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皮毛大王”的故事

时间:2009-04-28 17:18  来源:吉林日报  责任编辑:欣然
核心提示:毕业于双辽市职业中专畜牧兽医专业的王艳玲,先后到过许多大城市打工,当过小老板,经过几年的打拼,手中有了些积蓄。2002年,她回到家乡集凤村,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开始了肉牛饲养。
        毕业于双辽市职业中专畜牧兽医专业的王艳玲,先后到过许多大城市打工,当过小老板,经过几年的打拼,手中有了些积蓄。2002年,她回到家乡集凤村,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开始了肉牛饲养。

        但由于非典的影响,肉牛价格受到冲击,当年赔了20多万元。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几乎让她绝望。冷静下来的她,振作起来,四处筹集资金,准备东山再起。这次没有急于上项目,而是来到全国最大的皮毛市场——河北上村实地考察。发现养貉成本低,皮毛价格好,容易饲养等优点。2003年,她从河北引进300只种貉,并购买了有关资料,边饲养边研究。

  然而,理论和实践毕竟有差距。王艳玲在一次给种貉喂牛奶时,由于牛奶变质,导致大部分种貉发病。经过救治后,只剩下70多只。她又购进了100只种貉,260只银黑狐饲养。她汲取了以往的教训,对饲料、饮水、防疫等环节,她都严格把关。为更深入了解貉和狐的生活习性、繁殖规律,她守在饲养场观察、摸索、实践。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2年多的探索,她在实践中,琢磨透了狐、貉的饲养管理、配种、产仔、防疫等重要技术环节。2006年,貉出栏500只,每只貉年饲料成本150元,每张皮张售价在300元左右,每只纯收入达150元左右,狐出栏500只,每只狐年饲料成本180元,每张皮张售价在800元左右,每只纯收入可达600元左右,年纯收入40多万元。

  在王艳玲的带动下,集凤村有30多家搞起了狐、貉养殖。她比以前更忙了,不仅负责农户的养殖技术指导,而且还手把手教养殖户打针、喂药、取皮、防疫等技术。现在,她所扶持的养殖户除双辽本地,还辐射到辽源、四平等地。2007 年,由于皮张降价,一些养殖户失去了信心,她在鼓励养殖户的同时,多次去河北联系销路。经过多次洽谈,与需货方达成常年收购皮张的协议。销路畅通了,农户的后顾之忧解决了。但本村的王伟东等几个贫困户又成了她的牵挂,她把这几户找到一起,研究落实帮扶每户脱贫致富的计划。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主动将种貉借给他们,并声明:什么时候赚钱了,什么时候再将种貉归还。这几户在她的扶持下,很快发展起来。

  2007年是王艳玲收获的一年。她养貉、养狐收入突破了50万元,她帮助的农户也都收入万元以上。今年10月,她又帮助永加乡一养殖大户建起了养貉饲养场,并一次购进种貉1000只。她被双辽市授予“优秀养貉大户”的荣誉称号。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查看所有评论新农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