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罗曼蛋种鸡的阶段饲养管理要点
时间:2009-06-30 20:16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罗曼褐壳蛋鸡由德国罗曼育种公司培育,该品种具有产蛋性能高、性成熟早、产蛋高峰维持时间长等特性;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及较强的抗病能力,死淘率低,饲料转化率高,蛋品质良好,并且具有耐热、安静、不神经质、易于管理等优秀品质。根据笔者近几批的饲养经验,结合蛋种鸡
罗曼褐壳蛋鸡由德国罗曼育种公司培育,该品种具有产蛋性能高、性成熟早、产蛋高峰维持时间长等特性;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及较强的抗病能力,死淘率低,饲料转化率高,蛋品质良好,并且具有耐热、安静、不神经质、易于管理等优秀品质。根据笔者近几批的饲养经验,结合蛋种鸡生长发育及生产的各个不同时期来分阶段叙述,望给同行一点启示。
1 育雏期(0~4周龄)
育雏期的管理目标:通过给雏鸡提供适宜的鸡舍环境条件和充足的营养,并通过公母分饲,使种公母鸡的体型能各自均匀地生长发育,达到合适的骨架和标准体重。
进鸡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鸡舍的彻底冲刷、清洁、消毒,及各种设备的调试、鸡舍的预温等工作,因为这是育雏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1~4周龄是雏鸡的各个系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雏鸡各组织器官从功能的不健全到逐渐发育完善,雏鸡对外界的各种应激因素的抗逆性很差,主要依靠母源抗体的保护免受损害,极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出现病理现象甚至死亡。因此,要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加强各项工作,细心管理。
一般前4周要求封闭育雏,落实好基本的生物安全措施,要注意控制好育雏舍的温度(特别是育雏伞下鸡背、垫料、饮水的温度)、湿度(50%~70%)及通风换气工作,适时给雏鸡加水加料,并给予充足的光照时间和强度,让雏鸡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能在良好的通风情况下,保持正确的育雏温度,这是育雏成功的基本条件。育雏初期能否正确保温和通风,对于日后的体型发育、健康和抗病能力均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把育雏舍紧紧关闭,才能维持应有的温度,这样会造成舍内通风不良。平养育雏建议使用育雏伞进行温差育雏法效果较好。
喂料管理:罗曼褐种鸡从第1天起,就必须给雏鸡提供高能(12.12~12.33MJ/kg)、高蛋白(21%)、高质量且营养均衡的幼雏料(也可使用肉鸡幼雏料),直到满4周,目的是建立良好的骨架发育。少喂勤添,刺激食欲,使之尽快达到标准体重。每50只小鸡提供一个干净的料盘,最初几天要采取少量多次的饲喂方式,要让雏鸡尽快学会使用常用的喂料设备,3日龄做完球虫病疫苗免疫后,换料桶。
公母分开饲喂:由于公雏体型较小,若开始时混养,则公雏的体型在4周龄得不到应有的发育,影响以后的受精率。
