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蛋鸡饲养中两个关键时期的体重控制

发布时间:2009-06-29  来源:
摘要:体重是衡量小母鸡生长发育速度、育成新母鸡质量和产蛋期营养供给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各育种场为其培育的品种和品系都规定了育成母鸡(18~20周龄)的最适体重、育成期各周龄的体重和成年体重标准,饲养者可按此体重标准来控制鸡群体重,使鸡群生长发育良好,生产性能优
    体重是衡量小母鸡生长发育速度、育成新母鸡质量和产蛋期营养供给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各育种场为其培育的品种和品系都规定了育成母鸡(18~20周龄)的最适体重、育成期各周龄的体重和成年体重标准,饲养者可按此体重标准来控制鸡群体重,使鸡群生长发育良好,生产性能优良,取得较好的效益。许多资料表明,蛋鸡饲养中的两个关键时期的体重至关重要,对蛋鸡的生产性能具有较大影响,生产中必须抓好这两个关键时期的体重控制。

    1 5周龄体重

    荷兰优利公司研究人员试验表明,5周龄体重与产蛋期各主要性能指标呈很强的正相关,即5周龄体重越大,其产蛋性能指标越高,存活率越高。其原因可能是蛋鸡在生长发育的早期,特别是5周龄内各主要器官(如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的发育与完善的缘故。器官发育良好的鸡群,其生产性能会提高,死亡率降低。所以,使5周龄体重达标或超过标准就预示着该鸡群将早开产、产蛋多、死亡少和生产性能优良。但生产中易出现5周龄体重不达标,则会影响以后生产性能的发挥。

    1.1 5周龄体重不易达标的原因

    1.1.1 雏鸡饲粮质量差 饲料厂家按照传统的营养标准来设计配方,饲料的营养浓度低,满足不了雏鸡营养需要,雏鸡生长慢;近年来由于鱼粉、豆粕等优质蛋白质饲料价格高,许多饲料厂家和养殖户在配制雏鸡日粮时使用较多的棉粕、菜粕、羽毛粉、药渣等饲料原料来代替豆粕和鱼粉,有的甚至不用鱼粉,结果造成饲粮适口性差、营养物质不易吸收,影响雏鸡生长发育;许多小型饲料厂和养殖户饲料加工设备简陋,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化验仪器和化验人员,对使用的饲料原料营养成分和含量不清楚,盲目配制饲粮,结果生产出的饲粮营养不全面、不平衡,不仅影响雏鸡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而且增加了雏鸡消化代谢负担,严重影响雏鸡的生长。

    1.1.2 饲养管理不善 雏鸡质量不好,体弱,受沙门氏杆菌严重污染,生长发育慢;雏鸡入舍晚,长时间运输雏鸡脱水严重;环境温度不适宜、光线过弱或不均匀、饲喂用具不适宜、喂料方法不当或喂料量不足等影响雏鸡采食饮水;育雏期断喙不当,转群、免疫接种和其他应激原作用使鸡群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而影响正常的生长;鸡群发生疾病,体重更难达标。

    1.2 5周龄体重达标调控措施

    1.2.1 明确体重标准 不同的品种其体重要求不同,育种场家经过多次实验和实践得出了其品种能产生最佳生物学效应和经济效益的体重指标即体重标准,饲养者必须明确。如伊莎蛋鸡5周龄体重要求是385g,罗曼蛋鸡5周龄的体重要求是380~400g。

    1.2.2 饲粮营养充足、全面、平衡 配制育雏鸡饲粮时应以育种场家推荐的营养标准为依据,保持较高的营养浓度,选用鱼粉、豆粕、花生粕等易于消化吸收的优质原料,适当添加入工合成的氨基酸和酶制剂。养殖户可购肉用仔鸡前期料或幼雏专用料饲喂3~4周后换上一般雏鸡料效果良好。幼雏鸡用好饲料的成本虽然增加一点,但比以后体重不达标再采取措施要合算得多,而且有利于,培育出高产鸡群。

    1.2.3 科学饲养管理 雏鸡要尽早入舍,缩短路途运输时间,及早饮水开食,避免雏鸡脱水。雏鸡及早开食,可获得内源性营养物质(腹腔内的卵黄)和外源性营养物质(饲料)双重供给,非常有利于雏鸡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防止温度过低或忽高忽低。育雏期间保持较长的光照时间和较强的光照强度,光线均匀,有利于雏鸡采食饮水,获得较多的营养以促进生长。开食要用开食盘或粗糙黄纸,采食空间大,雏鸡易采食。雏鸡的消化道容积小,要少添勤喂,喂料量要充足,饲料要清洁,保证每只雏鸡每次都能吃饱吃好。育雏过程中的应激因素多,要在饲料中加入抗应激剂和营养剂,如每100kg水中加入维生素4g(或速溶多维100g)和白糖3000g,以缓解应激,增加机体抵抗力。断喙要标准良好,断喙前后2天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K,防止出血。断喙后槽内要有一定厚度的料,避免槽底刺激鸡喙疼痛而影响采食。

