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育标准
养蚕生产上习惯于将依据不同的饲育方式方法而研究制订的主要技术要求,称为饲育标准或饲育参考表。如"小蚕炕床三回育饲育标准"、"地蚕条桑育饲育参考表"等。饲育标准或饲育参考表的内容,一般包括龄别、日期、饲育温湿度、给桑时刻、给桑回数、给桑量、蚕座面积、技术处理要点等、小蚕期还要增到调桑尺寸,大蚕期则要注明要芽叶、片叶还是条桑。
各龄用桑标准
幼虫期蚕体水分率,蚁蚕为75%,到一龄龄末上升到85%;此后较稳定地保持在85%…88%之间,至五龄第3蚕开始下降,熟蚕时降低到75%上下。蚕体干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数据,不同龄期对给与桑叶的质量要求是有差异的,蚕对水分、营养分的要求相结合,则构成各龄用桑选采的标准、原则;小蚕特别是一二龄用桑,要求软嫩适熟含有较多的水分和蛋白质;随着蚕龄的递增,所用桑叶的碳水化合物宜逐步增加,水分和蛋白质含量可逐步减少。而桑叶的水分,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等的含量,又与在枝条上的着生部位即叶位有关,从梢部到基总,其水分、蛋白质逐步减少,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相应增加。因此,各龄用桑选采标准以湖桑为例一般为:第一龄选采芽梢顶端由上而下的第3、4片叶,叶色为将转浓绿色;第二龄选第5、6片叶,叶色为刚呈浓绿色;第三龄起可采三眼时,时色为浓绿色;第四五龄除饷食时注意选用软嫩一些的桑叶外,可采用三眼叶、新梢叶或条桑喂饲。
饲育温湿度
蚕属于变温动物,其体裁温受环境温度所支配,无气流时体温略高于外温(不超过1摄氏度)有气流时体温略低于外温。一般认为对桑蚕生长发育较为适合的温度范围为20…30℃.在这一发育适温范围内,小蚕期宜偏高,大蚕期宜偏低。各个龄期的最适饲育温度,一龄为27…29℃,以后每龄降低1℃左右,至五龄为22…24℃;各龄眠中,宜比食桑时降低1℃左右。长时间接触30℃以上高温或20℃以下低温,都会扰乱蚕的生长发育,应尽量避免饲育的相对湿度,一二龄80%…85%,以后逐龄降低降低5%左右,五龄时以75%为宜。过湿或过干,都会影响蚕的发育经过与健康状况。
饲育方法
又称饲育方式或饲育型式。养蚕生产上通常将具备某种特点的饲育方式方法,简称为"**育"。例如,按每日给桑次数数划分,在4次以下的统称少回育,并细分又有四回育、三回育、二回育与一回育;按饲育场所划分在正式建筑物之外饲育的统称屋外育,在屋外利用土坑底面当蚕座、上搭棚架遮盖的叫土炕育,利用林荫搭建饲育棚架的则叫林中育或林荫;用蚕匾当蚕座的叫蚕匾育,搭好蚕架铺上芦廉将蚕座固定,不好随意活动的则称作蚕台育;蚕室地表或地下设有加温火炕、烟道,专门用来饲养小蚕的叫做炕床育,其中面积较大、饲育容量较多的又叫做炕房育;给桑后为防止桑叶萎凋而覆盖防干纸育,至六七十年代起改用聚乙烯塑料薄腊覆盖则称作塑料薄膜覆盖育;以给予桑叶的形态划分,给予片叶的称片叶育,给予全芽的称全芽育,给予条桑的称条桑育;以饲料划分,用桑叶喂养的叫桑叶育,用人工饲料饲养的叫人工饲料育有时则把几种特点结合起来。定下一个名称叫法,例如:小蚕炕床三回育,地条桑育,小蚕片叶立体育,稚蚕人工饲料等。
种茧育
用于产卵制种的蚕茧称为种茧,以获得制种用茧为目的养蚕生产则称为种茧育。种茧育同时饲养中国系统与日本系统的纯种或原种,所儿得的种茧中系呈短椭圆球形,日系呈现束腰形。
丝茧育