饮水管理:喂料前,应让小鸡先喝2~3小时的凉开水。为缓解长途运输对鸡的应激,可在饮水中添加3%的白糖或电解多维,但饮用时间不可太长,一般6小时左右,否则会出现糊肛现象。重点教弱小的不会饮水的小鸡,这对提高成活率有较大帮助。7~10日龄后过渡到自动饮水器,须确定小鸡已经学会使用新的饮水设备后,才可以将饮水器移走。
光照管理:育雏前3天,24小时光照,灯光愈亮愈好。第4天改为22小时,光照强度降为20lx即可,一周后降为20小时,第二周起改为18小时。育雏期使用这种递减式的光照程序,目的是有更多的时间采食饮水,以早日建立良好的体型。
注意预防球虫病及慢性呼吸道病的发生。对于球虫病的预防,一般采用3日龄球虫病疫苗喷料免疫,但要注意免疫后加强鸡舍的垫料管理以及辅助用药,确保免疫成功。
断喙管理:在理想的鸡舍条件下,断喙是不必要的,但它可以预防鸡只的啄羽行为,例如在光照太强的鸡舍、不平衡的饲料营养结构、通风不良、密度太大、鸡舍环境过吵等的情形下,各周龄的鸡只都会发生啄羽行为。由于罗曼蛋种鸡体重较小,生长慢,我们一般要求7~10日龄进行正确断喙,这样对于雏鸡的应激较小。注意断喙时一定要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以确保断喙质量。断喙后3~5天,适当提高育雏温度,并增加饲料量,断喙前后两天,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K,以使烧伤处尽快愈合。
总之,5周龄以前鸡群能否正常生长发育是整批鸡盈利的关键。
2 育成期(5~18周龄)
此阶段的管理目标:通过给鸡群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和理想的营养,使种鸡在达到性成熟之前能建立良好的体型和使鸡群有良好的均匀度。
所谓体型就是正常的体重建立在良好的骨架上,所以体型是骨架和体重的综合表现。而良好的骨架发育是维持产蛋期间高产能力及优良蛋壳品质的必要条件。若种鸡骨架小而体重大,则鸡只会表现肥胖、产蛋性能不理想、早产、脱肛多、产蛋初期死淘率高等不良影响。
对于罗曼蛋种鸡来说,饲料营养供给的方式直接决定体型的发展。我们通常以8周龄为界分前后两个阶段,前8周着重骨架的发育,关注胫骨的生长,到8周龄末鸡群胫长能否达标相当重要,因为这影响到该品种能否发育到应具备的体型(包括体重和骨架两部分)。若8周前骨架得到充分发育,以后骨架会长到应有的程度。从第9周起到准备初产,着重在体重的增长,即要有适宜的每周增重。在正常情况下,大约需18周的时间才能完成产蛋前期的体型发育,即体重达到1400g。
2.1 5~8周龄的管理要点
从第5周龄起,改为18.5%蛋白的小鸡料,直到8周龄末。此阶段雏鸡的器官功能除性器官外日趋正常,能够逐渐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并具备了较高的抗病能力。所以这一阶段是系统成熟及适应期,也是骨骼逐渐发育的开始,在保证饲料营养全价平衡的同时,给予适当的饲喂量,促使其日耗料达到标准。可以通过分群管理,平时和免疫时挑鸡调群等综合措施来调整提高鸡群均匀度。
此期间要尽量做好传染性喉气管炎及禽流感的免疫接种。要特别注意8周龄前的体重必须达标,因为体重小的鸡群以后的生产性能不会理想。如果饲料的营养成分符合标准,鸡舍环境条件适宜,有足够的采食和饮水空间,体重通常都能达标。如果不达标,应立即查找原因,及时纠正。前8周光照程序的制定原则,应实行渐减光照法,以鸡群实际体重情况来决定光照时数。
2.2 9~12周龄的管理要点
这时期,后备鸡活泼喜食,体格坚实,对饲料营养要求相对较低。育成鸡是鸡体骨骼及肌肉发育的重要时期。从第9周龄起,改为15%蛋白的大鸡料,一直到16周龄末。大鸡料与产蛋前期料或高峰料之间的代谢能差别,以不相差209kJ/kg为宜。如果相差悬殊,将会减低产蛋期的采食量而影响以后的性成熟和产蛋量。大鸡料应含有11.50~11.70MJ/kg的能量及至少3%的粗纤维,目的使后备鸡的嗉囊和肠道籍之扩长,培育种鸡有较高的采食量,进而进入产蛋期。母鸡有良好的采食量,将来有令人满意的产蛋高峰和更多的产蛋量。
