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鳖、龟血簇虫病防治
时间:2008-12-29 14:22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
血簇虫病是由血簇虫寄生引起的疾病。血簇虫是一种孢子虫,属真球虫目、血族虫科。血簇虫寄生在鳖、龟的血细胞、肝细胞和枯否氏细胞内,并进行繁殖。
(一)病原
血簇虫。据柴建原等(1990年)报道,在我国的鳖、龟体内已发现有6种血簇虫。现以中华血簇虫为例,在中华鳖体内,分3个阶段:
①在肝枯否氏细胞内成熟的组织内裂殖体呈卵形或球形,大小为17.92-18.24微米×14.84-15.24微米,产生15-20个裂殖子,裂殖子呈短棒状。
②在深部血中的裂殖体增殖发生在肝血窦的红细胞内,裂殖体有X型及Y型,两者的大小和形状相近,均呈柱状;X型裂殖体产生1 4-18个小裂殖子,呈楔形;Y型裂殖体产生4-8个大裂殖子,呈棒形。雌配子母细胞呈肾形,雄配子母细胞呈逗点状,后端有1小尾巴。
③在外周血细胞内的初期裂殖体呈宽肾形,产生6-12个裂殖子,裂殖子呈香蕉形;中期裂殖体产生6-10个裂殖子;晚期裂殖体产生2个裂殖子。配子母细胞来源于Y型裂殖子,营养体是由上一代裂殖子向下一代裂殖体发育的中间时期。中华鳖是中华血簇虫的中间宿主。
鳖穆蛭是中华血簇虫的终末宿主,当鳖穆蛭吸食病鳖的血液后,中华血簇虫就在蛭的消化道内发育,包括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两个阶段。配子生道的特点是两性配子母细胞先融合,然后才进行配子分化,产生4个雄配子核,其中1个核与雌配子核受精,形成合子核。孢子生殖以单核卵囊的核分裂开始,最后形成8个裸子孢子的成熟卵囊,并解体释放出子孢子。
(二)流行情况
据柴建原等(1990)报道,解剖检查248只中华鳖、40只乌龟、25只黄缘闭壳龟和2只平胸龟,只是在平胸龟(因只检查2只)中未找到血簇虫,其余的3种鳖、龟中都有血簇虫寄生,其中中华鳖的感染率为83.9%,感染强度为19.7%(感染强度以1 000个红细胞中被感染的红细胞数计算)。每年的5-9月,血簇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表现出高峰,这是由于宿主的活跃运动和血簇虫旺盛的裂体增殖的结果。虽然目前尚无引起鳖、龟大量死亡的病例报道,但随着鳖、龟养殖业的发展,如不加注意,很可能将成为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
(三)症状
目前感染强度尚不高,最高的仅19.7%,所以外表看不出症状,从血液染色片可见,被感染的红细胞内常挤满了血簇虫,红细胞的核被挤到一边,细胞严重膨大、变形,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当血簇虫在红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时,会造成红细胞大量解体,外周血中出现许多幼红细胞,这是一种代偿性增生。白细胞表面常能看到许多伪足状突起,表明其生理活动的增强。
(四)诊断
取病鳖、龟的血液进行涂片,用詹姆萨染色或苏木精、伊红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检查。
(五)预防措施
(1)消除池底过多淤泥,并进行消毒。
(2)发现鳖、龟体表有鱼蛭寄生,应及时用老丝瓜蕊吸足猪血,待血凝固后放入池中诱捕鱼蛭,并将鱼蛭压死(详见鱼蛭病防治)。
(六)治疗方法
尚未进行研究。
(一)病原
血簇虫。据柴建原等(1990年)报道,在我国的鳖、龟体内已发现有6种血簇虫。现以中华血簇虫为例,在中华鳖体内,分3个阶段:
