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孵化技术问答
时间:2009-06-22 03:46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鸡蛋人工孵化时湿度应如何掌握? 鸡蛋在人工孵化过程中,对湿度的要求并不象对温度的要求那么严格,也就是说鸡胚对湿度的适应范围较广。鸡蛋内容物含有的水分,供给鸡胚发育所需的水分是足足有余的。但这并不等于说湿度可以不去管它。要得到理想的孵化效果,对于湿度也
鸡蛋人工孵化时湿度应如何掌握?
鸡蛋在人工孵化过程中,对湿度的要求并不象对温度的要求那么严格,也就是说鸡胚对湿度的适应范围较广。鸡蛋内容物含有的水分,供给鸡胚发育所需的水分是足足有余的。但这并不等于说湿度可以不去管它。要得到理想的孵化效果,对于湿度也要妥当的解决。在一般的情况下,孵化期间的相对湿度要求第1~7d为60%左右,8~16d为50%~55%,第18d后为65%~70%。初生雏鸡的体重,由于品种、季节、孵化条件的不同差异较大,多数在68%~70%,范围为60%~75%。湿度过高,阻碍鸡胚尿囊液的蒸发排除,而造成雏鸡大肚皮,鸡体组织、蛋黄含水分过多,身体显得笨重迟钝;湿度过低时,则引起蛋内水分过量的蒸发,雏鸡干瘦,肌肉不丰满,羽毛过分紧凑,个体小。因此,掌握适当的湿度也是必要的。做到这点是容易的,如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空气湿润,自然湿度较高,一般在孵化季节,室内相对湿度高于70%,类似这种地区,只需在电孵机底部放4个水盘,总面积为孵化机底部的3/4或2/3,经常保持水盘内有水就行了。天冷时加温水,天热时加冷水。在气候特别干燥的地区,要增大水盘面积或加高水温,以增加蒸发量,必要时还可定时补加喷湿措施。
鸡蛋人工孵化时通风应如何掌握?
鸡蛋在孵化初期,需要的氧气很少。一般要求在孵化机内应经常保持有足够的氧气,含量不能低于20%,而二氧化碳的含量不能超过1%,二氧化碳量多时会产生畸形,体弱,孵化率降低。电孵机的保温和通风是个矛盾,一方面要使电孵机保温性能良好,另一方面要有良好的通风换气装置,加大进出气孔的面积,位置合理,妥善布局,并加上良好的启闭装置,就可以解决这一矛盾,而使孵化得到良好的效果。采用屯孵机以外的其他孵化方法,如平箱孵化、温室孵化、摊床孵化等,蛋经常直接暴露室内空气中,就应特别重视孵化室的通风换气,保持孵化室内有新鲜的空气和足够量的氧气。
鸡蛋人工孵化时为什么要翻蛋,应如何掌握?
观察母鸡在自然孵化时,经常用脚、喙把种蛋上下左右翻动,并把窝边和窝外的种蛋不断调换位置,这种生物本能的反应就是翻蛋。其作用是让胚胎的各个部位均匀受热,促进气体代谢和营养吸收,有利于胚胎发育,避免胚胎与壳膜粘连,有助于胚胎运动,保证胎位正常,提高孵化率。一般认为,翻蛋的次数多些为好。电机孵化时,每昼夜翻蛋8~12次为宜。翻蛋角度要求达到90度。传统孵化采用手工翻蛋时,每昼夜翻蛋次数不应少于4次。
鸡蛋人工孵化时为什么要晾蛋?应如何正确运用这一技术环节?