9周龄以后若体重达不到标准,必须检查是营养不足或不平衡,还是管理上存在问题。无论处于任何季节的育成鸡都要设法使其日粮耗量超过标准5%以上。必须建立正确的饲喂方式,每天至少有2小时的空槽时间,以刺激鸡只的食欲。
由于本阶段为粗饲期,相对容易患一些环境性疾病如大肠杆菌病、肠炎(如细菌毒素中毒),以及曲霉菌病、寄生虫病等。要做好定期预防投药及日常消毒工作,并及时投喂抗蠕虫药物。后期要着手疏散鸡群密度并固定笼只数和笼位,对于平养蛋鸡要开始设置产蛋箱。
另外注意:从第8周龄开始自然光照的渐增和渐减会影n向蛋种鸡的性成熟的提早或延迟,因而8周龄起到体成熟(大约19周龄)之间实施恒定时间的光照程序,可促使鸡群体成熟和性成熟的同步完成,从而得到良好的育成品质。
2.3 13~18周龄的管理要点
这是育成后期,也属于产蛋前期,这时候鸡体的生殖系统包括输卵管、卵巢、睾丸及性腺进入快速发育期,鸡冠开始长大,脸颊红润,羽毛光滑油亮,羽翼丰满。
对于体重偏小或严重超标以及性发育不一致的个别鸡应尽早发现并分开饲养。如有必要,应进行修喙,以防浪费饲料及啄癖发生。此时鸡只日食量要接近100g,体重达到开产体重或略超标,并注意调整日粮使蛋白含量达到17%,钙、磷含量提高,逐渐增加贝壳粉用量。为防止鸡只开产前腹泻,可降低饲料中粗纤维及石粉含量,或改用预产料。
光照控制要合理,不可延长光照时间或增大光照强度,时间也不应低于14小时,此为刺激母鸡性发育的光照值。此时已经有个别鸡只产蛋,因此应该把防疫工作在此前做完、做好。同时有必要对鸡群进行产前预防投药和驱虫,以缓解鸡体应激。要淘汰鉴别错误及发育不良的鸡只,挑出最优秀的公鸡,如平养100只母鸡配10只公鸡,笼养采用人工授精的保留4~5只即可。
注意要在15周龄以前完成转群工作,并完成四联苗的接种工作。转群前产蛋鸡舍要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转群过程中要小心捉鸡,以免造成骨折或损伤到正在发育的卵巢。转群前后3天,要在饮水中多加维生素以减少应激。经常巡视鸡群,分数次且充分的给料,最后一次的喂料应在晚间熄灯后给予。转群后换为产前料,直到产蛋5%,再换为产蛋高峰料,目的是可以使鸡群均匀度更好,对一些发育较慢的鸡只,此时采食产蛋料后也有机会赶上,另外可以使一些早成熟的鸡初产时或整个产蛋周期蛋壳质量好。
3 产蛋期(18~72周龄)
管理目标:提供给种鸡适宜的光照刺激和营养水平,确保种鸡尽快达到产蛋高峰,并通过加强鸡舍的精细管理,维持产蛋高峰,保持产蛋的持久性,生产出大量合格的种蛋。
产蛋期种鸡的饲喂和体重管理:最准确最经济的饲喂方法是以产蛋率、蛋重、体重、鸡龄和采食量等为依据而进行饲喂。随着日龄的增加,要相应制定不同的饲喂计划来控制蛋重,避免鸡只的营养过剩和不足。在产蛋期体重的测定也是必需的工作,种鸡从开产到40周龄,体重还是在增加,这期间的体重必须保持在标准之内,这是达成理想产蛋的基本条件。每周照样测定体重,40周龄后改为两周一次。若鸡群体重不能达标,则平均蛋重会变小,产蛋率下降也快。所以,从测定体重可判断鸡群是否正常,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的所在,及时解决。40周龄后可以4周测定一次。
3.1 18~20周龄的管理
