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其种植面积占全国的7%,目前总产量占全国的11%。在大豆生产发展过程中,黑龙江垦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使大豆单产和总产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01~2005年平均公顷产量达到了2531.7kg,2005年大豆平均亩产达到了178kg,达到或接近了世界先进国家的大豆产量。
大豆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技术,指的是行距为130cm大垄,在垄上采用60cm膜覆膜,膜两边的苗带距膜5cm以内种植方式及其相适应的栽培技术。该项技术是在总结和吸收大豆行间覆膜、大豆三垄栽培技术、大豆“深窄密”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大豆生育期降水不均的生态特点,而形成的高产栽培模式,大垄垄上行间覆膜大豆平均亩产达225kg,比未覆膜大豆增产30%以上。
一、理论基础
对高产栽培技术来说,“良种良法”只是一种大豆从低产向中产转化的有效途径,从中产向高产或者更高产,就得考虑品种、技术、生态三因子。大豆获得高产要有3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品种,没有一个增产潜力大的品种,技术或环境再优越,也不能获得高产。二是生态或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好,能满足大豆优质高产对外界的要求,就能获得高产又优质,环境条件不好它就不能获得。生态条件中对大豆产量和品质有影响的主要是水、温、肥和光。三是栽培技术与栽培措施,栽培技术实际上包含了栽培模式与栽培措施,一个栽培技术与栽培模式应该有其特色,实质上它是在某个生态条件下,对生态条件中某个不符合大豆优质高产生长生态因子进行改变与改善,最后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二、主要技术措施
1、整地 伏秋整地,严禁湿整地。对没有深松基础的地块采取深松,深松深度35cm以上;有深松基础的地块采取耙茬或旋耕,耙茬密度15~18cm,旋耕深度14~16cm。秋起130cm的大垄,垄面宽80cm,并镇压。
2、品种选择选择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在当地能正常成熟的品种。
3、 地膜选择 选用厚度为0.01mm,宽度为60cm的地膜。
4、播种时期当土壤5~10cm地温稳定通过5℃即可播种,黑龙江东部地区可在4月25日至5月1日,北部地区可在4月28日至5月5日播种。
5、种植密度遵循肥地宜稀,瘦地宜密的原则,每公顷保苗22~26万株。
6、播种方法选用2BM~3覆膜通用耕播机或2BM-1行间覆膜通用耕播机,垄上膜外单苗带气吸精量点播,苗带距膜2~3cm,不准超过5cm。一次完成施肥、抚摸、播种、镇压等作业。
7、覆膜标准覆膜笔直,百米偏差不超过5cm,两边压土各lOcm,东部地区每间隔10~20m膜上横向压土,西部地区每间隔1.3~1.4m膜上横向压土,防止大风掀膜。
8、播种标准播量准确,正负误差不超过1%,播到头,播到边。
9、施肥每公顷施N、P、K纯量120~150kg,黑土地N∶P∶K为1∶1.5∶0.6,白浆土地为1∶1.2∶0.6。采用分层侧深施肥。肥在膜内种侧10cm,1/3肥施于种侧膜下5~7cm,2/3的肥施于种侧膜下7~12cm。
在大豆初花期、鼓粒期、结荚初期分别进行叶面追肥,参考配方为每公顷施尿素4.5kg、磷酸二氢钾2.25kg。第一遍机车或航化均可,第二三遍以航化为主,要做到计量准确,喷液量充足,不重不漏。
10、化学灭草灭草方式以播前土壤处理为主,茎叶处理为辅。播前土壤处理和茎叶处理应根据杂草的种类和当时的土壤条件选择施药品种和施药量。茎叶处理可采用喷雾器,进行苗带施药。喷药量土壤处理每公顷150~200L,茎叶处理喷液量每公顷150L。土壤处理可选择金都尔、异丙草胺、禾耐斯(90%乙草胺)等除草剂。苗后处理可选用精稳杀得、烯禾啶、精喹禾灵等除草剂。
11、中耕管理在大豆生育期内中耕3遍。大豆出苗期进行第1遍中耕,深度为15~18cm,或于垄沟深松18~20cm,要让垄沟和垄帮有较厚的活土层;第2遍中耕在大豆2片复叶时进行,深度8~12cm;第3遍在封垄前,深度8~12cm。
12、化学调控大豆生长过于旺盛时,要在初花期选用多效唑、三碘苯甲酸等化控剂进行调控,防止后期倒伏。
13、残膜回收在大豆封垄前将膜全部清除,并回收,防止污染。起膜后覆膜的行间进行中耕。
三、应注意的事项
不宜选择过晚熟品种,要选择在本地能正常成熟的品种。种植的密度每公顷应控制在25万株左右。大豆行间覆膜技术应选择在干旱地区或干旱年份应用,不易在水分充足的地块应用此项技术。要选用拉力强度大的膜,以有利于膜的回收,不污染环境。
大豆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08-12-12 来源:
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其种植面积占全国的7%,目前总产量占全国的11%。在大豆生产发展过程中,黑龙江垦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使大豆单产和总产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01~2005年平均公顷产量达到了2531.7kg,2005年大豆平均亩产达到了178kg,达到或接近了世界先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