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鸡病频发的原因和对策

时间:2009-07-02 09:15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目前家禽发病呈现出疾病种类不断增加,疾病非典型化,营养代谢病危害日趋严重,混合感染、继发感染经常发生,免疫抑制性疾病危害加大、病原耐药问题日益突出等特点,导致鸡群生产性能低,产品质量差,疫苗免疫效果不佳,资源浪费,生产成本大等问题,给养鸡业造成了极大
    目前家禽发病呈现出疾病种类不断增加,疾病非典型化,营养代谢病危害日趋严重,混合感染、继发感染经常发生,免疫抑制性疾病危害加大、病原耐药问题日益突出等特点,导致鸡群生产性能低,产品质量差,疫苗免疫效果不佳,资源浪费,生产成本大等问题,给养鸡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直接制约了养鸡业的发展。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必须采取综合、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促进养鸡业健康稳步发展。

  一、原因分析

  1.疾病控制的基础条件薄弱。目前养鸡业主体众多、规模不一,饲养管理水平和防疫技术相差很大,造成了防疫水平的较大差别。占养殖绝大比例的中小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由于疾病控制的能力较低,造成了疫病的多发、易发。

  2.诊治水平低。由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缺乏相应的检验设备、防疫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导致疾病诊断水平低。特别是一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混合感染的鉴别诊断,致病野毒株与疫苗毒株的鉴别诊断等水平低。

  3.疾病防治观念落后。目前养鸡业在供大于求的市场条件下,经济效益趋向微薄,养鸡场(户)都非常重视疾病的防治。但是由于知识的欠缺,观念的落后等原因,造成了生产过程中往往重视免疫接种和药物防治而忽视创造良好的饲养条件,进行有效的隔离、卫生和消毒及提高机体抵抗力等综合防治措施情况的发生。免疫接种和药物防治存在着如免疫失败、免疫副作用、疫苗研发跟不上病原变化、细菌抗药性增加、药物残留等比较大的局限性,这就要求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控制疾病。

  4.种鸡选育观念的滞后。一些种鸡场在注重高产性能选育的同时,忽略了抗病性能的培育和筛选,使鸡的抗病性能呈下降趋势。另外,一些经蛋传播的疾病,如鸡白痢、鸡支原体病、鸡腺病毒感染、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等在很多养殖场均有发生,这与种鸡场净化不力,非SPF胚疫苗和抗血清的应用有很大关系。

  5.饲养环境差。饲养环境包括卫生隔离条件、场区环境、舍内环境控制能力、养殖密度、粪便污水处理过程等方面。在养殖环境落后的鸡场,即使选用最优良的品种,最全价的饲料,最合理的防疫措施等,也无法达到鸡只应有的生产水平,同时反倒为疾病的频发创造了条件。

  6.饲养管理水平低。饲养管理水平低下不仅直接影响鸡群生产性能的发挥,而且也影响鸡群的抵抗力和抗病力,导致了疫病的发生。饲养管理差包括很多方面,比较突出的有:

  ①免疫不科学。免疫程序不合理、疫苗质量差、疫苗选择不当、应激反应等原因引起免疫失败,致使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②药物使用不合理。滥用抗生素、药物使用不对症、给药方法不恰当、不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原因使疾病得不到及时控制,同时引发了一些药物中毒性疾病的发生。

  ③饲料问题突出。很多养殖场(户)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认识、技术等原因,存在着饲料营养含量不平衡、饲料营养浓度低、营养物质消化率不高等问题,不仅造成了鸡群生产性能差、蛋重低、生产成本的浪费,而且也影响了鸡只对疾病的抵抗力,引发营养代谢病、各种缺乏症和传染病。

  ④防疫消毒制度不健全。没有建立严格的防疫消毒隔离制度,缺乏必要的消毒设施,再加上养殖环境的不良,致使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而引起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⑤鸡群应激反应严重。在养鸡生产中由于管理不当如换气不良、缺水、免疫接种、光照不合理等;环境改变如高温、噪音、气候突变等各种因素导致严重的应激反应,从而影响了鸡只正常代谢和免疫应答,使之抵抗力差、生产性能低,易引起各种疾病。

  二、应对措施

  1.提高基层从业人员的诊治水平。目前禽病诊治人员多数是乡镇兽医站工作人员和个体经营者,还有部分养殖户也加入到禽病诊疗的队伍中,诊治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广大从业人员要把产品质量和人们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有关单位要键全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诊疗水平。

  2.培育高产高效的育种体系。在种鸡群选育时,既要注重生产性能的发挥,又要考虑抗病、抗应激等因素的潜在危害,建立严格标准化的育种体系,尤其不要仅因为某个种鸡场的暂时利益而忽略了商品代鸡场的长远利益。对于蛋传疾病要从种鸡场开始严格做好净化工作。

  3.规范养殖场的标准化建设。引导发展规模化养鸡,加强标准化建设,创造良好的饲养条件,在尽可能减少发生疾病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饲养模式,加强管理,同时坚持“防重于治”、“养防并重”的疾病防治原则,做好隔离、卫生、消毒、防疫、药品使用等日常工作,从而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

  4.加强对鸡场的环境控制。环境因素包括很多方面,生产中对鸡群健康和生产影响密切的环境因素有场区的环境条件和鸡舍的小环境状况两方面。因此必须注重改善这两方面的环境条件,为维持鸡群的健康打下基础。

  ①改善鸡场环境。改善鸡场环境的措施包括:采取减量化和资源化等有效措施,加强对鸡场粪便的处理;设置排水设施,及时排除污水;注意水源的保护,防止污染;做好灭鼠灭虫工作;严格执行病死鸡只的无害化处理;采取绿化措施,改善小气候;搞好环境的消毒工作等。

  ②控制好鸡舍的环境。鸡舍对鸡群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温热环境、有害气体、微拉、噪音等,因此要从这几方面着手做好环境控制。如通过提高鸡舍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适宜的饲养密度、适当的通风量等措施来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通过合理设计鸡舍、环境绿化、化学物质消除等措施来改善鸡舍有害气体污染;通过加强通风换气、鸡舍远离饲料加工厂、保持地面干净等措施减少舍内的有机微粒;选择安静的场址、噪声小的设备等措施减小噪音的污染。

  5.加强科学饲养管理。加强对鸡群的饲养管理,不断提高饲养水平,增强鸡只的抗疾病能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危害。

  ①提供优质饲料,保证营养供给。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合理设计调整日粮配方、科学加工饲料、适宜使用添加剂来保证营养全价,同时要做好饲料的保管,防止霉变的发生,制定科学饲养程序,保证营养充足供应。

  ②做好日常管理、增强鸡体抵抗力。包括选择适宜的饲养方式、选择优质雏鸡、减少应激反应、注意观察鸡群、加强局部黏膜保护、做好日常记录等工作来提高疾病的防治能力。

  ③建立合理科学的用药及防疫制度。制定用药记录档案制度,避免不合理的用药,预防细菌抗药性的产生,通过选择疗效确实的药物、恰当的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和疗程等来控制疾病。要落实科学的防疫制度,根据鸡场所在地区、疫病发生情况、疫苗性质和其他情况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同时加强对鸡场的免疫监测,作为免疫的主要依据来防治传染性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