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业发展“日本现象”的启示
□ 本报记者 胡占莉
随着某地区现代经济的发展,该地区的蚕业生产逐步萎缩。日本蚕业发展就经历了这样一条道路,被成为蚕业发展的“日本现象”。现在我国蚕业发展的“东桑西移 ”也是“日本现象”在中国蚕业上的表现。随着浙江、江苏、山东等东部省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不断上涨,传统的蚕桑生产下降;与此同时,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拥有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具备发展蚕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基础。因此,蚕茧生产区逐步从东部向西部地区转移。
东桑西移
国家“东桑西移”工程就是为了顺应“东桑西移”的趋势而实施的。在这项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有明显的规划痕迹。
第一阶段,中西部地区蚕桑生产取得较大发展,形成一批规模较大的蚕茧生产基地,使蚕桑生产成为部分中西部地区的支柱产业。第二阶段,中西部地区蚕桑生产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形成一批国家级重点蚕茧生产基地和一定规模的丝绸初加工能力。第三阶段,全面实现我国茧丝绸行业“十一五”发展目标,形成东部巩固、中部提升、西部大力发展的桑蚕资源新型茧丝绸优势产业带。
2006~2007年间,每年支持50个龙头企业建设50万亩桑园、7500个养蚕大棚、2500个小蚕共育室,推广7500万片方格簇,支持50个配套蚕种场改造制种仪器和设备。2008~2009年间,考虑到汶川大地震和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茧丝绸行业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巩固、恢复、提高” 的原则,即巩固原有蚕桑生产基地、恢复灾区蚕桑生产、提高茧丝质量和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劳动生产率。
广西桑蚕产业是这项工程的直接受益者。自2006年国家“东桑西移”工程实施以来,广西共承担“东桑西移”工程建设项目17个,总投资1.33亿元,主要分布在横县、柳城县、融安县、鹿寨县、东兰县、宜州市、象州县等12个县(市、区),共扩、改种优质桑园14万亩,新建和改造蚕房、养蚕大棚14.7万平方米,小蚕共育室3.5万平方米,示范推广方格簇1655万片,改造和新建热风循环烘茧机、节能环保烘茧灶等收烘设施7套,扶持建设集中养蚕或者蚕枝食用菌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2个,新建蚕沙池3150平方米,沼气池1138立方米,新建技术培训、示范推广教学设施1070平方米,配套蚕种场更新改造一大批制种设备和仪器。
战略转移的成果
广西桑蚕生产自2000年步入快车道,蚕茧产量每年在全国排名上升一位,从2000年的全国第六升至2005年全国第一,并连续5年荣登全国冠军宝座。 2007年,广西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分别达到202万亩和20.5万吨,其桑蚕茧产量超过世界第二的印度全国的产量。目前广西蚕茧产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广西桑蚕产量的提高过程是“东桑西移”的一个缩影。毫无疑问,在我国桑蚕的生产已经从东部转移到了西部。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东部丝绸企业看重了中西部在自然、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纷纷到中西部成立或者合作办厂,将东部优良的管理、生产、营销经验移植到西部。目前已经有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浙江天中山丝绸有限公司、浙江华芝丝绸有限公司、江苏省苏豪丝绸集团公司、江苏华佳丝绸集团公司、浙江新丝路集团公司、江苏恒源达丝绸公司、浙江德清丝绸公司、浙江花神丝绸公司等一大批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较强的东部企业先后在西部落户。
这些企业将先进的自动缫丝技术带到了西部。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教授李龙介绍,2003年广西共有缫丝机8.3万绪,其中自动缫丝机比例为79%,年产生丝2164吨。至2008年,广西共有缫丝机22.36万绪,其中自动缫丝机比例100%,年产生丝14952吨,比2003年增长了691%。自治区内蚕茧自用比例由2003年的25%上升到2008年的74%。
“东桑西移”不仅为整个产业带来了生机,企业也成为这场转移的受益者。2008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国丝绸出口不畅,丝绸企业困难重重,亏损严重。但在广西的缫丝厂大部分都没有亏损,而且还有赢利。
另一方面,西部人才缺乏,在技术创新方面,除了蚕桑方面外,新产品、新技术成果较少。而东部企业在转移的过程中,将贸易、销售、科研创新等不需要占地的资源留在了东部,并且不断推动其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现代日本蚕业启示录
日本蚕业萎缩的过程被称为“日本现象”。那么,萎缩后的日本蚕业又将怎样发展?
据日本蚕丝会会长高木贤介绍,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日本经济下滑,消费者购买能力下降,进一步抑制了丝绸消费。虽然今年4月停止了生丝的进口征税体制,启动了免税限额关税制度,但是其消费还是出现了严重的下滑。丝织品的生产从2.4万平方米降到1.4万平方米,降幅为42%。
为了保护丝绸文化和丝绸工业遗产,日本丝绸工业相关机构和组织甚至开始了大范围的推进“和服文化考试”。2006年起,日本启动了“和服文化考试”行动,该行动主张重新恢复传统以及和服文化,认为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装,必须通过大范围发布和深化和服有关知识来刺激和服消费。每年大约有1万人接受考试。为了应对销售困难的情况,日本公司开发出高品质的丝绸,这些丝绸包含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者丰富的文化内容。
同时,据日本信州大学纺织科学系主任平井利博介绍,借助日本纤维工程研究方面的成绩,很多公司和研究机构对于蚕丝进行纳米技术等处理,使得蚕丝具备更多的功能。日本在蚕丝高科技方面的研究引起了业界同行的关注。
- 相关新闻导读...
- 今年广西区农民种桑养蚕收益可观2009-11-17 11:31:45
- 白水洋镇晚秋蚕预计收入180余万元2009-11-13 15:55:58
- 宜宾:打造西部优质茧丝生产基地2009-11-11 11:46:33
- 凤凰县发展种桑养蚕扩宽农民增收渠道2009-11-10 11:41:53
- 禄劝5000蚕农年赚3亿 参与养蚕农户5000余人2009-11-09 11:14:28
- 靖西蚕农户均收入6170元2009-11-06 11:48:48
- 热点新闻关注...
- 宜宾:打造西部优质茧丝生产基地2009-11-11 11:46:33
- 白水洋镇晚秋蚕预计收入180余万元2009-11-13 15:55:58
- 凤凰县发展种桑养蚕扩宽农民增收渠道2009-11-10 11:41:53
- 蚕业发展“日本现象”的启示2009-11-16 12: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