用来缫丝的蚕茧称为丝茧,以获得缫丝原料为目的养蚕生产则称为丝茧育。丝茧育饲养中国系统与日本系统的一代杂交种,所获得的蚕茧一般呈现长椭圆形。
蛾区育
以一只雌蛾所产的蚕卵为一个群体,计量单位为蛾或蛾区。以蛾区为单位分别饲养,称为蛾区育,也称单蛾育。1个蛾区有400…500粒是蚕镦,饲养后可获得4-粒左右的蚕茧。蚕品种选育阶段多采用蛾区育;蚕种繁育技术操作规程规定,饲养原的原母种繁制原原种进,必须采用蛾区育。
蚁量育
将数个蛾区乃至数十个蛾区孵化出来的蚁蚕混合,秤取一定重量的蚁蚕为一个饲养单位,称为混合蚁量育或蚁量育。饲养原原种繁制原种,采用定蛾区1克蚁量育;饲养原种繁杂交种,采用28蛾框制原种或散卵原种4克蚁量育。饲养杂交种以盒计算,每盒约10克蚁量。1克蚁量约有蚁蚕2100…2300头。
人工饲料育
蚕的人工饲料,是相对于桑叶这一天然的称呼,泛指经过加工制作的各种饲料,用人工饲料饲养称为人工饲料育。混有桑叶粉的人工饲料叫混合饲料,不含桑叶粉但含有部分其他蚕然食物的人工饲料叫准合成饲料,由氨基酸等纯学化学物质组配的饲料叫合成饲料。目前已经在生产上应用的主要是混合饲料,合成多用于科学研究。混合饲料一般由桑叶粉、脱脂大豆粉、淀粉、蔗糖、纤维素、琼脂、维生素、无机盐混合物等按一定的比例配制成粉末状,经加水搅拦、蒸煮冷却成形,可用刀削成片状、夭状、给蚕喂养。使用人工饲料养蚕,除要注意饲育环境的卫生,力争做到在无菌条件下饲养。由于饲料成本高、饲育环境条件要求严,一般只用于小蚕饲养,其中大多数为1…2龄工人饲料育,3龄后改为桑叶育。目前正在对人工饲料育进一步研究中,其目的是力争经济效益不低于用桑叶为饲养的丝茧育。
小蚕共育
养好小蚕对蚕茧的高产稳产关系极大,俗语说"养好小蚕一半收"。小蚕期对桑叶质量、饲育环境的温湿度、饲育管理技术水平、桑叶量相对较少,但所需的蚕室蚕具与劳力、桑叶量相对较少,所以国内外普遍采取将小蚕集中起来,共同饲养的方式,简称小蚕共育。小蚕共育有利于小蚕期间的消毒防病,有利于节省蚕室加温燃料。节省桑叶和劳力,有利于贯彻饲育技术措施,确保小蚕生长发育健康齐一,是一种带有专业化,企业化、留校取消取消的经营方式。小蚕一物质财富需建有标准较高的小蚕共育室,培养技术熟练。责任心强的共育人员队伍,有条件的地方还设有小蚕专用桑园。共育时间分1…2龄共育和1…3龄共育两种,至3龄或4龄再分发给农户饲养,中国目前的小蚕饲育形式较多,有乡村集体经营的小蚕共育中心或共育室,有在蚕农自愿结合为基础组合进行的联户共育,也有以具备一定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的蚕农为主体承包经营的小蚕饲养专业户。
激素养蚕
激素养蚕的严格含义是指昆虫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养蚕生产上的应用。桑蚕与其他昆虫一样,具有调节控制生长发育、蜕皮、变和滞育等功能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现已查明家蚕的脑、咽侧体、前胸腺与咽下神经节能分泌出脑激素(BH)或促前胸激素(PTTH),保幼激素(JH),蜕皮激素(MH)和滞育激素(DH)。正是这些激素的主导作用或共同作用,对蚕的一生进行有效调控。在上述几种激素中,研究较为深入的保幼激素与蜕皮激素,已于70年代开始应用于养蚕生产。例如,在5龄第3d体喷人工合成的保幼激素类似物,只要剂量适当,可使5龄经过延长1d即延迟1d老熟,蚕茧与茧丝产量相应增加10%左右;在见熟时添食从牛膝等植物中提取的植源性蜕皮激素,可使龄期缩短半天左右,促进老熟上蔟齐一,并可节省5%左右的用桑量。