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广西鹿寨蚕农积极养好秋蚕

时间:2008-09-05 03:11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双抢”季节刚过,气温也逐渐转凉,广西鹿寨县蚕农饲养秋蚕又忙碌起来。在鹿寨县寨沙镇六往村,经过夏伐后的桑园,由于施肥管理到位,常有雨水滋润,长势较好,满园的嫩绿,桑园里到处可见人们提着竹筐在采桑叶,而家里养的小蚕已长到四、五龄大。六往村下寨屯队长
  近几年,随着蛙油市场价格的一路飙升,“养蛙热”渐渐升温,很多农民开始急切地寻找人工养蛙的技术和办法。对此,省园艺特产管理站站长、推广研究员孙振天郑重提醒:尽管10年前就有人开始探索人工养殖林蛙的技术和方法,也有人宣称已经探索成功,但全人工饲养林蛙的方法和技术尚未成型,远未达到推广阶段,因此农民应谨慎行之。

  据孙振天介绍,我省林蛙养殖的历史并不悠久,但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最近20年东部山区兴起了封沟养蛙。所谓封沟养蛙,其实只是一种自然环境下的人工管护,它对自然条件要求较高,一是要求两山夹一沟,山上必须有高大的阔叶树以保证80%以上的郁弊度;二是要求有适合昆虫生活的灌木丛和杂草;三是地面上必须有一定厚度的落叶来调节温湿度;四是必须有水沟保证林蛙的越冬和繁殖;五是要求有适宜的气候条件。目前我省东部山区大约有6000多条适合养殖林蛙的山沟,基本都已开发利用。

  鉴于林蛙对自然环境要求的多样性,而且野生环境下,商品蛙一般至少要达到3年生以上,因此模仿天然生态环境对林蛙进行人工喂养难度可想而知。目前人们正在探索的全人工养蛙法包括围栏养蛙、人工喂养黄粉虫、利用大棚、温室养蛙以延长其生育期等,但它们普遍面临着三大难题:一是疾病问题。圈养密度大,温室又不通风,导致疾病传播速度快,不易治疗;二是越冬问题。林蛙越冬需要氧气,需要适宜的温湿度,而且排泄物还不能超标;三是饲养成本问题。林蛙的人工饲养以黄粉虫为主,其成本较高。因此严格意义来讲,目前还没有一项适合推广、比较成型的人工养殖技术。

  既然适合封沟养蛙的山沟都已开发利用,而人工养蛙又面临重重难关,那么如何实现林蛙养殖业的最大效益?对此,孙振天建议,一是通过提高林蛙的自然回捕率来增加林蛙的单产,二是在蛙油的深加工上下功夫。

  一只3年生林蛙可产卵800个左右,但3年后自然回捕率只有3%-5%,实际产量很低。提高林蛙的回捕率,可以采取两步养蛙法,即针对小蝌蚪适应性差、死亡率高的特性,加强人工补喂饲料以提高林蛙第一年的成活率,第二年仍将其放归自然生长。目前全省有10多条封沟采取了这一办法,林蛙回捕率可提高到8%。

  蛙油深加工是我省的一个弱项。目前我省有蛙油加工企业20多家,成规模的只有两三家。全省每年蛙油产量在200吨左右,但年加工量还不到20吨,绝大部分蛙油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直接上了餐桌。究其原因,对林蛙和蛙油基础研究的缺乏首当其冲。目前林蛙油的市场价格已经达到了每公斤4500元左右,利润和发展潜力可见一斑。看来,林蛙产业要想取得大发展,还得科研先行。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查看所有评论新农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