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叶片上呈水状淡黄色小斑点,扩大后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黄绿色或淡褐色。田间湿度大时,叶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病斑迅速扩展增多,连成一片,使全株叶片枯死。
(二)发生规律
温湿条件与病害发生关系密切,病菌萌发必须有水滴,在黄瓜生长期间,昼夜温差大、通风不良,湿度过高,结露多,缺氮肥的地块病害易流行。保护地灌水后放风不当,病害发生重。
(三)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作高畦,地魔覆盖栽培;定植后适量浇水控制田间湿度,生长前期应尽量少浇水,开花结果后,应增加浇水量,禁止大水漫灌;保护地要注意通风管理,尽量采用滴灌技术并保证棚膜完好。防止雨水漏入。
(2)生态防治:高温闷棚:发病初期于晴天中午密闭大棚,使棚温自然升至瓜秧顶端处温度达45~48℃,维持恒温2小时,处理1~2小时,每次间隔7~10天,此法应注意品种耐温及植株生育状况,严格掌握处理的温度和时间;处理时应保持较高的土壤湿度,必要时于前一天浇一次水,处理后及时浇水追肥。
化学防治:保护地优先选用烟剂和粉尘剂。发病初期亩用百菌清或?f毒灵.锰锌烟雾剂250~30克,放在棚内4~5处,于傍晚点燃闭棚,次日早晨通风,隔7~10天熏1次。傍晚用喷粉器按说明用量喷百菌清等粉尘。发现中心病株后选用70%乙磷.锰锌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