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茶叶

北京奥运会对茶叶品牌宣传有限

时间:2009-08-18 12:04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责任编辑:欣然
核心提示:2009年,我们既可以说中国茶业于全球金融危机中傲然挺立,也可谈“奥运低谷效应”未在中国茶业显现。一定程度上,奥运东风促进了中国茶业的发展,但若多角度逐一分析,2008北京奥运会对中国茶业的带动效果并非仅此一句就可轻易概括。
  2009年,我们既可以说中国茶业于全球金融危机中傲然挺立,也可谈“奥运低谷效应”未在中国茶业显现。一定程度上,奥运东风促进了中国茶业的发展,但若多角度逐一分析,2008北京奥运会对中国茶业的带动效果并非仅此一句就可轻易概括。

  为了体现茶叶在接待外宾与运动员时的独特效果,以及中国茶文化的绵长悠远,中国茶人已通过多种途径在北京奥运会上实现了。但囿于多方原因,我们宣传出来的是茶,却不是茶产品;推广出去的是茶文化,而非茶品牌。所以说,北京奥运推广了中国茶文化,却对茶叶品牌的宣传略“有限”。当然,文化是一国发展的软实力,文化间接影响经济,但是从奥运经济的宏观角度看,中国茶业在奥运经济中的角色还是略显低调。难怪在 2008北京第29届奥运会结束后,有专业人士声称:“奥运会:中国茶与世界擦肩而过,北京奥运会给中国茶企的宣传机会有限。”

  中国是世界上茶叶产量最大的国家,中国茶文化拥有几千年历史,此次奥运会上安排了很多茶文化的元素,中国茶应该能够通过北京奥运会在世界上提高知名度。然而,面对千载难逢的奥运商机,中国茶界从一开始就遭到可口可乐国际大牌饮料商的法律约束,茶叶品牌受到相关制约,即便对于唯一的赞助商云南龙润普洱茶也未能在此后的一年中呈现预期效益。虽然云南龙润茶业荣幸成为唯一北京2008年奥运会特许商品生产与销售商,但据资料显示,奥运普洱茶限量发行5万套,因此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此举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而且获益的也仅仅是普洱茶一家。

  中国茶产业虽然是跨越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综合产业,但在经济总产值中仍属份额偏低的次级行业。综观国内茶叶品牌,大多呈现零散、规模较小等特征,普遍存在“有品类,无品牌”的尴尬境地,导致产茶大国缺乏核心品牌。这也是中国茶业在奥运面前宣传效果有限的重要原因之一。

  奥运期间,北京是辐射全国、世界的中心城市,国内外游客对中国茶的关注度总归比以往有所提高,目前茶产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产品向高档消费品过渡的阶段。

  但是,稳中上升的中国茶业主要还是依托于中国整体经济的坚实基础,难以过多归功于北京奥运。中国茶业走向国际市场仍有诸多障碍,行业以及政府还需做足功课加强自身努力。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查看所有评论新农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