光照刺激的时机管理:育成期要经常注意鸡群体重的发育,使其在18周龄达到1400g。罗曼褐种母鸡平均体重达到1400g时,体型就发育成熟准备开产,所以体重一旦达标就应马上延长光照时间,以刺激产蛋,使鸡群进入产蛋期。若育成期间使用的饲料其营养成分偏高,或因鸡舍偏低致使采食量增加的情形下,鸡群的发育也会较快,可能在17周龄达到1400g,因此无论周龄大小,不要错过光照刺激的时间。光照刺激的原则,每次光照增加时间以15~30分钟为限,每周增加一次,至少8次,一直到产蛋高峰。每次光照时间不超过1小时。到最后所有的光照时间必须在15小时以上,但不得超过17小时。实践证明,若每次光照超过1小时,高峰过后,体重下降快,产蛋性能差。体重未达到1400g以前,不要光照刺激,但如果体重未达到1400g而开始产蛋,性成熟较体成熟早,应立即改为产蛋高峰料。
从第17周龄开始使用含17.5%粗蛋白质的产蛋前期料,一直到产蛋5%改为高峰料,正常大约是20周龄。如产前料给予过晚点,则会降低鸡群的采食量,而延迟鸡群的成熟。由于良好的前期管理,鸡群产蛋率平稳上升,一般由见蛋到开产50%产蛋率,需20天左右的时间,再经3周左右就达到高峰了。这一阶段要随时注意产蛋率的变化,加强饲养管理及日常工作,搞好环境卫生。在产蛋率上升期,光照时间逐渐增加,直至16小时恒定光照,光强10~20lx。
3.2 21~36周龄的管理要点
此阶段使用产蛋高峰料。因为鸡群中鸡只达到性成熟的时间与消耗的料量有个体的差异,而且种鸡还担负着受精和孵化的任务,因此高峰料要坚持到50周龄。在产蛋高峰期每日每只的代谢能需求大约为1.25~1.30MJ。如鸡群管理得当,则鸡群会迅速达到高峰并维持良好的产蛋性能。应注意的是,产蛋舍内要有良好的通风系统,特别是产蛋高峰碰到炎热的夏季时,只有保持鸡舍内的凉爽,让鸡群舒适才会有良好的采食量,才可能得到应有的生产性能。要供给鸡只充足的清洁饮水并自由采食,日粮营养全价,切忌随意调整日粮配方。定期带鸡消毒,做好大环境及鸡舍用具的消毒工作;注意防寒抗暑,遇到天气干燥的季节在舍外多泼洒清水,增强防尘;夏季投喂解暑药物,但要尽量减少化学药物及驱虫药的使用,避免任何形式的免疫接种。
3.3 37~50周龄的管理要点
高峰后平稳期,饲养管理良好的鸡群高峰后产蛋率仍在90%以上。这时的鸡群由于产蛋高峰影响,体质开始下降,日粮消耗略有增加,鸡群有脱毛换羽现象,蛋品质也稍有下降。要在日粮中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微量元素,同时全群进行预防性投药,防止产蛋疲劳综合征发生。产蛋期要每月进行一次抗体检测,每隔6~8周进行必要的喷雾免疫接种,以提高鸡群的抗病力。总之,要尽量延长平稳期间,使产蛋下滑减慢,多增效益。
3.4 51~72周龄的管理要点
产蛋末期,产蛋率呈下降趋势,因为鸡群经过一段紧张的产蛋阶段后,生理上不能满足平均每日50g蛋重的支出,在产蛋下降同时,容易发生猝死综合征及腹水综合征而导致死淘增多。这时要及时调整鸡群均匀度,尽早淘汰没有饲养价值的停产或极低产鸡只。如果鸡群均匀度好可以考虑进行强制换羽,当然也要根据市场行情而定。
为防止蛋壳质量下降所带来的损失,要在饲料中添加利用度高的钙源,并适时更换产蛋末期料以降低饲养成本,但同时也要避免鸡只采食量过低造成失重。如贝壳粉及石粉的过量添加会使日粮口感下降,劣质豆粕引起消化紊乱等。
随着蛋鸡业规模化及疫病流行复杂化,养鸡进入微利时代,科学的饲养管理更显得重要。因此,要求我们要特别注意鸡群各个阶段的细节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 育雏期(0~4周龄)
育雏期的管理目标:通过给雏鸡提供适宜的鸡舍环境条件和充足的营养,并通过公母分饲,使种公母鸡的体型能各自均匀地生长发育,达到合适的骨架和标准体重。
