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临潼建起西北最大蓝狐养殖基地

时间:2006-03-25 03:59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  本报讯 (记者 王晓鹏杨光肖杨)临潼区马额镇建起目前西北地区最大的蓝狐养殖基地,去年实现纯利润达2100多万元人民币。集中养殖的南王村收入达到50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3200元。   上世纪90年代初,北极狐裘皮消费开始在国内流行,刺激养殖

 一垄垄桑园郁郁葱葱;一担担茧子雪白耀眼。如今,在武胜县,农户栽桑养蚕已蔚然成风。

  6月14日,武胜县双星乡朝阳村村主任林小龙高兴地说,农民前几年很少养蚕,还大面积地毁桑。今天农户养蚕的积极性来自于安泰公司,公司鼓励农户栽桑养蚕,给农户讲技术,对方格簇、省力化蚕台及嫁接桑苗等进行补助,从前的四边桑发展成了小桑园。

  信联社援手“龙头”

  为林小龙称道的安泰公司,是我省最大的集蚕桑生产、蚕茧收烘、缫丝出口、多种经营为一体的蚕桑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生产规模列全国第四。现在的“安泰”虽然声名赫赫,但在2000年初丝绸行业萧条的时候,其前身武胜县河东丝厂却严重亏损、资不抵债,与全县其他数家丝绸企业一样面临解体。武胜县是全省蚕桑基地县,蚕桑一直是该县农民增收的骨干产业,当企业解体无力收购蚕农的茧子时,全县蚕农丧失了养蚕信心,开始大面积毁桑。

  此时,以服务“三农”为己任武胜县农村信用联社独具慧眼,看准这一传统农业的比较优势和中国丝绸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在其他金融机构纷纷退出丝绸企业时,他们却用以资抵债的方式获得了河东丝厂的产权,并租赁承包给“安泰”公司。“安泰”接管河东丝厂后,信联社帮助企业健全各方面的制度,源源不断地注入发展资金。为确保资金的安全,联社对企业购、销活动采取由驻厂人员全程跟踪,坚持做到“钱出去,货回来,货出去,钱回来”,产品原料库驻厂人员与企业保管员双方加锁,产品原料进出双方必须到场,销售产品价款由驻厂人员监督划到企业在联社营业部开立的存款账户上归还贷款。

  截至今年5月,“安泰”在信用联社已累计贷款29700万元,累计还款23600万元,贷款余额为6100万元,目前,累计已支付信用联社利息为1217万元。

  “龙头”发展壮大 强力反哺蚕农

  随着2004年后丝绸行业的全面好转,“安泰”不仅弥补了以前的亏损而且实现了盈利,企业不断壮大,原料需求越来越旺。

  “我们开始反哺农户,对他们加大科技投入,以基地建设促进发展。”公司原料基地负责人刘世坤说,近年“安泰”在全县发展“千张特色村”28个,搞了4个蚕业合作社试点,积极推广“小蚕工厂化、大蚕省力化、簇具优良化”,提高了农户的养蚕效率。同时,公司投入资金对蚕农进行补贴:建一副省力化蚕台补助50元;建一口消毒池补助30元;嫁接桑苗成活一株补助0.05元;1元/个购进的纸板方格簇以0.3元/个卖给农户,每年出资近百万元支持农民栽桑养蚕。2006年,全县产鲜茧300多万公斤,农民养蚕收入达到了4800万元,4.2万蚕农仅此一项人均增收115元。“今年丝绸价格下滑,公司仍以高于定单保护价收购蚕农春茧,如果按以前的市场行情,公司可以少支付春茧价款80万元以上。”这是刘世坤给记者分析算帐后得出的结论。

  在公司的带动下,“公司 合作社 蚕农”、“公司 基地 农户”等行之有效的蚕桑发展模式在武胜县开花结果;建蚕桑科技园示范基地,引进优良蚕桑品种,向蚕农推而广之,一张蚕纸的单产提高到35—40公斤,较以前提高20公斤左右;全县蚕农由7年前的2万户发展到4万余户,桑苗成了全县最紧俏的农产品。

  目前,武胜31个乡镇共新建桑园20000多亩,培育年养蚕10张蚕种以上农户2500户,20张以上大户800户,与农民签订订单收购鲜茧120万公斤。(周金泉、文伟、李云)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查看所有评论新农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