株的后代中发现了遗传群Ⅷ。曹殿军等在对我国部分地区NDV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中发现我国特有的基因Ⅸ型,并把基因型Ⅶ分为5个基因亚型,分别为Ⅶa、Ⅶb、Ⅶc、Ⅶd、Ⅶe,这些分析结果和ND的流行规律非常吻合,因此已经成为ND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的一种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F蛋白一方面具有诱导细胞融合而破坏细胞的作用,而它本身又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所以可以利用其免疫原性制成多肽疫苗,从而保护靶细胞免受病毒的侵染,现在已有应用F蛋白特异性抗体预防新城疫的报导;另一方面,F蛋白的不同基因型在对分析ND的流行规律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F蛋白是研究NDV功能最重要的对象之一。
1、F蛋白的结构
F基因全长1662bp,单一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53个氨基酸的多肽,单体的分子量为65KD,能够相互交联形成寡聚体,NDV的F蛋白主要寡聚体的分子量为195KD,次要寡聚体的分子量为130KD。F蛋白具有3个大约由25个疏水氨基酸区域:一个在N端信号肽序列内(1-32),一个在F0裂解产生的F1多肽N端(117-142),该序列能启动病毒与宿主细胞的膜融合,还有一个靠近F1的C末端,它使该蛋白能嵌入病毒囊膜中(500-525),在这三个功能区中,与糖蛋白功能结构有重要关系的6个潜在糖基化位点分别位于85,191,366,447,471和541残基处。F蛋白还有3个相当保守的抗原位点,分别位于343(I-Leu),72(Ⅱ-Asp)161(Ⅲ-Tbr)。有证据表明,3个抗原位点中任何一个位点的氨基酸发生变化,都将引起其抗原位点的变化,从而引起折叠蛋白的空间变化,影响抗体与该位点的结合。F蛋白先以无活性的F0蛋白形式存在,糖蛋白F0必须由宿主细胞蛋白酶裂解为F1和F2后,才发挥融合作用。如果未能裂解,即产生非感染性病毒粒子。胰蛋白酶可以裂解所有新城疫病毒的F0,体外处理非感染性病毒可以恢复其感染性,正常情况下在细胞培养中不能正常增殖或产生蚀斑,在琼脂培养液中加入胰蛋白质酶即可以产生蚀斑,这就很明显地说明了F0裂解的重要性。
2、F蛋白的功能
F蛋白具有诱导细胞融合破坏细胞的作用。F蛋白包括极状疏水区(位于F蛋白末端)和几个亮氨酸折叠区(HR区)。F0有一个多基部式序列,包含一个C端螺旋结构区(AAH)和HR区。AAH区一端与融合蛋白区连接,另一端与跨膜区相连。不同毒株的AAH区有差异,AAH区与蛋白成熟有密切关系。F蛋白的N端有一段可被切割的信号肽序列,这一序列能够引导新生的多肽链穿过内质网膜,并通过C端疏水性的终止转移域或跨膜域将新生肽链铺定在膜中,因此引起病毒包膜与细胞膜及细胞膜之间的融合,故称为融合肽。F蛋白质的融合肽位于F1蛋白中,具有一个HR区。HR1位于融合C端,而HR2连接跨膜区,具有一个折叠五周的螺旋体。HR区亮氨酸的改变对于F蛋白融合特性有较大的影响,但并不影响细胞的跨膜转运及蛋白的低糖基化。保守亮氨酸在细胞融合中是必要的,但不是糖基化分子所必要的。通过改变F1非保守区,变异F1蛋白的膜融合能力没有较大的改变,这说明HR保守区其有与细胞膜相融合和促进细胞融合的作用。应该指出F蛋白单独表达并不能完成这一过程,需要和同源性HN共同表达时才能显示出融合细胞活性,而和异源性HN共同表达时却不能引起细胞融合,这表明F和HN的相互作用具有极强的特异性。改变F蛋白酶识别的酶切位点,在不加胰酶时不能诱导形成较大的合胞体,加入胰酶消化后,变异蛋白能诱导形成较大的合胞体,但胰酶消化的正常F蛋白不能增加细胞融合的能力。
3、F蛋白裂解位点处氨基酸序列与毒力强弱的关系