进鸡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鸡舍的彻底冲刷、清洁、消毒,及各种设备的调试、鸡舍的预温等工作,因为这是育雏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1~4周龄是雏鸡的各个系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雏鸡各组织器官从功能的不健全到逐渐发育完善,雏鸡对外界的各种应激因素的抗逆性很差,主要依靠母源抗体的保护免受损害,极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出现病理现象甚至死亡。因此,要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加强各项工作,细心管理。
一般前4周要求封闭育雏,落实好基本的生物安全措施,要注意控制好育雏舍的温度(特别是育雏伞下鸡背、垫料、饮水的温度)、湿度(50%~70%)及通风换气工作,适时给雏鸡加水加料,并给予充足的光照时间和强度,让雏鸡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能在良好的通风情况下,保持正确的育雏温度,这是育雏成功的基本条件。育雏初期能否正确保温和通风,对于日后的体型发育、健康和抗病能力均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把育雏舍紧紧关闭,才能维持应有的温度,这样会造成舍内通风不良。平养育雏建议使用育雏伞进行温差育雏法效果较好。
喂料管理:罗曼褐种鸡从第1天起,就必须给雏鸡提供高能(12.12~12.33MJ/kg)、高蛋白(21%)、高质量且营养均衡的幼雏料(也可使用肉鸡幼雏料),直到满4周,目的是建立良好的骨架发育。少喂勤添,刺激食欲,使之尽快达到标准体重。每50只小鸡提供一个干净的料盘,最初几天要采取少量多次的饲喂方式,要让雏鸡尽快学会使用常用的喂料设备,3日龄做完球虫病疫苗免疫后,换料桶。
公母分开饲喂:由于公雏体型较小,若开始时混养,则公雏的体型在4周龄得不到应有的发育,影响以后的受精率。
饮水管理:喂料前,应让小鸡先喝2~3小时的凉开水。为缓解长途运输对鸡的应激,可在饮水中添加3%的白糖或电解多维,但饮用时间不可太长,一般6小时左右,否则会出现糊肛现象。重点教弱小的不会饮水的小鸡,这对提高成活率有较大帮助。7~10日龄后过渡到自动饮水器,须确定小鸡已经学会使用新的饮水设备后,才可以将饮水器移走。
光照管理:育雏前3天,24小时光照,灯光愈亮愈好。第4天改为22小时,光照强度降为20lx即可,一周后降为20小时,第二周起改为18小时。育雏期使用这种递减式的光照程序,目的是有更多的时间采食饮水,以早日建立良好的体型。
注意预防球虫病及慢性呼吸道病的发生。对于球虫病的预防,一般采用3日龄球虫病疫苗喷料免疫,但要注意免疫后加强鸡舍的垫料管理以及辅助用药,确保免疫成功。
断喙管理:在理想的鸡舍条件下,断喙是不必要的,但它可以预防鸡只的啄羽行为,例如在光照太强的鸡舍、不平衡的饲料营养结构、通风不良、密度太大、鸡舍环境过吵等的情形下,各周龄的鸡只都会发生啄羽行为。由于罗曼蛋种鸡体重较小,生长慢,我们一般要求7~10日龄进行正确断喙,这样对于雏鸡的应激较小。注意断喙时一定要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以确保断喙质量。断喙后3~5天,适当提高育雏温度,并增加饲料量,断喙前后两天,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K,以使烧伤处尽快愈合。
总之,5周龄以前鸡群能否正常生长发育是整批鸡盈利的关键。
2 育成期(5~18周龄)
