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丝黑穗病
时间:2008-12-12 15:53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
症状 病株矮于健株。发病初期病穗穗苞很紧,下部膨大,旗叶直挺,剥开可见内生白色棒状物,即乌米。苞叶里的乌米初期小,指状,逐渐长大,后中部膨大为圆柱状,较坚硬。乌米在发育进程中,内部组织由白变黑,后开裂,乌米从苞叶内外伸,表面被覆的白膜也破裂开来,露出黑色丝状物图及黑粉,即残存的花序维管束组织和病原菌冬孢子。叶片染病 在叶片上形成红紫色条状斑,扩展后呈长梭形条斑,后期条斑中部破裂,病斑上产生黑色孢子堆,孢子量不大。该病在辽宁、吉林、山西发生普遍且严重。
病原 Sphacelotheca reiliana (Ktllln.) Clint.异名Sorosporium reiliaum(Ktlhn.) Mc.Alp.称高粱丝轴黑粉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冬孢子球形至卵圆形,暗褐色,壁表具小刺,大小10―15×9―13(um)。初期冬孢子常30多个聚在一起,后形成球形至不规则形的孢子团,大小50一70um,但紧密,成熟后即散开。孢子堆外初具由菌丝组成的薄膜,后破裂冬孢子散出。冬孢子需经生理后熟才能萌发,在32―35℃,湿润条件下处理30天,萌发率明显提高。病菌在人工培养基上能生长。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病以种子带菌为主。散落在土壤中的病菌能存活1年,冬孢子深埋土内可存活3年。散落于土壤或粪肥内的冬孢子是主要侵染源。冬孢子萌发后
以双核菌丝侵入高粱幼芽,从种子萌发至芽长1.5cm时,是最适侵染期。侵入的菌丝初在生长锥下部组织中,40天后进入内部,60天后进入分化的花芽中。该病是幼苗系统侵染病害。病菌有高粱、玉米两个寄主专化型。高粱专化型主要侵染高粱,虽能侵染玉米,但发病率不高。玉米专化型只侵染玉米,不能侵染高粱。中国已发现3个生理小种。土壤温度及含水量与发病密切相关。土温28℃、土壤含水量l5%发病率高。春播时,土壤温度偏低或覆土过厚,幼苗出土缓慢易发病。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目前生产上抗丝黑穗病的
杂交种有:黑杂34、黑杂46、齐杂1号、晋杂5号、忻杂5号、忻杂7号、冀杂1号、辽杂4号、辽饲杂2号等。抗病亲本有黑龙14A、7152A、吉农105A等。(2)大面积轮作 与其它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能有效地控制该病发生,是经济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3)秋季深翻灭菌 可减少菌源,减轻下一年发病。(4)种子处理 ①温水浸种。用45―55℃温水浸种5分钟后接着闷种,待种子萌发后马上播种,既可保苗又可降低发病率。②药剂拌种。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g拌1kg高粱种,防效优异。也可用50%萎锈灵粉剂358拌5kg种子,拌种后播种。(5)适时播种,不宜过早。提高播种质量,使幼苗尽快出土,减少病菌从幼芽侵入机会。(6)拔除病穗,要求在出现灰包并尚未破裂之前进行,集中深埋或烧毁。
病原 Sphacelotheca reiliana (Ktllln.) Clint.异名Sorosporium reiliaum(Ktlhn.) Mc.Alp.称高粱丝轴黑粉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冬孢子球形至卵圆形,暗褐色,壁表具小刺,大小10―15×9―13(um)。初期冬孢子常30多个聚在一起,后形成球形至不规则形的孢子团,大小50一70um,但紧密,成熟后即散开。孢子堆外初具由菌丝组成的薄膜,后破裂冬孢子散出。冬孢子需经生理后熟才能萌发,在32―35℃,湿润条件下处理30天,萌发率明显提高。病菌在人工培养基上能生长。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病以种子带菌为主。散落在土壤中的病菌能存活1年,冬孢子深埋土内可存活3年。散落于土壤或粪肥内的冬孢子是主要侵染源。冬孢子萌发后
以双核菌丝侵入高粱幼芽,从种子萌发至芽长1.5cm时,是最适侵染期。侵入的菌丝初在生长锥下部组织中,40天后进入内部,60天后进入分化的花芽中。该病是幼苗系统侵染病害。病菌有高粱、玉米两个寄主专化型。高粱专化型主要侵染高粱,虽能侵染玉米,但发病率不高。玉米专化型只侵染玉米,不能侵染高粱。中国已发现3个生理小种。土壤温度及含水量与发病密切相关。土温28℃、土壤含水量l5%发病率高。春播时,土壤温度偏低或覆土过厚,幼苗出土缓慢易发病。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目前生产上抗丝黑穗病的
杂交种有:黑杂34、黑杂46、齐杂1号、晋杂5号、忻杂5号、忻杂7号、冀杂1号、辽杂4号、辽饲杂2号等。抗病亲本有黑龙14A、7152A、吉农105A等。(2)大面积轮作 与其它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能有效地控制该病发生,是经济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3)秋季深翻灭菌 可减少菌源,减轻下一年发病。(4)种子处理 ①温水浸种。用45―55℃温水浸种5分钟后接着闷种,待种子萌发后马上播种,既可保苗又可降低发病率。②药剂拌种。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g拌1kg高粱种,防效优异。也可用50%萎锈灵粉剂358拌5kg种子,拌种后播种。(5)适时播种,不宜过早。提高播种质量,使幼苗尽快出土,减少病菌从幼芽侵入机会。(6)拔除病穗,要求在出现灰包并尚未破裂之前进行,集中深埋或烧毁。
←浏览更多技术文章请点击左侧的导航条相关技术文章...
- 1.高粱新品种介绍
- 2.高粱霜霉病
- 3.高粱新品种 “泸糯9号”
- 4.高粱新品种――铁杂16号
- 5.高产抗病高粱新品种“晋杂20号”
- 6.辽杂10号一一个高科技高粱杂交种
- 7.高粱镶刀菌穗腐病
- 8.家庭制高粱饴糖
- 9.新品介绍-“两糯一号”高粱
- 10.高粱低温冷害
- 11.高粱细菌性红条病
- 12.高粱高产栽培技术
- 13.能长出甜高粱生产燃料乙醇用的高粱新品种问世
- 14.青壳洋高粱
- 15.高粱细菌性斑点病
- 16.高粱间红苕增种冬大豆技术
- 17.高产优质高粱新品种“锦杂100”
- 18.酿酒型高粱杂交种辽杂18号
- 19.新兴的饲料植物甜高粱
- 20.新品介绍----“两糯一号”高粱
更多案例...看看致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