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网首页

大学生许坤:小小“鹅司令”的创业经

发布于:2009-05-08 12:12  来源:扬州日报

        1981年出生的许坤,在邗江区公道镇算得上是一个名人,乡里乡亲照面喜欢喊他“坤子”,一是因为他年轻,二是因为他亲手创办的宝林鹅业合作社拉近了和村民的距离,不少村民在他的帮助下都致了富。 

        “放鹅郎”成“鹅司令” 

        2001年,从泰州畜牧学校毕业时,许坤才21岁,经营种鹅孵化场的许坤的父亲开始谋划许坤的未来,当地的兽医站成为首选。“在那里工作了好几个月,然而2003年的非典改变了我的人生方向。”受非典影响,活鹅市场急剧萎缩,1万只鹅苗囤积了一半。许坤看着整日愁眉不展的父亲,他坚定地说:“鹅苗卖不掉,我们就自己养。”家人安排好的就业路径,就这样在许坤的坚持下彻底掉了个头。 

        “好好的工作不做,却喜欢做放鹅郎,中专真是白上了。”世人的眼光不仅没有让许坤退却,反而更激起了他的信心。许坤一下子拿下村里的200多亩荒地,迅速扩大养鹅规模,第一年他就成了村里的养鹅状元。 

        看着成千上万只鹅在修整一新的空地上放养,许坤悬着的心放下了,可同时也碰到另一个难题。虽然他学习的是兽医专业,但毕竟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开始的时候,他养的鹅成活率只有50%,许坤心疼不已,下决心要提高自己的养鹅技术。 

        许坤找来病鹅,先是请农学院的专家来诊断,自己在旁边学,后来自己进行解剖,很快掌握了防疫、用药等各种技术。“这么多只鹅,我一眼就能看出哪几只鹅生病了。”现在许坤成了村里的“鹅司令”,只要哪家鹅病了,肯定会找他去治。 

        【感言】干一件事总是开头难,只有认定目标、认准方向,不管前面的困难有多大、路有多曲折,都要坚定信心走下去。 

        “百姓不敢买鹅,我就不卖” 

        2004年的一场禽流感对养鹅的人来说不亚于一场“地震”,许多人谈鹅色变,价格是一落千丈,市场销路成了问题。而就在这一年,许坤却投入资金建设了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大鹅棚,一次就养了4万多只鹅,看到快要长成的鹅却没人要,家里人像是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然而,许坤却并没有慌,“老百姓不敢买鹅,我就不卖。”许坤租了一个冷库,把成鹅宰杀后冷冻了起来。 

        禽流感过后,家禽生产遭受重创,市场上鹅一下子供不应求,之前每只鹅20多元的市场价上涨到54元,这时,许坤把鹅大批地销往农贸市场,扣掉冷库租赁费用,这次他赚了10多万。 

        经受住了禽流感的冲击,如今,许坤的鹅场已经扩大到1000亩,看到许坤的事业越做越大、越做越有气魄,村里人都竖起了大拇指:真是行行出状元! 

        【感言】创业必须有市场意识,市场经常是一个曲线,有低潮也有高峰,只有危中寻机,才能把握住市场机遇。 

        为村民创造3000多万产值 

        经过自己的努力,许坤把鹅业做大了,但他并没有忘记乡亲,没有忘记社会,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乡里乡亲加入到养鹅的大军。 

        “坤子,最近手头紧,鹅苗钱等出鹅再还你。”“家里没有鹅饲料了,先借几包饲料用用。”在许坤的带领下,周围的村民也开始养鹅,不管是谁,如果遇到养鹅上的任何问题,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许坤,而许坤也总是想方设法为大家解“燃眉之急”。 

        为了让更多的村民通过养鹅致富,2007年由许坤牵头的宝林鹅业合作社成立了,许坤担任总经理,他知道肩上的担子不轻,除了为大家提供养殖技术外,还千方百计找市场、找销路,目前已经有56户养鹅户加入合作社,一年可养殖40多万只鹅,可为村民创造3000多万元的产值,村民们称赞道,是许坤带领大家走上了致富路。 

        【感言】一个人致富不是富,只有大家一起富了社会才能进步,每个创业者都要有社会责任,用自己的行动实现自己的价值。

 

相关新闻:
24小时新农网新闻排行:

 

 

返回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