此阶段的管理目标:通过给鸡群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和理想的营养,使种鸡在达到性成熟之前能建立良好的体型和使鸡群有良好的均匀度。
所谓体型就是正常的体重建立在良好的骨架上,所以体型是骨架和体重的综合表现。而良好的骨架发育是维持产蛋期间高产能力及优良蛋壳品质的必要条件。若种鸡骨架小而体重大,则鸡只会表现肥胖、产蛋性能不理想、早产、脱肛多、产蛋初期死淘率高等不良影响。
对于罗曼蛋种鸡来说,饲料营养供给的方式直接决定体型的发展。我们通常以8周龄为界分前后两个阶段,前8周着重骨架的发育,关注胫骨的生长,到8周龄末鸡群胫长能否达标相当重要,因为这影响到该品种能否发育到应具备的体型(包括体重和骨架两部分)。若8周前骨架得到充分发育,以后骨架会长到应有的程度。从第9周起到准备初产,着重在体重的增长,即要有适宜的每周增重。在正常情况下,大约需18周的时间才能完成产蛋前期的体型发育,即体重达到1400g。
2.1 5~8周龄的管理要点
从第5周龄起,改为18.5%蛋白的小鸡料,直到8周龄末。此阶段雏鸡的器官功能除性器官外日趋正常,能够逐渐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并具备了较高的抗病能力。所以这一阶段是系统成熟及适应期,也是骨骼逐渐发育的开始,在保证饲料营养全价平衡的同时,给予适当的饲喂量,促使其日耗料达到标准。可以通过分群管理,平时和免疫时挑鸡调群等综合措施来调整提高鸡群均匀度。
此期间要尽量做好传染性喉气管炎及禽流感的免疫接种。要特别注意8周龄前的体重必须达标,因为体重小的鸡群以后的生产性能不会理想。如果饲料的营养成分符合标准,鸡舍环境条件适宜,有足够的采食和饮水空间,体重通常都能达标。如果不达标,应立即查找原因,及时纠正。前8周光照程序的制定原则,应实行渐减光照法,以鸡群实际体重情况来决定光照时数。
2.2 9~12周龄的管理要点
这时期,后备鸡活泼喜食,体格坚实,对饲料营养要求相对较低。育成鸡是鸡体骨骼及肌肉发育的重要时期。从第9周龄起,改为15%蛋白的大鸡料,一直到16周龄末。大鸡料与产蛋前期料或高峰料之间的代谢能差别,以不相差209kJ/kg为宜。如果相差悬殊,将会减低产蛋期的采食量而影响以后的性成熟和产蛋量。大鸡料应含有11.50~11.70MJ/kg的能量及至少3%的粗纤维,目的使后备鸡的嗉囊和肠道籍之扩长,培育种鸡有较高的采食量,进而进入产蛋期。母鸡有良好的采食量,将来有令人满意的产蛋高峰和更多的产蛋量。
9周龄以后若体重达不到标准,必须检查是营养不足或不平衡,还是管理上存在问题。无论处于任何季节的育成鸡都要设法使其日粮耗量超过标准5%以上。必须建立正确的饲喂方式,每天至少有2小时的空槽时间,以刺激鸡只的食欲。
由于本阶段为粗饲期,相对容易患一些环境性疾病如大肠杆菌病、肠炎(如细菌毒素中毒),以及曲霉菌病、寄生虫病等。要做好定期预防投药及日常消毒工作,并及时投喂抗蠕虫药物。后期要着手疏散鸡群密度并固定笼只数和笼位,对于平养蛋鸡要开始设置产蛋箱。
另外注意:从第8周龄开始自然光照的渐增和渐减会影n向蛋种鸡的性成熟的提早或延迟,因而8周龄起到体成熟(大约19周龄)之间实施恒定时间的光照程序,可促使鸡群体成熟和性成熟的同步完成,从而得到良好的育成品质。
2.3 13~18周龄的管理要点
这是育成后期,也属于产蛋前期,这时候鸡体的生殖系统包括输卵管、卵巢、睾丸及性腺进入快速发育期,鸡冠开始长大,脸颊红润,羽毛光滑油亮,羽翼丰满。
对于体重偏小或严重超标以及性发育不一致的个别鸡应尽早发现并分开饲养。如有必要,应进行修喙,以防浪费饲料及啄癖发生。此时鸡只日食量要接近100g,体重达到开产体重或略超标,并注意调整日粮使蛋白含量达到17%,钙、磷含量提高,逐渐增加贝壳粉用量。为防止鸡只开产前腹泻,可降低饲料中粗纤维及石粉含量,或改用预产料。
