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天然气项目缘何受追捧
今年5月14日,中国化工报刊登了《煤制天然气关键在煤价》的记者专访。当时受访的专家顾宗勤就预言,日后天然气必然要涨价,煤制天然气必然会受到企业追捧。时隔半年,这位专家的预言成真——就在天然气涨价指日可待之时,目前国内规划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已悄然达近10个,合计产能约为200亿立方米 /年。而且,这些项目任何一个投资都超过百亿元。仅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就已经选定了两个煤制天然气大项目,未来5年将形成年产100亿立方米的生产能力。
为什么众多企业会如此关注煤制天然气,耗巨资投资煤制天然气?煤制天然气究竟会带来多大的效益,使得这些企业趋之若鹜?我们不妨再作分析。
产业政策鼓励煤化工发展作后盾
从宏观上看,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煤化工,为催生煤制天然气投资热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以及西部大开发规划中,关于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布局的部分,均强调“支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强清洁能源、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及加工”;国家发改委1350号文件“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中也明确指出:“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当加快以石油替代产品为重点的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按照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思路,建设规模化煤化工产业基地”,“民用燃料和油品以市场为导向,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大型化工项目”。国家《“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和《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也都强调“以煤炭气化替代燃料油和原料油;在煤炭和电力资源可靠的地区,适度发展煤化工替代石油化工”。更让投资者欣喜的是,今年5月,国家出台的《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更是将煤制天然气列为煤化工的5类示范工程之一,并强调要重点抓好现有的示范工程,探索煤炭高效清洁转化和石化原料多元化发展的新途径。大唐发电的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和辽宁阜新以及内蒙古汇能煤化工有限公司的鄂尔多斯3个煤制天然气项目,一开始就被列入了国家石化调整和振兴规划。
市场供不应求投资天然气利润巨大
国内天然气市场的巨大需求是煤制天然气成为煤化工领域投资热点的重要驱动力。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保护力度的增强,天然气消费结构逐渐由化工和工业燃料为主向城市燃气转变。伴随“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等工程的建成、海上天然气登陆和沿海地区液化天然气进口,天然气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消费市场迅速成长。
同时,我国资源的特点是相对富煤、缺油、少气,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不到世界总量的1%。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副院长张安华说:“将部分煤炭转化成天然气加以利用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尤其是将一些低热值褐煤、禁采的高硫煤或地处偏远地区运输成本高的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出天然气加以利用,是一个很好的煤炭利用途径。例如内蒙古等地出产的褐煤,发热量低、粉尘多、二氧化碳排放高,作为动力煤使用性价比不高,但却适合气化,是煤制天然气的优良原料。”
据相关数据显示,2000~200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16.2%。预计2010年需求量将达到1000亿~1100亿立方米,而同期的天然气产量只能达到900亿~950亿立方米;预计2020年的需求量将达到2000亿立方米,而同期的天然气产量只能达到1400亿~1600亿立方米。为缓解这种供求矛盾,除了要立足于国内现有资源外,还必须多渠道多方式扩大资源供给,这就为煤制天然气提供了一定的市场空间。
此外,以同等热值计算,天然气目前价格均低于油、电、液化气的价格,价格与价值不相符。以北京为例,目前民用天然气价格为2.05元/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以73~75元一瓶计算,与一升燃气同等热值液化石油气价格为3.2~3.4元。有人做过这样一个估算,国际油价在40美元/桶时,按同等热值计算,我国天然气出厂价相当于国际原油价格的51%。2008年国内天然气平均出厂价只有0.93元/立方米,折合原油价格相当于21美元/桶,仅为原油现价的 18%。
为了弥补国内需求,我国不断加大液化天然气的进口量,而天然气的价格也要比国内价格高得多。因此,天然气价格的上调空间很大。如今,天然气价格改革也箭在弦上,价改方案被讨论得铺天盖地,但无论最后采取哪种方式,对采用煤制天然气的能源企业来说都是巨大诱惑,他们都会想从这个巨大的利益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能源利用效率最高大部分技术已国产化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研究员、著名煤气化专家陈家仁说:“就目前我国煤炭资源的储量来说,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开展煤制天然气项目是可行的。”资料显示,我国煤炭总资源量为10405亿吨,经济可采储量为1817亿吨,煤炭在总的能源结构中占65%~70%。据陈家仁介绍,鄂尔多斯盆地和新疆的准格尔、吐哈煤田约占我国煤炭总储量的70%,刚刚开始开发利用。这两块煤田的远景储量都号称有近2万亿吨,近年来我国每年的煤产量在23 亿吨左右,如果科学利用煤炭,可以保证我们用上好多年。陈家仁说:“内蒙古、新疆等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但运输成本高,将富煤地区的煤炭就地转化成天然气,将成为继煤发电、煤制油、煤制烯烃之后的又一重要战略选择,还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国内煤制天然气的技术不存在什么大问题,大部分技术已实现国产化。”原化工部第二设计院工程设计师李大尚这样说。在技术装备上,甲烷化装置仅引进高压蒸汽过热器、循环气压缩机等个别设备,其余大部分为国产化设备。陈家仁说:“目前,煤制天然气主要采用鲁奇气化炉法,除了甲烷化采用国外先进技术外,其他部分基本为国产化技术。国产与引进相结合,保证了项目技术的成熟性,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煤制天然气在技术上没有什么大的障碍,这就降低了企业介入的门槛。
目前,与发电、煤制油、煤制甲醇和二甲醚等煤资源转化的能源产品相比,煤转化为天然气的能源利用效率最高,可达60%左右,其单位热值水耗却是其中最低的,为0.18吨~0.23吨/吉焦。现在煤制甲醇市场一蹶不振,煤制油项目又被国家发改委叫停,煤制天然气自然受到能源企业的青睐。
专家谆谆提醒明确定位切不可盲目
对于国内兴起的煤制天然气项目热,有关专家及时做出了多方分析。
有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天然气消费主要在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天然气发电和天然气化工等领域,以煤为原料可以直接发电或生产合成氨、甲醇等煤化工产品。因此,煤制天然气用于发电和天然气化工是不合理的。此外,国家发布的《天然气利用政策》明确指出“确保天然气优先用于城市燃气”。因此,煤制天然气的合理定位是城市燃气市场,如民用燃气、公共服务燃气等。
还有专家提醒,煤制天然气项目不可过热。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坦言:“就煤制天然气项目本身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我国天然气的供需缺口,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但是如果以后发展低碳经济,煤制天然气就会受到限制。因此,目前不适合大规模地发展煤制天然气。”他说:“煤制天然气可以作为一段时期内对我国天然气缺口的补充,但是从总的能源战略角度来说,煤制天然气并不是一种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所以不适宜大范围地开展。”
据了解,虽然去年以来企业对煤制天然气投入了巨大的热情,规划的项目也有近10个,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最终核准。煤制天然气的发展前景究竟会怎么样,必须等这些示范项目真正投入生产才能见到。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震说:“煤制天然气项目之所以受到一些能源企业的青睐,是因为目前的政策环境、煤价等因素使得煤制天然气在价格上具有竞争力。近年来持续的高油价也支撑了煤制油等煤化工的发展。一旦油价下跌就不一定有利润空间。而且它是利用传统能源生产另外一种能源,不应一拥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