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了解鹅特性 才能防鹅病

时间:2009-06-21 01:13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老病未除新病又增 过去传统养鹅,鹅的传染病只有小鹅瘟、鹅的鸭瘟
    老病未除 新病又增

    过去传统养鹅,鹅的传染病只有小鹅瘟、鹅的鸭瘟病、出败、副伤寒、大肠杆菌病、流行性感冒等几种。而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生态环境恶化,食物链的变化和不规范的规模养殖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如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鹅副粘病毒病、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禽流感、鹅鸭疫、里墨氏杆菌病等。老的传染病继续存在,新的传染病又不断发生。这些鹅病危害很大,但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防治不力,导致鹅病年复一年,有增无减,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鹅病为何会增多

    我国是传统养鹅大国,而不是现代养鹅强国。在鹅业生产经营上,经常出现不科学、不规范、无章法制约的情况。我国的养鹅业是以千家万户小生产经营为特征的。目前尚无鹅的饲养标准,绝大部分农户是随意喂料,或用鸡、猪的饲料喂鹅。这样必然出现营养失衡、过剩或不足,导致机体生理代谢功能失调,降低生活力和免疫力,从而引发疾病。特别是喂猪或鸡的配合饲料,因其中都掺入人工合成添加剂,对鹅来况可能有反作用。

    目前规范的或比较规范的种鹅场极少,雏鹅大约95%以上来自散养的普通成年鹅所产的蛋,由普通孵坊孵化的。这些所谓的“种鹅”基本或根本不免疫接种,具孵化的雏鹅,也是基本或大都不免疫,后天首次免疫也多为空白。在无防疫和检疫疏漏的情况下,苗鹅、商品鹅、“种鹅”大量异地调运,活鹅市场混乱,病鹅乱宰乱卖现象严重,病死鹅不作无害化处理,污染的场地、水源、饲料和相关用具不按规定进行消毒等等,最终导致传染病的循环往复,绵延不断。

    鹅用生物制品,品种单一,产量少,供应面更小。例如,全国只有少量小鹅瘟疫苗间断供应,抗小鹅瘟血清很少,鹅副粘病毒病的生物制品更少。这也是一些烈性传染病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

    鹅的饲养和鹅病防治的试验研究设施,以及比较规范的规模养鹅场极少,养鹅的科技人员奇缺。养鹅者绝大多数是个体农民,科技文化水平较低,不讲适度规模,仅凭传统养鹅经验养鹅。如养鹅场舍布局不合理,鹅、畜、人距离近,设施过于简陋,饲养管理粗放,不合理分群,饲养密度大,环境卫生状况较差等。此外,一般都不按免疫程序给鹅群进行免疫接种,大部分养鹅场舍基本没有消毒、隔离措施。凡此种种,都为鹅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创造了条件。

    动物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机体正常生理代谢机能失衡或体内外环境失调,引起异常状态的反应。就养鹅来说,若不能按照鹅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特点,进行科学的饲养与管理,背离了鹅的实际需要,就会引起生理活动失衡,进而引发疾病。人们常说:“鹅好养,雏难育。”难在哪里?难在育雏人员没有按照雏鹅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特点进行科学的养育,造成病害多,死亡率高等恶果。

    雏鹅生性有“九怕”,即怕热闷出汗脱水,怕贼风直吹,怕挤压,怕潮湿,怕惊吓,怕霉菌,怕有害气体,怕药物刺激,怕吃干粉料。特别是脱水、感冒、降低免疫力,会引发很多疾病。在高湿(70%以上)的环境中,尤其是在高温(40℃以上)高湿,或低温(25℃以下)高湿的环境中,雏鹅的正常生理代谢机能发生障碍,引起疾病。这样,就会引起大量伤亡和弱残鹅增多。给雏鹅铺垫霉变的垫料,饲喂霉变的饲料,随意喂服痢特灵、磺胺类、抗生素等药物,都会引起霉菌性肺炎和药物中毒事件,造成严重损失。

    鹅还具有喜吃素厌吃荤,既爱戏水洗毛,又喜干厌湿,耐寒怕热,喜净怕脏,喜静怕闹,喜群居怕孤独,喜松散怕拥挤,生活比较规律等特性和特点。只有按照这些固有的特性和特点,有针对性的饲养和管理,才能使其健康地生长发育成长。反之,必然导致生长发育受阻,生活力、抗病力降低,引发疾病和死亡。

    控制鹅病的对策

    提高认识,改变观念。不能认为鹅的抗病力强,粗放养鹅不会闹病。鹅是在粗放条件下驯化的,确实具有比较强的抗逆性和生活力。但是也必须认识到,鹅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机能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但是这种内因变化极其缓慢;而迅速变化的外因条件与极慢的内因变化不协调,就必须产生矛盾,就会引发疾病。因此,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按照鹅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特点进行科学的饲养和管理。

    先求知,后养鹅。遗传因素与环境条件相协调,即优良品种与优良的饲养管理条件协调一致,才能养好鹅。这就应该了解鹅具有哪些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特点,再根据其特性特点制定饲养管理措施。同样,要想鹅不生病,首先要知道鹅为什么要生病。例如,鹅传染病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病原微生物,二是病原微生物侵入鹅体的途径,三是容易被感染的鹅。根据这三个条件,制定综合防制措施,严格进行消毒、隔离、免疫接种,传染病就一定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再如,鹅的病毒性传染病,除了采用专用生物制品能获得有效控制之外,药物治疗是很难奏效的。目前,真正能杀灭病毒的药物还很少,而且用药时间长,费用高,副作用也大。而细菌性传染病则不同,很多药物都能杀灭它。所以,鹅的细菌性传染病采用生物制品适时免疫和有针对性地实施药物防治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总之,盲目养鹅是危险的。

    严格执行“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鹅为群居饲养,一旦发病,就会迅速传播,难以控制。因此,必须自觉地严格执行“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坚决不养不了解免疫底系的和不免疫的苗鹅。认真搞好饲养管理,满足鹅的营养需要,增强体质和抗病力,切实搞好环境卫生、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防患于未然。

    实施鹅业产业化工程 组建龙头企业,按照龙头企业+基地+养户+科技的模式,实行统一供应优质苗鹅,统一种草供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回收产品销售,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这样,包括鹅病防治在内的整个产业问题都会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