光照控制要合理,不可延长光照时间或增大光照强度,时间也不应低于14小时,此为刺激母鸡性发育的光照值。此时已经有个别鸡只产蛋,因此应该把防疫工作在此前做完、做好。同时有必要对鸡群进行产前预防投药和驱虫,以缓解鸡体应激。要淘汰鉴别错误及发育不良的鸡只,挑出最优秀的公鸡,如平养100只母鸡配10只公鸡,笼养采用人工授精的保留4~5只即可。
注意要在15周龄以前完成转群工作,并完成四联苗的接种工作。转群前产蛋鸡舍要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转群过程中要小心捉鸡,以免造成骨折或损伤到正在发育的卵巢。转群前后3天,要在饮水中多加维生素以减少应激。经常巡视鸡群,分数次且充分的给料,最后一次的喂料应在晚间熄灯后给予。转群后换为产前料,直到产蛋5%,再换为产蛋高峰料,目的是可以使鸡群均匀度更好,对一些发育较慢的鸡只,此时采食产蛋料后也有机会赶上,另外可以使一些早成熟的鸡初产时或整个产蛋周期蛋壳质量好。
3 产蛋期(18~72周龄)
管理目标:提供给种鸡适宜的光照刺激和营养水平,确保种鸡尽快达到产蛋高峰,并通过加强鸡舍的精细管理,维持产蛋高峰,保持产蛋的持久性,生产出大量合格的种蛋。
产蛋期种鸡的饲喂和体重管理:最准确最经济的饲喂方法是以产蛋率、蛋重、体重、鸡龄和采食量等为依据而进行饲喂。随着日龄的增加,要相应制定不同的饲喂计划来控制蛋重,避免鸡只的营养过剩和不足。在产蛋期体重的测定也是必需的工作,种鸡从开产到40周龄,体重还是在增加,这期间的体重必须保持在标准之内,这是达成理想产蛋的基本条件。每周照样测定体重,40周龄后改为两周一次。若鸡群体重不能达标,则平均蛋重会变小,产蛋率下降也快。所以,从测定体重可判断鸡群是否正常,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的所在,及时解决。40周龄后可以4周测定一次。
3.1 18~20周龄的管理
光照刺激的时机管理:育成期要经常注意鸡群体重的发育,使其在18周龄达到1400g。罗曼褐种母鸡平均体重达到1400g时,体型就发育成熟准备开产,所以体重一旦达标就应马上延长光照时间,以刺激产蛋,使鸡群进入产蛋期。若育成期间使用的饲料其营养成分偏高,或因鸡舍偏低致使采食量增加的情形下,鸡群的发育也会较快,可能在17周龄达到1400g,因此无论周龄大小,不要错过光照刺激的时间。光照刺激的原则,每次光照增加时间以15~30分钟为限,每周增加一次,至少8次,一直到产蛋高峰。每次光照时间不超过1小时。到最后所有的光照时间必须在15小时以上,但不得超过17小时。实践证明,若每次光照超过1小时,高峰过后,体重下降快,产蛋性能差。体重未达到1400g以前,不要光照刺激,但如果体重未达到1400g而开始产蛋,性成熟较体成熟早,应立即改为产蛋高峰料。
从第17周龄开始使用含17.5%粗蛋白质的产蛋前期料,一直到产蛋5%改为高峰料,正常大约是20周龄。如产前料给予过晚点,则会降低鸡群的采食量,而延迟鸡群的成熟。由于良好的前期管理,鸡群产蛋率平稳上升,一般由见蛋到开产50%产蛋率,需20天左右的时间,再经3周左右就达到高峰了。这一阶段要随时注意产蛋率的变化,加强饲养管理及日常工作,搞好环境卫生。在产蛋率上升期,光照时间逐渐增加,直至16小时恒定光照,光强10~20lx。
3.2 21~36周龄的管理要点
此阶段使用产蛋高峰料。因为鸡群中鸡只达到性成熟的时间与消耗的料量有个体的差异,而且种鸡还担负着受精和孵化的任务,因此高峰料要坚持到50周龄。在产蛋高峰期每日每只的代谢能需求大约为1.25~1.30MJ。如鸡群管理得当,则鸡群会迅速达到高峰并维持良好的产蛋性能。应注意的是,产蛋舍内要有良好的通风系统,特别是产蛋高峰碰到炎热的夏季时,只有保持鸡舍内的凉爽,让鸡群舒适才会有良好的采食量,才可能得到应有的生产性能。要供给鸡只充足的清洁饮水并自由采食,日粮营养全价,切忌随意调整日粮配方。定期带鸡消毒,做好大环境及鸡舍用具的消毒工作;注意防寒抗暑,遇到天气干燥的季节在舍外多泼洒清水,增强防尘;夏季投喂解暑药物,但要尽量减少化学药物及驱虫药的使用,避免任何形式的免疫接种。