在距F0氨基端100个氨基酸处有一个主要由精氨酸和赖氨酸组成的酶切位点,不同毒力的毒株之间F蛋白的F1/F2多肽裂解位点(112-117氨基酸残基)存在重要的差异,序列分析表明该区域重要氨基酸序列的变异与NDV毒力强弱直接相关,因为该位点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决定了F蛋白的裂解活性,所有强毒株的位点氨基酸残基为112Arg-Arg-Gln-Lys/Arg-Arg-Phe117,而所有弱毒株在该位置氨基酸的序列为112Gly-Arg/Lys-Gly-Gly/Ser-Arg-Leu117,两种情况都是在1.17位前裂解开的,强毒株的F蛋白具有被谷氨酰胺(Gln)分开的两对碱性氨基酸(Lys)或精氨酸(Arg),因而能在多种细胞系中被裂解开;紧接着在该结构之后是苯丙氨酸(Phc),是F2多肽N末端的标志。相反,弱毒株则没有碱性氨基酸对,而且在112-115残基处均为甘氨酸(Gly),F2多肽的N末端为亮氨酸(Leu),就是由于强毒株含有格外的碱性氨基酸,所以它可以被多种宿主组织或器宫中的蛋白酶裂解,而弱毒株仅在有胰酶类似的部分增殖,所以感染往往是局部的。
4、F蛋白在遗传学分群方面的应用
毒株的变异多集中在F基因编码区前段序列内(1-142残基),该区包括:信号肽序列(9-25氨基酸残基)、切割活性序列(112-116氨基酸残基)和部分融合诱导疏水区(117-142氨基酸残基)。信号肽在F蛋白合成后不久就被切下来,它不是功能性F蛋白的构成成分。F蛋白基因的47-420氨基酸残基之间序列具有高度的可变性,该区域称为F蛋白的可变区。对可变区的限制性酶切位点进行分析,可以把它作为NDV毒株遗传学分群的重要指标。1995年Ballagi-Pordang等利用限制性酶切分析对NDV200多个毒株进行了遗传学分群,通过实验将NDV毒株主要分为6个遗传群,即遗传群Ⅰ、Ⅱ、Ⅲ、Ⅳ、Ⅴ、Ⅵ。1997年lomnjczj等又报道了遗传群Ⅶ,在南非60年代分离的已被公认的毒株的后代中发现了遗传群Ⅷ。曹殿军等在对我国部分地区NDV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中发现我国特有的基因Ⅸ型,并把基因型Ⅶ分为5个基因亚型,分别为Ⅶa、Ⅶb、Ⅶc、Ⅶd、Ⅶe,这些分析结果和ND的流行规律非常吻合,因此已经成为ND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的一种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F蛋白一方面具有诱导细胞融合而破坏细胞的作用,而它本身又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所以可以利用其免疫原性制成多肽疫苗,从而保护靶细胞免受病毒的侵染,现在已有应用F蛋白特异性抗体预防新城疫的报导;另一方面,F蛋白的不同基因型在对分析ND的流行规律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F蛋白是研究NDV功能最重要的对象之一。
←浏览更多技术文章请点击左侧的导航条相关技术文章...
- 1.雏鸡组织滴虫病混合感染新城疫、葡萄球菌病的诊治报告
- 2.鸡新城疫这个病症无药可治了吗?
- 3.鸡传染性腺胃病
- 4.浅谈病鸡尸体剖检技术
- 5.鸡痘病的防治
- 6.养好鸡预防传染病的原则是什么?
- 7.鸡亚利桑那菌病的防治
- 8.蚯蚓喂鸡需防盲肠肝炎
- 9.商品代蛋鸡支原体病(慢性呼吸道病)
- 10.集约化鸡场:发生疫病呈现出的“新特点”
- 11.蛋鸡各阶段容易患何种疾病?
- 12.免疫鸡群爆发马立克氏病
- 13.鸡寄生虫病鸡胃虫病
- 14.鸡到秋天易得气管炎
- 15.雏鸡腺胃炎的诊治
- 16.鸡肿头综合症
- 17.如何有效控制鸡呼吸道病
- 18.黄冠梨“鸡爪病”有法治了
- 19.一例蛋雏鸡白痢的药物预防
- 20.注射马立克氏疫苗引起的雏鸡绿脓杆菌病的诊治
更多案例...看看致富经验...
- 1.崔茂正:养殖特色鸡的致富
- 2.山西榆社:百万只笨鸡“啄
- 3.沙洲养草鸡 致富闯新路
- 4.山鸡养殖致富快 年纯收入8
- 5.徐娟英:养鸡走上致富路
- 6.“养鸡让俺致富”
- 7.车小茹养鸡走上富裕路
- 8.张有钱的致富经
- 9.尚贤林:饲养鸡和鸭走向致
- 10.甘延华——从落榜生到“养
- 11.瞄准时机养鸡发财
- 12.养鸡女“状元”和她的顺科
- 13.大学生创业养土鸡获利26万
- 14.巧用促销鸡蛋卖俏
- 15.“养鸡状元”致富经
- 16.日产鲜蛋7000多公斤,蛋鸡
- 17."虫子鸡"啄出致
- 18.卖鸡粪一年赚3万多
- 19.李皮套:靠养鸡走上致富路
- 20.康玉艳:科学养鸡 走上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