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行业:实施零关税能否彻底自救
实施零关税能否彻底自救
受国内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化肥行业正面临经营困境。有消息称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已经向工业和信息产业部建言,取消化肥出口淡旺季差别关税,执行零关税。
在此之前,国务院曾于6月底宣布自今年7月1日起调整部分化肥产品的出口关税。
公开资料显示,上一轮的调整中,有关部门已经取消了部分化肥及化肥原料的特别出口关税,主要包括黄磷、磷矿石、合成氨、磷酸、氯化铵、重过磷酸钙、二元复合肥等,共计27项产品。
另外,还调整尿素、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等3项化肥产品征收出口关税的淡、旺季时段,将尿素的淡季出口税率适用时间延长一个月,磷酸一铵、二铵的淡季出口税率适用时间延长一个半月。
一些业内人士将此解读为国家通过出口消化国内剩余产能,缓解国内化肥行业严重供过于求的重要举措。而今出口关税再次被提及,以零关税的方式鼓励出口被认为是更彻底的自救方式。
一旦零关税得到实施,将对之前执行的部分化肥原料和产品出口征税彻底放开,包括7月1日依然执行的对黄磷继续征收20%的出口关税,对其他磷、磷矿石继续征收10%—35%的出口暂定关税,对合成氨、磷酸、氯化铵、重过磷酸钙、二元复合肥等化肥产品(包括工业用化肥)统一征收10%的出口暂定关税。
事实上,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内氮肥、磷复肥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就逐渐凸显出来,产品价格普遍较低,开工率大幅下降,多停留在70%左右。
但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面临严重亏损,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技术水平相对先进的企业正开足马力进行生产,他们通过化肥的副产品拓展利润空间。
“虽然现在化肥的价格比之前低了很多,化肥产品本身没有太大利润空间,但通过生产副产品可以获得额外利润。以生产化肥原料硫酸为例,虽然生产一吨硫酸的成本是300元,目前市面上硫酸的每吨价格仅200元左右,但其副产品蒸汽和铁渣都可以出售,仅生产一吨硫酸产生的铁渣就能卖到近200元,还是有利润空间的。”中国化肥网执行主编杜双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相比之前,多数化肥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已经被大幅压缩,但考虑到副产品的价值,并没有出现全面亏本的局面。
加大淘汰落后、优化结构力度
经过市场景气期的快速扩张,化肥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正变得日益突出。此前对外发布的《石化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化肥业列为石化产业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领域,通过对化肥企业上大压小、产能置换,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资源利用不合理的产能。
接受记者采访的人士担心,一旦执行化肥出口零关税,可能会使得已经严重供过于求的产能继续扩大。
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氮肥和磷肥的第一生产大国,除钾肥还需进口外,其他化肥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过剩。
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新增氮肥产能约为430万吨,总产能将达到6300万吨,而全国工农业化肥用量总和为5200万—5300万吨,产能将过剩1000万吨以上。
与产能过剩相伴随的是国外化肥需求的不断萎缩。金融危机下,全球范围内几乎所有农作物品种面积都出现缩减,导致对化肥需求量的锐减,中国化肥出口将面临较大价格压力。
在杜双江看来,在没有价格和成本优势的前提下,与其通过刺激出口单纯地消化国内过剩产能,不如加大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的力度。
“氮肥的生产是大量消耗煤炭的,因此出口化肥被视为间接出口煤炭,而煤炭是国家的战略能源。而且就算取消关税,也没有天然气有优势,因为石油降价后天然气制合成氨的成本大为降低。”湖北宜化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国际市场天然气价格的大幅下降,使得其尿素生产成本大大降低,相比以煤炭为主要原料的中国尿素成本优势更加明显。
杜双江认为,中国化肥产业面临的问题并非短时间内能够解决,至少需要三五年的时间,在当前出口控制并没有松动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应当给企业多找一些其他出路,如在技术改造上提供资金支持。
“与国外的化肥生产技术相比,中国的工艺相对落后,以化肥的肥效利用率为例,国际上普遍能达到75%以上,而中国只有30%—35%。”他说。
据悉,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在向工业和信息产业部争取政策支持化肥产品出口的同时还建言,必须控制过剩产能无序快速发展的趋势,防止新的重复建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特别是通过落实环保和信贷措施淘汰落后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