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

发布时间:2009-06-24  来源:
摘要:IBDV的感染力有所增强,传播途径增多 IBDV在体内及外环境中存活时间延长,对外界各种理化变化的抵抗能力有所增强,耐酸,耐碱,耐高温,耐紫外线,不易被普通消毒剂所杀灭,如55℃5小时仍有活力,0.5%酚1小时内不能灭活,在被污染的鸡舍内可存活100天以上,在垫料、饲
  IBDV的感染力有所增强,传播途径增多

  IBDV在体内及外环境中存活时间延长,对外界各种理化变化的抵抗能力有所增强,耐酸,耐碱,耐高温,耐紫外线,不易被普通消毒剂所杀灭,如55℃5小时仍有活力,0.5%酚1小时内不能灭活,在被污染的鸡舍内可存活100天以上,在垫料、饲料中可存活2个月,在一般的禽舍中可存活122小时仍有毒力。被污染的鸡舍、饲料、粪便、垫草、设备、衣物、尘土等都是间接传染途径,被污染的鸡蛋也可传播该病,鼠类、蚊蝇、甲虫等也可作为保毒宿主而成为传染媒介,致使本病的传播途径增多,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及其他各种形式接触感染。

  继发或并发感染严重

  由于法氏囊是中枢免疫器官,所以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生后能造成机体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使鸡群生长发育产生不同程度的受阻,此外由于环境卫生差,饲养管理混乱,饲料营养价值不全,会造成大肠杆菌、支原体、球虫病等严重继发或并发,给诊断和治疗增加了难度,使死亡率增加。

  在IBD发病的同时,常见新城疫、支原体、大肠杆菌、曲霉菌病等并发感染,致使死亡率明显提高,高者可达80%以上。由于IBD发病后,鸡体内的免疫机制被破坏,容易继发新城疫、支原体、马立克、曲霉菌病、盲肠肝炎,有的鸡群不得不全群淘汰。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近年来,传染性法氏囊病呈跳跃式流行,每两三年大流行一次。对传染性法氏囊病,迄今无有效的西药治疗。李成洪等使用地塞米松和复方炔诺酮,但都只是减轻症状和缓解病情,都不能对因治疗或阻止感染。对早期病鸡,用高免卵黄抗体或高免血清可取得理想效果。卵黄抗体和血清为高蛋白物质,营养丰富,生产过程中极易污染细菌,并可能带有其他病原,如减蛋综合征、禽白血病、支原体等,对养禽业存在潜在的威胁。生产抗体多使用商品蛋鸡,抗体水平不一,影响卵黄抗体的效价水平。

  而且,受热后会降低抗体效价,必须低温保存和运输,尤其在夏天极易腐败变质而不能使用。利巴韦林、金钢烷胺、吗啉呱等人用抗病毒药曾在兽医临床上用于治疗IBD,但效果不确实,因其是从人医移植过来,缺乏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实验数据,用于病毒性疾病不但给动物疫病控制带来不良后果,而且影响国家动物疫病防控政策的实施。因此农业部已明令禁止在兽医临床上应用这些药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560号)。

  目前中兽医学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尚不完全统一,但己趋于认为其属温病范畴。筛选不同种类的药物组合适宜的方剂,无论是饮服,拌料饲喂,还是熏蒸、注射,在临床上都能对传染性法氏囊病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且治愈率基本在90%以上,可以说效果还是很理想的。熏蒸法简便,易行,在密闭条件比较好的鸡场,可作为首选方法。拌料法较饮服法易行一些,但药物中一些水溶性成份的吸收攻果可能要低一些。注射法能够充分保证染病鸡都能获得足够剂量的药物,但是费工、费时,且容易导致应激反应。

  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化学药品长期使用所导致的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和药物残留问题越来越明显,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担心。由于中兽药的天然性、多能性、低毒副、不易产生有害残留和耐药性等优点而为动物临床广泛应用。中兽医、中兽药因此受到更为广泛地重视,中兽药的应用也会日益广泛。寻找适合的中药组方和剂型用于疾病防治,已成为中兽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