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豆定价权未来五年继续旁落
粮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行业,“粮食安全”也是一个宏大命题,自从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后,中国农业对外资开放,“狼来了”的呼声遍起。七年之后重新检视,外资在中国“种粮”颇见成效,对本土企业的冲击波亦不可小觑,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社会福利得到整体提高,消费者从中受益。
事实上,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外资已经在中国沿着农业产业链进行全面“渗透”,从种子、收购,到加工、销售诸多环节,都可隐约见到国际资本大鳄的背影。外资是否会操纵中国粮价?中国的“粮食安全”是否会受到威胁?本报记者顺着大豆(4039,19.00,0.47%,吧)和玉米(1680,1.00,0.06%,吧)这两个主要粮食品种,赶赴东北的农业主产区,深入农户进行调查采访,对话国际种业巨头,并倾听多位专家学者的观点,试图对外资在中国“种粮”给出一个客观、公允的评价。
黑龙江省海伦市,今年大豆丰收已成定局,但是在这个“中国优质大豆之乡”,豆价会不会上演去年的“过山车”行情,豆农、收购商、政府主管部门心里都没“谱”。2003年以后,大豆定价权已经落入大洋彼岸之手,海伦的豆农只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在海伦市共祥村的村口,十几个村民把记者围在中间,讲到去年豆价的“过山车”行情,言语间有一些向往,也有几分无奈。
2007年9月到2008年春节前后,海伦大豆收购价从最低的1.6元一斤扶摇直上涨到3元一斤,随后一路下挫到现在的2元一斤,最低价与最高价之间相差近一倍。
9月份,共祥村早熟的大豆已经开始上市。村民李国锋说:“现在收购价一天一变。昨天还是2元一斤,今天已经变成1.85元一斤。”
谁是豆价“过山车”的幕后之手?
谁是幕后推手
村民们说也看电视上的豆价行情,不过豆价还得由豆贩子说了算,路春江这样解释:“你看啥呀?(电视)上面说3元钱一斤,他最高给你8毛钱一斤,你卖不卖?不卖没人收购,你不能拿回家喂猪。8毛你也得卖给他。”
在豆农与豆贩子的博弈中,豆价的主导权掌握在豆贩子手里。豆农可以待价而沽,不过很难长时间捂着不卖,大部分豆农需要把买种子、化肥、农药的贷款还掉,豆农赵连滨说:“种一垧地(1公顷)需要贷款5000元,利率是1分5厘,贷款期限一般是半年,到11月他就开始找你还钱了,还不了钱要交的滞纳金很贵,5%,时间越长要还的钱越多,所以豆价再低,有时候你也得把豆子卖出去。”如果家里有孩子上学,要用钱的地方很多,豆农除了把豆子卖给收购商别无选择。
在豆农面前,收购商是强者,在市场面前,收购商则自称是弱者。秦海的大豆收购站就在共祥村边上,听到记者要采访,秦海连连摆手,“没什么好采访的,我怕记者。”老秦边走边退。老秦去年开始做大豆收购的生意,主要销往北京,他说去年亏了2万多,豆价不是他说了算,北京那边的价格每天都不一样,他收豆子的价格也只能跟着变。
王启贵的收购站则积压了200~300吨大豆,这些大豆是去年每斤卖2.9元的时候收进来的,现在卖价最高2.1,每斤至少亏0.8元。他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进口大豆太多,造成豆价不稳,国产大豆积压。
共祥村村民说,今年风调雨顺,大豆丰收已经没有疑问,村里一垧地应该能收5000斤,好的可以收到6000斤,然而什么时候卖豆子?什么价格卖出去?对于这些问题,共和镇的豆农和收购商都没有把握,都在观望,实际上,同样没有把握的不止是海伦,实际上整个东北,乃至于整个国内大豆产业都是如此,大豆定价权已经旁落他人久矣。
进口大豆占“半壁江山”
中华油脂网信息主编郭清保表示,大豆市场是我国开放最早的农产品(15.80,0.62,4.08%,吧)市场之一,根据WTO准则,2001年以后,我国大豆市场大门被彻底打开,国际市场的大豆疯狂地涌入国内市场,大豆进口也在2003年首次突破2000万吨,超过国产大豆产量。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豆产量排名世界第四,大豆加工和消费量居世界第二,是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自1996年起,我国由大豆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2007年,大豆进口量高达3082万吨,比2000年的1042万吨增加1.95倍,年均增长16.7%。大豆进口依存度从2000年的48.1%,增至2007年的78.7%。