晾蛋的本质是降温,换句话说,只有电孵机内温度极高,鸡胚发育偏快时,才需要晾蛋。当气温超过25℃时,一箱整批入孵一万多种蛋时,不管用怎样的给温制度,当胚龄超过14d,自温能力增强,会使电孵机内温度上升而超温,发现这种情况时,就要设法排除机内多余的热量。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每天定时晾蛋两次,每次将电孵机内的温度下降到32℃,然后再徐徐给温,使其回升到适当的度数;另一种办法是将孵化机门打开一条缝,散除电孵机内多余的热量,打开门缝的大小,以恒温控制系统的通、断电热盘的指示灯为依据,如果红灯通电的时间长,说明门缝开得太大,机内热量散失过多,电热盘一直在加热,浪费电力,反之如果绿灯常亮(断电)而红灯不亮,说明门缝打得太小,电孵机内多余的热量散失不净,温度仍在上升,因此,门缝要开得大小适当,使电热盘仍有断、通的时间,只不过是要使绿灯亮(断电)的时间远远超过红灯亮(通电)的时间的几倍、十几倍,这样既节省电力,又能自控。经验证明,这样做不必加晾蛋措施,孵化效果也很好。
可见,晾蛋只是在孵化器内温度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超过了适当的度数后才必须采取的一种措施,当孵化器内温度一直保持恒定而不超过适当的度数时,就不必晾蛋。这里必须强调指出,我们所谈的适当温度度数,不仅是指玻璃窗内可以看到的孵化温度表所指示的度数,还包括没有在温度表上反映出来的不同部位的蛋温。一台理想的孵化器,各部位的蛋温与温度表所指示的温度一致,或误差甚小。而一台结构不善的孵化器,温度表所指示的温度与不同部位的蛋温相差大,特别孵化后期,自温能力强,处在中心部位的蛋温超高,又在温度表上反映不出来,碰到这样的孵化器,就必须进行晾蛋,这时晾蛋的孵化效果就要比不晾蛋好得多。
雏鸡出壳前后应注意做好哪些工作?
1.种蛋孵化至第19d后,自温能力特别强,要经常检查出雏机内的温度,严防超温,当发觉有超温的倾向时,立即晾蛋。
2.雏鸡临出壳前已开始用肺呼吸,需要的氧气量大大增加,因此必须保持出雏机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在室温比较高时,更要格外重视。
3.雏鸡破壳后留下的蛋壳应及时捡掉,如果不及时捡出,蛋壳就很可能套在别的胚蛋外面,影响出壳。
4.人工助产是应当提倡的一项措施,但时间一定要掌握好,要等到壳膜颜色变黄,表示尿囊血管已经干枯,才能进行。助产时间掌握不当,过早进行,尿囊血管尚未干枯,这时强行剥开蛋壳;拉断血管,造成大量出血,反而有害无益。
5.孵化室内装放雏鸡的竹篓筐事先清刷,准备好垫料。天冷时,覆盖雏鸡的棉被、单被都应预先准备就绪。
6.雏鸡出壳后,待羽毛完全干了,再从出雏箱内提出放在篓筐内,每筐放雏鸡100只(天热时)或150只(天冷时)。
7.天冷时可将两筐雏鸡叠放在一起,底筐多放些雏鸡(150~180只)上层少放些(120~150只)。同理,鸡数多时还可以三筐叠放在一起,其四周覆盖棉被保温,每2h检查一次,防止受冷或受热,注意调筐或加减覆盖物。检查时发现雏鸡打堆,拥挤在一起,是温度低、嫌冷的表现。天热时。每筐放雏鸡100只,单筐平放在地面上,根据天热的程度盖以被单或完全不盖,一般不要两筐叠在一起,如果地方小,雏鸡多,非两筐堆叠不可时,要勤检查,上下筐调位,防止雏鸡受热。发现雏鸡张嘴喘气,即是受热、温度太高的表现,应立即分散开摆放,切勿放在风头上吹,那样雏鸡由热骤冷,易于染病。
8.出雏结束后,出雏机、出雏盘、水盘要进行一次清刷消毒,设法排除机内污浊的空气,使出雏机内保持空气新鲜。
鸡蛋在人工孵化过程中,对湿度的要求并不象对温度的要求那么严格,也就是说鸡胚对湿度的适应范围较广。鸡蛋内容物含有的水分,供给鸡胚发育所需的水分是足足有余的。但这并不等于说湿度可以不去管它。要得到理想的孵化效果,对于湿度也要妥当的解决。在一般的情况下,孵化期间的相对湿度要求第1~7d为60%左右,8~16d为50%~55%,第18d后为65%~70%。初生雏鸡的体重,由于品种、季节、孵化条件的不同差异较大,多数在68%~70%,范围为60%~75%。湿度过高,阻碍鸡胚尿囊液的蒸发排除,而造成雏鸡大肚皮,鸡体组织、蛋黄含水分过多,身体显得笨重迟钝;湿度过低时,则引起蛋内水分过量的蒸发,雏鸡干瘦,肌肉不丰满,羽毛过分紧凑,个体小。因此,掌握适当的湿度也是必要的。做到这点是容易的,如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空气湿润,自然湿度较高,一般在孵化季节,室内相对湿度高于70%,类似这种地区,只需在电孵机底部放4个水盘,总面积为孵化机底部的3/4或2/3,经常保持水盘内有水就行了。天冷时加温水,天热时加冷水。在气候特别干燥的地区,要增大水盘面积或加高水温,以增加蒸发量,必要时还可定时补加喷湿措施。
鸡蛋人工孵化时通风应如何掌握?