①在肝枯否氏细胞内成熟的组织内裂殖体呈卵形或球形,大小为17.92-18.24微米×14.84-15.24微米,产生15-20个裂殖子,裂殖子呈短棒状。
②在深部血中的裂殖体增殖发生在肝血窦的红细胞内,裂殖体有X型及Y型,两者的大小和形状相近,均呈柱状;X型裂殖体产生1 4-18个小裂殖子,呈楔形;Y型裂殖体产生4-8个大裂殖子,呈棒形。雌配子母细胞呈肾形,雄配子母细胞呈逗点状,后端有1小尾巴。
③在外周血细胞内的初期裂殖体呈宽肾形,产生6-12个裂殖子,裂殖子呈香蕉形;中期裂殖体产生6-10个裂殖子;晚期裂殖体产生2个裂殖子。配子母细胞来源于Y型裂殖子,营养体是由上一代裂殖子向下一代裂殖体发育的中间时期。中华鳖是中华血簇虫的中间宿主。
鳖穆蛭是中华血簇虫的终末宿主,当鳖穆蛭吸食病鳖的血液后,中华血簇虫就在蛭的消化道内发育,包括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两个阶段。配子生道的特点是两性配子母细胞先融合,然后才进行配子分化,产生4个雄配子核,其中1个核与雌配子核受精,形成合子核。孢子生殖以单核卵囊的核分裂开始,最后形成8个裸子孢子的成熟卵囊,并解体释放出子孢子。
(二)流行情况
据柴建原等(1990)报道,解剖检查248只中华鳖、40只乌龟、25只黄缘闭壳龟和2只平胸龟,只是在平胸龟(因只检查2只)中未找到血簇虫,其余的3种鳖、龟中都有血簇虫寄生,其中中华鳖的感染率为83.9%,感染强度为19.7%(感染强度以1 000个红细胞中被感染的红细胞数计算)。每年的5-9月,血簇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表现出高峰,这是由于宿主的活跃运动和血簇虫旺盛的裂体增殖的结果。虽然目前尚无引起鳖、龟大量死亡的病例报道,但随着鳖、龟养殖业的发展,如不加注意,很可能将成为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
(三)症状
目前感染强度尚不高,最高的仅19.7%,所以外表看不出症状,从血液染色片可见,被感染的红细胞内常挤满了血簇虫,红细胞的核被挤到一边,细胞严重膨大、变形,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当血簇虫在红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时,会造成红细胞大量解体,外周血中出现许多幼红细胞,这是一种代偿性增生。白细胞表面常能看到许多伪足状突起,表明其生理活动的增强。
(四)诊断
取病鳖、龟的血液进行涂片,用詹姆萨染色或苏木精、伊红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检查。
(五)预防措施
(1)消除池底过多淤泥,并进行消毒。
(2)发现鳖、龟体表有鱼蛭寄生,应及时用老丝瓜蕊吸足猪血,待血凝固后放入池中诱捕鱼蛭,并将鱼蛭压死(详见鱼蛭病防治)。
(六)治疗方法
尚未进行研究。
←浏览更多技术文章请点击左侧的导航条相关技术文章...
- 1.鳖必康
- 2.鳖池的建造
- 3.冬季养鳖加温三法
- 4.稚龟培育管理的八种方法
- 5.养殖“杂交龟”须谨慎
- 6.乌龟养殖 新技术
- 7.防止金钱龟产沙壳蛋与软壳蛋
- 8.如何让龟度初春
- 9.如何选购野生鳖
- 10.如何选择亲鳖
- 11.冬眠龟饲养管理
- 12.养苏卡达龟情趣多
- 13.怎样选种鳖
- 14.饲养乌龟注意的要点
- 15.红闭壳龟及其人工养殖技术
- 16.提高龟卵孵化率六要点
- 17.北美鳄龟幼龟培育技术
- 18.饲养成鳖的几个技术要素
- 19.龟溺水
- 20.黄喉拟水龟庭院生态养殖技术
更多案例...看看致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