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赵务联:带富一方的“花鳖王”经验之谈

时间:2009-03-12 01:30  来源:防城港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核心提示:15年前,他在一家建筑公司摸爬滚打却一贫如洗。如今他依靠科技养殖花鳖,打造了十万山花鳖品牌,变成了带富一方的花鳖王,先后获得自治区和市的多项科技奖励。他就是现任上思县特种水产养殖协会会长,荣获2007年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称号的赵务联
15年前,他在一家建筑公司摸爬滚打却一贫如洗。如今他依靠科技养殖花鳖,打造了“十万山花鳖”品牌,变成了带富一方的“花鳖王”,先后获得自治区和市的多项科技奖励。他就是现任上思县特种水产养殖协会会长,荣获2007年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称号的赵务联。
  
赵务联是上思县思阳镇江平村人。创业之初,他也屡遭失败。经过多年的打拼和思索,他认真总结了开展淡水和特种水产养殖以来的经验教训,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搞养殖没有科学技术不成!并知道作为一名党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要以科技为支撑,才能走上致富路。这样他决心创办一个特种水产养殖场,开发花鳖的育苗、养殖和塘角鱼等本地鱼种的养殖项目,走开发本地资源科技养殖之路。为确保养殖成功,他动用了家里的所有积蓄,送三个子女到广西水产学院攻读淡水养殖专业,自己坚持订阅大量的科技书籍报刊,同时还走访水产部门的技术人员咨询有关疑难问题。为了掌握过硬技术,他买了电脑,上网寻求水产养殖技术资料和有关信息。当得知养鳖的经济效益要高出其它水产品几倍甚至几十倍时,他决心从这方面发展,以养鳖为主兼养其它淡水鱼种,与学成归来的子女一道探索研究淡水养殖中每个环节的难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水产养殖,水质是生产成功的关键,为了获取水质的第一手资料,他花了 6000多元买回一台高档水质分析仪,对养殖水体全面分析,有的放矢地对鳖、鱼疾病给予防治,为养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在鳖卵人工孵化上,他运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对孵化进行自动化管理,电子控温、自动通风、自动控湿,实现了全自动操作,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卵化成功率。高科技投入换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平均每亩水面年产值超过5万元,纯收入超过3万元,比常规淡水养鱼高出好几倍。同时,他注重在花鳖的品质上作文章,饲养只投田螺、蚯蚓,不投混合饲料、激素;防病治病只用中草药,不用西药,使花鳖的品质保持野生原味。2006年被自治区水产部门认定为无公害水产品产地。他培育出的十万山花鳖品牌被广西新计划、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交易会组委会评为广西名优新产品,产品在两广市场上畅销不衰,部分远销港澳地区,价格独占鳌头,产品供不应求。随着效益的不断提高,他办场的规模也越办越大,年纯收入也成倍增加,成了当地首屈一指的富裕户。
  
走上致富路的赵务联,心里想着周边的众乡亲还没有走出贫困线,而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科学技术意识淡薄。为此,在他的“小别墅”内办起了一个农技文化阅览室,添置课桌椅凳、购买订阅书籍报刊、大屏投影机、科学种养影碟片,供当地群众农闲和晚上前来读书看报、观看科教片,为提高周边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同时,他还应邀到附近乡镇、村党校或农技学校为党员、群众上淡水养殖技术课,或到养殖场现场讲授养殖管理和病害防治知识,把自己从网上、书籍、报刊上学到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群众,并免费提供相关资料。对贫困户和缺乏周转资金农户,他低价或无偿提供鳖苗和塘角鱼苗,几年来累计帮扶折合20多万元。在赵务联的帮扶下,村民赵汉华、岳赞等困难户在前几年建起了楼房,过上了富裕生活,成了当地闻名的富裕户。2003年以来,赵务联还投资公益事业,修了进村道路,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并使全村群众用上了自来水,资助赵金莎等五位因家庭困难面临失学的孩子完成学业。

为了使更多的农民享受科普“大餐”,依靠科技走上致富之路,赵务联于2006年组建了上思县特种水产养殖协会并任会长,吸纳本县周边养殖户加入协会,并向外发展到与他有多年业务往来的南宁、桂平、钦州、北海、凭祥以及广东、海南等地的养殖户。协会成立后,他组织本地会员和外地会员经常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带领本地会员到外地学习先进养殖技术,使会员拓宽科技养殖视野,增强发展特种水产养殖业的信心。协会还实行“三统一”(统一供应种苗、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形成一个以协会为中心大力发展特种水产养殖的网络。目前该协会发展中心会员80多户300多人,养殖水面850亩,会员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0000元。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查看所有评论新农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