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肥行业陷入恶劣境地
虽然原材料一路下滑,但复合肥行业没能从去年的煎熬中摆脱出来,反而陷入了另一种恶劣境地。
如果说复合肥行业去年坐的是惊心动魄的“过山车”,那么今年坐的则是光使劲不上前的“牛车”。无论复合肥行业怎么吆喝,今年大多数厂家的销售就是不见起色,农民朋友就是不掏钱,只能干瞪眼、干着急。
据了解,今年多数企业年初制定的销售目标都未完成。究其原因,不单纯是替代性产品的价格竞争,还有复合肥行业在不健康发展中所造成的恶劣后果。今年复合肥行业经营不佳,除了怨市场,还得怨自己。
心疼了:原材料一路狂跌
去年,尿素、磷酸一铵、钾肥均处于历史的高价位;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直到不久前,原材料价格一直都处于下降通道,直到最近才有了不同程度的反弹。据了解,尿素除了春季有过强劲反弹外,一直在成本线上徘徊;磷肥一路走低,顺着台阶往下走;而钾肥价格也一路走低,进口钾从最高的5600元/吨跌至上个月的2300元/吨。
去年,不少老板面对着仓库里挤压的磷肥而愁眉苦脸,今年他们的库存都消化完了么?山东福利龙总经理汪少云说:“今年该走的都走了,大家都没打算投机的。”库存压力虽然很大,但不少复合肥企业还是不得不“割肉”抽身,组织生产。眼见着今年原材料的走势,可想那是怎一个“痛”字了得?
着急了:农民弃购复合肥
原料降价,产品价格也一路下滑,记者11月10从沾化市场采集的价格显示:45 含量的硫基复合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00元/吨。价格跌了,但复合肥厂家却发现今年的市场异常地“冷”,农民不买账,经销商也不进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疲软行情。据统计,上半年复合肥企业开工率不足30% ,出现了行业性的亏损。
原来,今年春秋两个传统的旺季中,尿素和二铵对复合肥形成了强烈冲击。年初,磷铵价格大幅下跌,而钾肥却在高位运行,这导致复合肥相对于二铵的性价比猛跌。农民尤其是种大田的农民,纷纷用二铵替代了复合肥。而在秋播季节,二铵的竞争态势更加明显,有经销商介绍说,他的复合肥销量比去年降了一半,而高浓度二铵的销量却翻了一番。不单二铵,今年价格走低的尿素也使得三元复合肥在大田区遭遇惨败。甚至连钾肥都凑上来“踢了一脚”,种植大县沾化的经销商刘振国说:“我们这儿农民用的钾肥,是俄罗斯进口的硫酸钾,用复合肥的少了。”
纳闷了:咋成了众矢之的
农民放弃复合肥,一方面是确实由于价格没优势,另一方面则由于农民对复合肥行业用脚投了一回票。
在农资界,复合肥利润比氮肥和磷肥高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在今年各种产品价格齐跌的情况下,复合肥的水分在竞争中被无情地挤了出来。尽管复合肥行业也在叫怨:我们是为了帮助农民更均衡地施肥,但消费心理不成熟的农村市场还是用业绩狠狠地回击了这种想法,毕竟不少种小麦的老农心存“二铵也挺好使”的想法。在性价比上,功能吹得天花乱坠的复合肥输给了其貌不扬的尿素和二铵。
而近几年不断崛起的有机肥、微生物肥也在蚕食着三元复合肥的市场,这一点在经济作物区尤为明显。在果菜区,农民正在认识到提高作物品质和改良土壤的重要性,因此有机肥得到了广泛推广。而不少有机肥尤其是微生物肥料具有解磷解钾的作用,能够减少一定比例的复合肥投入,过量使用的复合肥正在回归理性的需求。
反观复合肥,进入门槛太低,导致一个县能有几十个复合肥厂,制假贩假大量出现,农民对复合肥质量的信任度在降低,经销商们也抱怨市场“太乱了”。此外,复合肥行业的新概念比比皆是,“太空肥”等概念肥料让农民摸不着头脑,让农民伤透了心。
从尿素到二铵再到有机肥,从性价比到实际表现,今年似乎都可以“欺负”复合肥,而这也正是复合肥需要反思的。
反思:行业的存在价值
按理来说,通常所说的三元复合肥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化学肥料,它是对化学肥料进行再加工后的配方产品。在这行情惨淡的一年,复合肥行业该如何反思这个行业的存在价值?
据了解,国外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的是复合肥,而目前在我国的使用比例只有30% ,复合肥市场空间不能说不大。但复合肥的价值应当体现在“配方施肥”,即按照作物需求平衡科学地施肥,要在其他方面耍花招则完全是“ 不务正业”,而通过各种包装和炒作来提高价格赚取不合理的利润更是一种不健康发展的表现。而今年,农民认为二元肥料甚至单元素肥料就能满足作物需求,这难道不是对复合肥轰轰烈烈多年发展的一种讽刺吗?
在泥沙俱下的今年,复合肥被市场“筛除”未必不是好事。痛定思痛,复合肥行业今后不妨少琢磨些概念和炒作,多琢磨些服务和质量,真正回归对化学肥料进行二次加工这个事业所体现出来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