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鸡病毒性病原学关节炎

时间:2009-07-09 03:31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病毒性关节炎是一种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鸡的重要传染
   病毒性关节炎是一种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鸡的重要传染病。病毒主要侵害关节滑膜、腱鞘和心肌,引起足部关节肿胀,腱鞘发炎,继而使腓肠腱断裂。病鸡关节肿胀、发炎,行动不便,不愿走动或跛行,采食困难,生长停滞。
  
  一、病原学 
  
  病毒性关节炎的病原为禽呼肠孤病毒。该病毒粒子无囊膜,呈20面体对称排列,直径约为75mm,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36~1.37g/ml。

  禽呼肠孤病毒对热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能耐受60℃达8~10h。对乙醚不敏感,对H2O2、pH3、2%来苏尔、3%福尔马林等均有抵抗力。用70%乙醇和0.5%有机碘可以灭活病毒。

  二、流行病学 

  鸡呼肠孤病毒广泛存布于自然界,可从许多种鸟类体内分离到。但是鸡和火鸡是目前已知唯一可被Reov引起关节炎的动物。病毒在鸡中的传播有两种方式: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病毒感染鸡之后,呼吸道和消化道复制后进入血液,24―48h后出现病毒血症,随后即向体内各组织器官扩散,但以关节腱鞘及消化道的含毒量较高。排毒途径主要是经过消化道。

  三、临床症状 

  本病大多数野外病例均呈陷性感染或慢性感染,要通过血清学检测和病毒分离才能确定。在急性感染的情况下,鸡表现跛行,部分鸡生长受阻;慢性感染期的跛行更加明显,少数病鸡跗关节不能运动。病鸡食欲和活力减退,不愿走动,喜坐在关节上,驱赶时或勉强移动,但步态不稳,继而出现跛行或单脚跳跃。

  病鸡因得不到足够的水分和饮料而日渐消瘦,贫血,发育迟滞,少数逐渐衰竭而死。检查病鸡可见单侧或双侧跗关节肿胀。在日龄较大的肉鸡中可见腓肠腱断裂异致顽固性跛行。

  四、病理变化 

  患鸡跗关节上下周围肿胀,切开皮肤可见到关节上部腓肠腱水肿,滑膜内经常有充血或点状出血,关节腔内含有淡黄色或血样渗出物,少数病例的渗出物为脓性,懒惰传染性滑膜炎病变相似,这可能与某些细菌的继发感染有关。其他关节腔淡红色,关节液增加。根据病程的长短,有时可见周围组织与骨膜脱离。大雏或成鸡易发生腓肠腱断裂。换羽时发生关节炎,可在患鸡皮肤外见到皮下组织呈紫红色。慢性病例的关节腔内的渗出物较少,腱鞘硬化和粘连,在跗关节远端关节软骨上出现凹陷的点状溃烂,然后变大、融合,延伸到下方的骨质,关节表面纤维软骨膜过度增生。有的在切面可见到肌和腱交接部发生的不全断裂和周围组织粘连,关节腔有脓样、干酷样渗出物。有时还可见到心外膜炎,肝、脾和心肌上有细小的坏死灶。

  五、诊断 

  病毒性关节炎的初期诊断较为困难,关节肿胀与沙门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和葡萄球菌病等引起的症状不易区分,同时也极易与这些病菌混合感染。因此,对此病的诊断,一般是根据症状及流行特点做出初步诊断,再根据病原学及血清学方法进行确诊。

  六、防制 

  对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预防是控制本病的唯一方法。一般的预防方法是加强卫生管理及鸡舍的定期消毒。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对鸡舍彻底清洗和用3%NaOH溶液对鸡舍消毒,可以防止由上批感染鸡留下的病毒的感染。由于患病鸡长时间不断向外排毒,是重要的感染源,因此,对患病鸡要坚决淘汰。

  预防接种是目前条件下防止鸡病毒性关节炎的最有效方法。目前已有许多种疫苗,包括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由于雏鸡对致病性Reo病毒最易感,而至少要到2周龄开始才具有对Reo病毒的抵抗力,因此,对雏鸡提供免疫保护应是防疫的重点。接种弱的活疫苗可以有效地产生主动免疫,一般采用皮下接种途径。但用S1133弱毒苗与马立克氏病疫苗同时免疫时,S1133会干扰马立克氏病疫苗的免疫效果,故两种疫苗接种时间应相隔5天以上。无母源抗体的雏鸡,可在6~8日龄用活苗首免,8周龄时再用活苗加强免疫,在开产前2~3周注射灭活苗,一般可使雏鸡在3周内不受感染。这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控制鸡病毒性关节炎的方法。将活疫苗与灭活疫苗结合免疫种鸡群,可以达到很好的免疫效果。但在使用活疫苗时要注意疫苗毒株对不同年龄的雏鸡的毒性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