3.3 37~50周龄的管理要点
高峰后平稳期,饲养管理良好的鸡群高峰后产蛋率仍在90%以上。这时的鸡群由于产蛋高峰影响,体质开始下降,日粮消耗略有增加,鸡群有脱毛换羽现象,蛋品质也稍有下降。要在日粮中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微量元素,同时全群进行预防性投药,防止产蛋疲劳综合征发生。产蛋期要每月进行一次抗体检测,每隔6~8周进行必要的喷雾免疫接种,以提高鸡群的抗病力。总之,要尽量延长平稳期间,使产蛋下滑减慢,多增效益。
3.4 51~72周龄的管理要点
产蛋末期,产蛋率呈下降趋势,因为鸡群经过一段紧张的产蛋阶段后,生理上不能满足平均每日50g蛋重的支出,在产蛋下降同时,容易发生猝死综合征及腹水综合征而导致死淘增多。这时要及时调整鸡群均匀度,尽早淘汰没有饲养价值的停产或极低产鸡只。如果鸡群均匀度好可以考虑进行强制换羽,当然也要根据市场行情而定。
为防止蛋壳质量下降所带来的损失,要在饲料中添加利用度高的钙源,并适时更换产蛋末期料以降低饲养成本,但同时也要避免鸡只采食量过低造成失重。如贝壳粉及石粉的过量添加会使日粮口感下降,劣质豆粕引起消化紊乱等。
随着蛋鸡业规模化及疫病流行复杂化,养鸡进入微利时代,科学的饲养管理更显得重要。因此,要求我们要特别注意鸡群各个阶段的细节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浏览更多技术文章请点击左侧的导航条相关技术文章...
- 1.新品系AA父母代肉种鸡的高产饲养技术
- 2.蛋种鸡(罗曼褐)平养与笼养生产性能的对比
- 3.笼养种鸡冬季饲养管理要点
- 4.肉种鸡预产期饲养管理技术
- 5.种公鸡饲养管理的关键技巧
- 6.种鸡的强制换羽方案
- 7.种鸡场如何预防鸡白痢
- 8.如何提高种鸡受精率
- 9.AA肉种鸡均匀度的控制
- 10.父母代肉用种鸡的体重控制的关键
- 11.强制换羽肉种鸡初产期水样腹泻病因分析和防治
- 12.养好蛋鸡、种鸡应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
- 13.乌骨鸡种鸡的选择注意事项
- 14.谈AA+肉种鸡的光照管理
- 15.不同饮水乳头对种鸡产蛋性能的影响
- 16.提高种鸡受精率措施
- 17.如何提高种鸡的受精率
- 18.肉种鸡产蛋后期的公鸡淘汰与补充
- 19.怎样选择“乌骨鸡”种鸡
- 20.肉种鸡产蛋期料量控制
更多案例...看看致富经验...
- 1.“养鸡状元”致富经
- 2.日产鲜蛋7000多公斤,蛋鸡
- 3."虫子鸡"啄出致
- 4.卖鸡粪一年赚3万多
- 5.李皮套:靠养鸡走上致富路
- 6.康玉艳:科学养鸡 走上致
- 7.张爱贞:科学养鸡女能手
- 8.养鸡使他走上致富路
- 9.农民致富的领路人——张树
- 10.樊文革 :养鸡致富人
- 11.养鸡致富带头人--冯宪宇
- 12.马成华的致富经
- 13.南城农民“林下”取财
- 14.孔家山上的“蛋鸡司令”
- 15.养鸡能手--张金海
- 16.下岗工人马文江的致富经
- 17.蓝翔的养鸡创业路
- 18.李秀凤饲养蛋鸡日进百元
- 19.大学生葛鹏辉回乡搞起特色
- 20.季小东:“网络鸡王”创富
更多视频...相关技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