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纹枯病
时间:2008-12-12 15:53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
症状 该病在北方及台湾发生普遍,杂交高粱较严重,华中、西南也有发生。主要为害叶鞘,也可为害叶片。发病后在近地面的茎秆上先产生水浸状病变,后叶鞘上产生紫红色与灰白色相间的病斑。在生育后期或天气多雨潮湿条件下,病部生出褐色菌核。该病也可蔓延至植株顶部,对叶片造成为害。发病重的植株提早枯死。茎基部叶鞘染病初生白绿色水浸状小病斑,后扩大成椭圆形、四周褐色、中间较浅的病斑。叶片染病呈灰绿色至灰白色云状斑,多数病斑融合成虎斑状,致全叶枯死。湿度大时叶鞘内外长出白色菌丝,有的产生黑褐色小菌核。
病原 Rhizoctonia solani Kuhn AG-l-IA和AG-5两个菌丝融合群,据华北分离AG-1-IA菌丝融合群占77%,AG-5菌丝融合群占l9.2%,AG-4占3.8%。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cucumeris (Frank) Donk.称瓜亡革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菌丝生长温限7―40℃,适温26―32℃。菌核在26―32℃和相对湿度95%以上时,经10―12天即可萌发产生菌丝。菌丝生长适宜pH5.4―7.3。相对湿度高于85%时,菌丝才能侵入寄主。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防治方法 参见玉米纹枯病。
病原 Rhizoctonia solani Kuhn AG-l-IA和AG-5两个菌丝融合群,据华北分离AG-1-IA菌丝融合群占77%,AG-5菌丝融合群占l9.2%,AG-4占3.8%。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cucumeris (Frank) Donk.称瓜亡革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菌丝生长温限7―40℃,适温26―32℃。菌核在26―32℃和相对湿度95%以上时,经10―12天即可萌发产生菌丝。菌丝生长适宜pH5.4―7.3。相对湿度高于85%时,菌丝才能侵入寄主。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防治方法 参见玉米纹枯病。
←浏览更多技术文章请点击左侧的导航条相关技术文章...
- 1.高产抗病高粱新品种“晋杂20号”
- 2.高粱细菌性斑点病
- 3.新兴的饲料植物甜高粱
- 4.高粱新品种介绍
- 5.高粱新品种 “泸糯9号”
- 6.酿酒型高粱杂交种辽杂18号
- 7.新品介绍-“两糯一号”高粱
- 8.能长出甜高粱生产燃料乙醇用的高粱新品种问世
- 9.高粱新品种――铁杂16号
- 10.新品介绍----“两糯一号”高粱
- 11.高粱镶刀菌穗腐病
- 12.高粱霜霉病
- 13.高粱间红苕增种冬大豆技术
- 14.高粱低温冷害
- 15.辽杂10号一一个高科技高粱杂交种
- 16.青壳洋高粱
- 17.高粱细菌性红条病
- 18.家庭制高粱饴糖
- 19.高产优质高粱新品种“锦杂100”
- 20.高粱高产栽培技术
更多案例...看看致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