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人兽共患的慢性细菌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周期性弛张热或长期波状热、妊娠母貂流产,仔貂弱生,周龄内死亡率高,公貂个别出现睾丸炎、配种能力下降等。
【病原】本病是布鲁氏菌属的羊型、猪型、牛型病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布鲁氏菌是一种长1~2微米、宽0.5微米,能运动、不产生芽胞的球杆菌。在较陈旧的培养基中,有时一端膨大成棒状,因此有些学者把它列于棒状杆菌属.
【流行病学】该病主要是由饲料感染,特别是生喂牛、羊内脏及下脚料、乳制品等,是比较危险的,水貂等经济动物时有散发流行本病,成年貂感染率较高,幼貂发病率较低。
流产母貂排出的恶露分泌物和胎儿,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布鲁氏菌病,除经消化道和接触传染外,通过染病公貂的精液也可发生传染。
【临床症状】潜在经过是毛皮动物患此病的主要特征,母貂主要表现流产,体温升高,或产弱仔,食欲下降,个别出现化脓性结膜炎。
【病理解剖变化】妊娠中后期死亡的母貂,子宫内膜有炎症,或糜烂的胎儿。外阴有分泌物附着、淋巴结和脾脏肿大。
其他器官表现充、出血,公貂个别的出现睾丸炎。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是淋巴样细胞和多核细胞增生。
【诊断】经济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比较困难因为本病缺乏特征性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变化亦不明显,细菌学检查具有现实意义。
【治疗】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只有通过血清学方法检出阳性动物、结合冬季取皮淘汰,自群净化。
【预防措施】严格执行兽医卫生防疫制度,禁止布鲁氏菌病阳性动物进场。来源不清的肉类及副产品不喂,或经高温无害处理后方可饲喂。
貂的布鲁氏菌病
发布时间:2010-06-07 来源:中国皮毛信息网
摘要:本病是人兽共患的慢性细菌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周期性弛张热或长期波状热、妊娠母貂流产,仔貂弱生,周龄内死亡率高,公貂个别出现睾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