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种质有助于我国培育优良大豆品种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邱丽娟课题组利用分子手段,证明了国外引进品种在我国大豆品种选育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这是邱丽娟发表于《作物学报》的学术论文观点。
据统计,在我国1923~1995年育成的651个大豆品种中,仅利用日本大豆十胜长叶就育成了52个品种,利用美国大豆Amsoy育成了19个品种。该研究对十胜长叶和Amsoy及其育成的部分大豆品种进行分析,发现这两个国外品种的利用,增加了我国大豆的等位基因类型,丰富了我国大豆品种的基因型和遗传基础。
该研究还对我国大豆和国外大豆进行了比较,发现相同的等位基因在两者中出现的频率差别很大,推测是由于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人工选择,使大豆在适应当地生产和生态条件的同时,形成了适应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丰富基因型。在我国大豆品种分析时还发现来自不同省份的大豆差异也较大,说明即便在很小的地域范围内,我国大豆在遗传背景上也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这与我国是大豆起源地有直接关系。研究还指出,虽然都是以同一个国外大豆作为亲本之一育成的品种,但不同品种所利用的国外大豆中的基因并不相同,而且国外大豆种质中仅有29.13%的特有等位基因得到利用。
我国大豆的育种实践证明,利用国外种质培育适合我国栽培大豆的优良品种是可行的。世界大豆主产国大豆的发展史更是大豆引种利用的成功典范:美国从19世纪80年代发现适于种植从中国引进的大豆,到20世纪50年代,其大豆产量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而其育成品种80%的基因来自10个从中国、韩国等引进的大豆品种;巴西1882年引进第一个大豆品种,1941年开始第一次商品化生产,2003年其大豆总产已超过美国,位列世界第一,而巴西的大豆资源全部来自美国。
我国从世界各国引进了2000余份大豆品种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大豆育种中,仅利用了其中不到100份的引进品种。本研究为国外品种的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广泛利用国外大豆中尚未被利用的基因,对拓宽我国大豆品种遗传基础,培育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 相关新闻导读...
- “晋遗30号”大豆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2009-03-02 14:36:36
- “中黄35”创大豆高产纪录2008-02-13 11:09:43
- 研究表明90%大豆农家品种面临消失2007-12-21 11:00:24
- 热点新闻关注...
- 食用油涨价:大豆被“绑架”的苦果?2009-05-26 09:19:29
- 警惕大豆危机撬动粮食安全2009-04-29 09:14:41
- 组图:食用油涨势难止 引爆物价齐涨?2009-05-20 16:35:16
- 低价洋大豆冲击:国产大豆产业链面临严重萎缩2009-05-15 15:37:00
- 洋大豆寒流来袭 拯救国内大豆产业刻不容缓2009-05-27 09:39:39
- 大豆保卫战引发激辩:要不要发展转基因大豆2009-05-20 09: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