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耧播方式种植大豆,行窄、过密,加上其它多种原因,产量始终徘徊在100~150kg。我们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摸索出了可使大豆增产40%以上的新途径,即“四改一增”的技术。
提高大豆产量的通常措施,除了选用优质高产的新品种外,还要注意轮作倒茬。根据试验,大豆多年连作后表现为生长迟缓、植株矮小、下部叶片萎黄、落叶早、荚少粒小。试验还证明,重茬(连作)3年以上的可减产20%~30%,迎茬2年连作的减产30%以上,因此轮作换茬在大豆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大豆高产超高产种植要在此基础上实行“四改一增”栽培新技术。
1 改传统耧播的窄行为40~45cm的宽行
一是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田间郁闭,防止大豆落花落荚,为大豆正常生长提供有利空间和条件。二是便于操作,在习惯耧播的地方可堵住耧的中腿来加大行距,即省工又节省种子,且为间、定苗打下基础,便于田间管理。
2 改传统的不间苗为单株等距离合理密植
多数地区在大豆生产管理上比较粗放,没有间苗的习惯,往往是密度过大,田间郁闭,落花落荚,造成减产。密度的大小要根据不同地块、播种时期和不同品种而定。具体来说: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早播宜稀,晚播宜密;春播宜稀,夏播宜密;大叶型、分枝多而开张的品种宜稀,小叶型、分枝少而收敛的宜密;晚熟品种宜稀,早熟品种宜密。例如鲁南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鲁豆2号、高丰一号、84-5、鲁豆4号、早熟1号等的夏播密度为1.4万~2万株/亩,行距40cm,株距在8~10cm之间。
3 改不施肥为施种肥和开花结荚期施用氮肥
多少年来,多数农民种植大豆没有施肥的习惯。根据我们的试验,大豆施用种肥磷酸二铵10~15kg/亩,播种时深施;开花结荚期追施纯氮2~3kg/亩的氮肥,自大豆开花起,结合其他药品叶面喷施0.3%~0.5%的磷酸二氢钾,每10天,喷施1次,增产效果可达20%~30%。
4 改不浇水为及时浇鼓粒水
“大豆开花,捞鱼摸虾”的谚语。说明了大豆开花、结荚、鼓粒3个时期需水量较大。此时水分充足可起到减少花荚脱落、增荚、增粒和提高粒重的效果。8月下旬至9月份,一般年份较为干旱,根据我们的试验,及时浇水可增产10%~25%以上,甚至30%~50%。
5 增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大豆的开花、结荚、鼓粒期,科学地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鼓粒和增加粒重有明显的效果。在生长不繁茂的地方,于盛花期用0.001g增产灵溶于少量酒精中,加水35~100kg,每亩喷60kg,隔7天后再喷1次,可起到增花保荚,提高百粒重的作用;或使用三十烷醇,浓度为0.1mg/kg,分2次喷洒,初花期植物较小,每亩喷20kg,盛花期植株大,每亩喷40kg。在高肥水栽培的田块上,于大豆开花初期用0.125%矮壮素,每亩喷洒30kg,一般增产10%~20%,秆长倒伏严重的田块使用矮壮素后增产高达30%以上。但要特别注意,许多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不同浓度下对作物的生理调节都有不同影响,使用不当会适得其反。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浓度的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