    1.2.4 防止疾病发生搞好育雏舍的隔离、卫生和消毒工作,减少病原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制定科学免疫程序,进行确切免疫接种,防止新城疫、传染性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痘等病发生。做好鸡白痢杆菌病、大肠杆菌病和球虫病的药物防治工作。

    1.2.5 定期称重 2周后开始称重,掌握鸡群发育情况,根据体重情况进行必要调整。

    2 产蛋前期体重

    产蛋前期即20~32周龄时的体重及其一致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鸡的产蛋性能。此阶段随着产蛋率的上升,体重应有适宜的增加,如伊莎白壳蛋鸡体重增加要求是:产蛋率10%体重为1360g,产蛋率40%时体重为1450g,产蛋率70%时体重为1500g,产蛋率90%时体重为1560g。潘建平试验也表明,罗曼蛋鸡20~32周龄增重率小于10%,其全期产蛋性能最差(平均产蛋268枚,总蛋重17.5kg);增重率在10%~20%和20%~30%之间其前期平均产蛋数、全期平均产蛋数和产蛋量较高(平均产蛋数284枚,总蛋重18.4kg左右);增重率若大于30%,其产蛋性能表现尚好,但耗料量增加,提高了饲养成本。因此,蛋鸡从开产至32周龄的体增重率控制在10%~30%之间,产蛋潜力能充分发挥,饲料报酬也好。生产中增重率过大较为少见,也易于控制;增重小的较为常见,严重影响鸡群生产性能。

    2.1 影响产蛋前期体增重率的因素

    2.1.1 营养 20~32周龄产蛋率上升迅速,蛋重不断增加,鸡体仍在发育,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给,否则就会影响鸡体增重。(1)饲料质量差。一方面设计的配方营养浓度低不能满足鸡体需要,另一方面市场上优质原料如豆粕、鱼粉短缺、价高,饲料厂家为了争夺市场,降低饲料价格,大量选用杂粕和药渣、角质蛋白粉等劣质原料配制饲粮,蛋白质量差,有害物质多,消化吸收率低。(2)更换蛋鸡料过晚。育成料和预产料的营养水平比蛋鸡料要低,如果蛋鸡料更换过晚,影响营养物质的蓄积,虽暂且不影响产蛋上升,但会影响体重增加。(3)采食量少。一般在19~20周龄要增加光照,随着光照刺激,产蛋率上升较快,必须提前1~2周时间增加饲喂量,保证产蛋期光照效应与营养同步。如果增光不增料,就会影响体增加。开产期是炎热夏季,防暑降温措施不力,舍内温度过高,鸡群采食量少。饲喂方法不当,如槽内存料过多,时间过长而变质或有异味,鸡群食欲差,影响采食。

    2.1.2疾病 鸡群发生疾病,如马立克氏病、新城疫、传染性囊病、禽流感、禽痘、喉气管炎等疫病和一些慢性疾病,都会影响体增重。

    2.2 产蛋前期体重调控措施

    2.2.1 及时更换饲料 当鸡群体重达到开产体重时直接换成产蛋高峰料,使鸡体有足够的营养物质储备来用于产蛋和增重。或在17~18周龄换上预产鸡料,产蛋达到5%时换成产蛋高峰料。饲料更换要有5~7天过渡期。

    2.2.2 饲料品质优良 选用豆粕、鱼粉、酵母粉等优质原料配制饲粮,杂粕用量尽可能少。使用杂粕时一要注意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之间的平衡和氨基酸的消化吸收;二要注意杂粕中含有的各种抗营养因子和毒性因子影响其利用率和安全性,用前最好进行处理;三要注意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来提高饲料利用率。选用的各种饲料原料要清洁干燥,避免霉菌污染。

    2.2.3 科学饲养 根据体重、光照和产蛋上升情况不断增加喂料量,使营养走在前头,有利于产蛋和增重。喂料量要适宜,每天要让鸡吃饱吃净,使鸡保持旺盛的食欲。饮用水要清洁充足。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饲养:(1)品种不同,其对营养要求也不同,最好参考品种推荐的营养水平要求设计日粮配方配制日粮;(2)鸡群采食量少或天气炎热影响采食量时,要提高日粮的营养浓度,在饲料中添加脂肪、鱼粉和微量成分;(3)鸡群发生应激时,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抗应激剂和营养剂,缓解应激对鸡体的不良影响。

    2.2.4 细心管理 (1)定期称重,产蛋前期每4周称重一次,如果体重增重率低,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2)加强对体重小和冠发育差的鸡的管理,将发育差的鸡放在温度高、光线明亮、易于管理地方,加强管理,增加营养,促使体重增加。(3)饲养管理程序要稳定,环境要安静,尽量减少应激。(4)保持环境卫生,加强对环境和鸡群消毒,做好鸡群隔离,减少和防止疫病发生。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