鸡蛋在孵化初期,需要的氧气很少。一般要求在孵化机内应经常保持有足够的氧气,含量不能低于20%,而二氧化碳的含量不能超过1%,二氧化碳量多时会产生畸形,体弱,孵化率降低。电孵机的保温和通风是个矛盾,一方面要使电孵机保温性能良好,另一方面要有良好的通风换气装置,加大进出气孔的面积,位置合理,妥善布局,并加上良好的启闭装置,就可以解决这一矛盾,而使孵化得到良好的效果。采用屯孵机以外的其他孵化方法,如平箱孵化、温室孵化、摊床孵化等,蛋经常直接暴露室内空气中,就应特别重视孵化室的通风换气,保持孵化室内有新鲜的空气和足够量的氧气。
鸡蛋人工孵化时为什么要翻蛋,应如何掌握?
观察母鸡在自然孵化时,经常用脚、喙把种蛋上下左右翻动,并把窝边和窝外的种蛋不断调换位置,这种生物本能的反应就是翻蛋。其作用是让胚胎的各个部位均匀受热,促进气体代谢和营养吸收,有利于胚胎发育,避免胚胎与壳膜粘连,有助于胚胎运动,保证胎位正常,提高孵化率。一般认为,翻蛋的次数多些为好。电机孵化时,每昼夜翻蛋8~12次为宜。翻蛋角度要求达到90度。传统孵化采用手工翻蛋时,每昼夜翻蛋次数不应少于4次。
鸡蛋人工孵化时为什么要晾蛋?应如何正确运用这一技术环节?
晾蛋的本质是降温,换句话说,只有电孵机内温度极高,鸡胚发育偏快时,才需要晾蛋。当气温超过25℃时,一箱整批入孵一万多种蛋时,不管用怎样的给温制度,当胚龄超过14d,自温能力增强,会使电孵机内温度上升而超温,发现这种情况时,就要设法排除机内多余的热量。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每天定时晾蛋两次,每次将电孵机内的温度下降到32℃,然后再徐徐给温,使其回升到适当的度数;另一种办法是将孵化机门打开一条缝,散除电孵机内多余的热量,打开门缝的大小,以恒温控制系统的通、断电热盘的指示灯为依据,如果红灯通电的时间长,说明门缝开得太大,机内热量散失过多,电热盘一直在加热,浪费电力,反之如果绿灯常亮(断电)而红灯不亮,说明门缝打得太小,电孵机内多余的热量散失不净,温度仍在上升,因此,门缝要开得大小适当,使电热盘仍有断、通的时间,只不过是要使绿灯亮(断电)的时间远远超过红灯亮(通电)的时间的几倍、十几倍,这样既节省电力,又能自控。经验证明,这样做不必加晾蛋措施,孵化效果也很好。
可见,晾蛋只是在孵化器内温度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超过了适当的度数后才必须采取的一种措施,当孵化器内温度一直保持恒定而不超过适当的度数时,就不必晾蛋。这里必须强调指出,我们所谈的适当温度度数,不仅是指玻璃窗内可以看到的孵化温度表所指示的度数,还包括没有在温度表上反映出来的不同部位的蛋温。一台理想的孵化器,各部位的蛋温与温度表所指示的温度一致,或误差甚小。而一台结构不善的孵化器,温度表所指示的温度与不同部位的蛋温相差大,特别孵化后期,自温能力强,处在中心部位的蛋温超高,又在温度表上反映不出来,碰到这样的孵化器,就必须进行晾蛋,这时晾蛋的孵化效果就要比不晾蛋好得多。
雏鸡出壳前后应注意做好哪些工作?