进口大豆大量涌入国内市场的同时,使得国内大豆种植效益日益下降,农民种豆积极性降低,大豆种植面积持续下滑。发改委的文件称,国内大豆产量从2004年的1740万吨历史最高水平逐年降低到2006年的1500万吨左右,2007年产量继续下降,国内大豆产需缺口不断扩大。郭清保认为,正是在进口大豆超过国产大豆的2003年,外资控制了中国大豆的定价权,而这种控制在五年内都将难以改变。
发改委预计2010年、2012年和2015年,我国大豆产量将分别达到1700万吨、1796万吨和1950万吨。
即便增加到1950万吨,国产大豆也无法填补每年进口3000万吨的巨大缺口。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胡志全说,增加大豆产量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增加大豆种植面积,一个是提高大豆单产数量,而两条途径都是困难重重。
提高大豆单位产量与规模化种植密切相关。海伦市有405万亩耕地,今年大豆种植面积131万亩,大多数土地掌握在分散的农户手里,海伦市农委生产股股长周洪程告诉记者,当地平均每户的大豆种植面积在1公顷左右,面积超过100公顷的种植户屈指可数;一家一户分散的经营方式,限制了大型农机具的推广使用,土地产出率低,大豆平均亩产在300斤左右,产量低,效益不高。
制约海伦规模化种植扩大的主要因素是资金不足。周洪程说:“种植大户如果要从分散的农户手里承包土地,一般每垧每年需要支付3000元左右的租金,每垧土地上种子、化肥、机耕、人工等费用平摊下来要2000元左右,如果要租100垧就需要50万元,这笔钱很少有人拿得出来。”
无论是扩大种植面积还是提高单产水平,国产大豆都无法在短期内实现大幅度增产的目标,大规模进口大豆将无可避免,外资也将继续主导大豆价格,这是郭清保、胡志全得出的相同结论。
国产大豆艰难“反攻”
海伦被称为“中国优质大豆之乡”,大豆被定位为该市的主导产业,一份汇报材料说,农民收入的30%和市乡财政收入的20%来源于大豆产业,去年这个市的财政收入是1亿元,也就是说大豆产业给这个市贡献了2000万元的财政收入,作为一个拥有67万人口的农业大市,2000万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数字。
记者获得的一份海伦市农委的文件显示,海伦建议国家对大豆进口应出台指导性计划,对大豆进口总量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合理调整大豆进口时间,在主产区大豆上市销售旺季,即在每年的10~12月三个月内限制进口,以减轻对国产大豆市场的冲击。
海伦市农委还建议实行大豆保护价收购制度,降低大豆生产风险,消除农户的后顾之忧,稳定和提高大豆种植面积。这一建议业内专家认为很难实施。如果按照每年大豆产量1600万吨计算,保护价每吨4000元,实施保护价收购制度国家每年需投入600亿~700亿元,如果加上仓储、运输等环节,还需要更多的投入,将对国家财政形成极大的压力。
胡志全认为,发展国产大豆当务之急是提高大豆主产区的规模化种植和经营水平,通过农村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实现统一播种、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及至统一销售,在大豆市场上抱团出动,提高议价能力。
郭清保也表示,在食用大豆领域,由于豆浆、豆芽菜等主要使用的是国产大豆,应该提升和巩固国产大豆的优势,待条件成熟时再向油脂领域发起反击,他说:“除在东北和黄淮海大豆集中产区推广高油大豆品种以满足我国众多油脂加工厂的需求外,今后还要在南方地区推广高蛋白和其他专用大豆品种。同时,提升传统大豆食品加工产业的档次,促进传统大豆食品产业的现代化。”
- 相关新闻导读...
- 黑龙江东北部大豆价格6月3日基本平稳2009-06-04 15:54:11
- 河南部分地区大豆价格6月4日平稳2009-06-04 15:53:03
- 节后河南周口地区大豆价格略有回落2009-06-03 17:49:05
- 国内部分港口进口大豆分销报价6月3日继续上涨2009-06-03 17:47:08
- 海关:国企大豆进口量增速64.2%2009-06-03 17:45:10
- 安徽亳州地区节后大豆走势相对平稳2009-06-02 16:40:33
- 热点新闻关注...
- 食用油涨价:大豆被“绑架”的苦果?2009-05-26 09:19:29
- 警惕大豆危机撬动粮食安全2009-04-29 09:14:41
- 组图:食用油涨势难止 引爆物价齐涨?2009-05-20 16:35:16
- 低价洋大豆冲击:国产大豆产业链面临严重萎缩2009-05-15 15:37:00
- 洋大豆寒流来袭 拯救国内大豆产业刻不容缓2009-05-27 09:39:39
- 大豆保卫战引发激辩:要不要发展转基因大豆2009-05-20 09: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