1.种蛋孵化至第19d后,自温能力特别强,要经常检查出雏机内的温度,严防超温,当发觉有超温的倾向时,立即晾蛋。
2.雏鸡临出壳前已开始用肺呼吸,需要的氧气量大大增加,因此必须保持出雏机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在室温比较高时,更要格外重视。
3.雏鸡破壳后留下的蛋壳应及时捡掉,如果不及时捡出,蛋壳就很可能套在别的胚蛋外面,影响出壳。
4.人工助产是应当提倡的一项措施,但时间一定要掌握好,要等到壳膜颜色变黄,表示尿囊血管已经干枯,才能进行。助产时间掌握不当,过早进行,尿囊血管尚未干枯,这时强行剥开蛋壳;拉断血管,造成大量出血,反而有害无益。
5.孵化室内装放雏鸡的竹篓筐事先清刷,准备好垫料。天冷时,覆盖雏鸡的棉被、单被都应预先准备就绪。
6.雏鸡出壳后,待羽毛完全干了,再从出雏箱内提出放在篓筐内,每筐放雏鸡100只(天热时)或150只(天冷时)。
7.天冷时可将两筐雏鸡叠放在一起,底筐多放些雏鸡(150~180只)上层少放些(120~150只)。同理,鸡数多时还可以三筐叠放在一起,其四周覆盖棉被保温,每2h检查一次,防止受冷或受热,注意调筐或加减覆盖物。检查时发现雏鸡打堆,拥挤在一起,是温度低、嫌冷的表现。天热时。每筐放雏鸡100只,单筐平放在地面上,根据天热的程度盖以被单或完全不盖,一般不要两筐叠在一起,如果地方小,雏鸡多,非两筐堆叠不可时,要勤检查,上下筐调位,防止雏鸡受热。发现雏鸡张嘴喘气,即是受热、温度太高的表现,应立即分散开摆放,切勿放在风头上吹,那样雏鸡由热骤冷,易于染病。
8.出雏结束后,出雏机、出雏盘、水盘要进行一次清刷消毒,设法排除机内污浊的空气,使出雏机内保持空气新鲜。
←浏览更多技术文章请点击左侧的导航条相关技术文章...
- 1.林下种草养鸡饲养管理技术
- 2.雏山鸡饲养管理要点
- 3.大棚“蚕鸡轮养”巧增收
- 4.农户养鸡应注意鸡痘的防治
- 5.乌骨鸡养殖过程的饮水设备
- 6.高效养鸡法
- 7.如何防产蛋鸡营养过剩
- 8.雏鸡初饮和开食的讲究
- 9.珍禽的鸡痘
- 10.大棚养鸡利弊谈
- 11.珍珠鸡爆发新城疫的诊治
- 12.鸡群防暑降温技术
- 13.贵妃鸡养殖技术要点
- 14.六措施提高雏鸡成活率
- 15.如何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 16.养鸡净槽的好处多
- 17.栽培鸡腿菇巧算经济账
- 18.饲养野鸡三要点
- 19.早春季怎样养好鸡
- 20.乌骨鸡的科学育雏方法
更多案例...看看致富经验...
- 1.农民致富的领路人——张树
- 2.樊文革 :养鸡致富人
- 3.养鸡致富带头人--冯宪宇
- 4.马成华的致富经
- 5.南城农民“林下”取财
- 6.孔家山上的“蛋鸡司令”
- 7.养鸡能手--张金海
- 8.下岗工人马文江的致富经
- 9.蓝翔的养鸡创业路
- 10.李秀凤饲养蛋鸡日进百元
- 11.大学生葛鹏辉回乡搞起特色
- 12.季小东:“网络鸡王”创富
- 13.艰苦创业发家 科学养鸡致
- 14.勇闯新路 养鸭致富
- 15.李敬宏养鸡贩蛋日进千金
- 16.海鲜鸡养殖户巧念“养鸡产
- 17.养鸡二十年 成为“鸡大王
- 18.远教帮养鸡大户石成斌走上
- 19.养鸡状元—刘凤杰
- 20.孟仙凤:果园里飞出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