有些地方的蚕农针对保幼激素可延长龄期,增加用桑和蜕皮激素可缩短龄期,节省用桑的功用,编了一句顺有溜:"两种激素拿在手,缺叶余叶不用愁"。80年代后期,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又发现咪唑类化合物具有促进幼虫早熟变态的作用,并把这类化合物称为抗保幼激素(AJH)。这项研究成果也已开始在生产上应用。目前一般采取从3龄或4龄饷食开始连续48h添食AJH,可使二化4眠5龄的蚕品种改变成3眠4龄,即减少1次眠和1个龄就能老熟吐丝结茧。与正常的4龄5眠蚕相比,3龄添食的龄期经过缩短5d以上,全茧量约为5龄蚕茧的65%左右,茧层量约为50%左右,茧丝长相仿,茧丝纤度变细仅及正常蚕茧的60%--70%(约1.5-2.0D);如果4龄添食,则茧子更小更轻,茧丝纤度可细至1.0D左右。生产上正在进行利用抗保幼激素诱导3眠蚕生产细纤度原料茧的批量试验。
上蔟
将熟蚕收集,移放到蔟具上,让其吐丝营茧的作业过程称为上蔟。上蔟方法有四种:
(1)人工拾取法,由人工逐条拾取适熟蚕,再将适熟蚕撒放到蔟上,这种方法费时费工,一般用于种茧育,丝茧育始熟阶段也采取人工拾取的办法,但到了盛熟即大批熟蚕出现时多数采取别的办法上蔟;
(2)自然上蔟法,利用熟蚕有背地性、喜向上爬的特点,在盛熟阶段将蔟具直接放置在蚕座上,让熟蚕自动爬上蔟具吐丝结茧,此法效率高,但易产生在蚕座中作茧的现象,同时必须特别注意通风排湿,不然会使茧质受到影响;
(3)振落上蔟法,壮蚕期采用条桑育者,可以将上层桑条取出,振落熟蚕,收集上蔟;
(4)网孔收集法,盛熟时在蚕座上覆一层打孔塑料薄膜,利用熟蚕向上爬的特性,将钻孔爬到膜上的熟蚕收集起来上蔟,这一方法在中国一些主蚕区正逐步推广。
上蔟适期
应以适熟蚕上蔟,过早过迟上蔟均会对蚕茧产量质量带来不利影响。未熟蚕上蔟即止蔟过早,会增加不结茧或蔟中死蚕,茧层薄,丝量少,并因群体结茧速度不一产生迟结茧蚕的排泄物污染早结的蚕茧而造成茧色不洁;过熟蚕上蔟即止蔟过迟,则会浪费一部分丝量,多结双宫、柴印、薄皮及不正形茧。
上蔟密度
指单位面积或单只蔟放置熟蚕的数量。蜈蚣蔟每平方米上熟蚕450-500条,折蔟每平方米上400-450条,过稀不经济,过密则会影响茧质和上茧率。方格蔟蔟片,每片有156个孔格(纵13孔、横12孔,孔格为3×4.5cm,深3cm),上蔟时以孔格数的80%-85%计放熟蚕为宜。
蔟中管理
包括蔟中环境与蔟中保护,妥当与否长茧质关系极大。在适熟上蔟、密度合理的前提下,蔟中关键是要抓好蔟室温度、湿度、光线和气流管理。温度以24℃左右为宜,过高,熟蚕急于营茧,易增加又宫茧缓慢,且易增加薄头茧和不结茧蚕。俗话说"二斤熟蚕一斤茧",蔟中熟蚕排放的粪尿、吐丝过程中散发的水分数量大,温度自然而然升高。湿度过大严重影响蚕茧的解舒,还会增加死蚕和不结茧蚕。所以蔟室的相对湿度应设法控制在75%左右,并使室内有一定的气流。熟蚕有一定的趋光性,但又忌避100L以上的强光。蔟中管理总的要求是:温度以24℃为中心,上蔟初期宜适当偏高,待茧形形成后可适当降低;湿度以75℃为宜,切忌闷湿;上蔟初期避免强风直吹,经一昼夜茧形已初步形成之后,应开门开窗加强通风换气,使室内有0.5-1.0m/s的风速,以不断排出散发的湿气;光线宜均匀薄明;环境要求静寂,尽量避免各种振动。
吐丝营茧
5龄末期的熟蚕,丝腺腔内充满液状的丝物质,此时蚕体头胸部昂起在蚕座上徘徊,左右摇摆吐出丝缕,寻找营茧场所。吐丝营茧是蚕的一种本能习性。熟蚕上蔟后的吐丝营茧过程,大致可分成四个时期:一是结制茧网,作为正式结茧的支架;二是结制茧衣,使之出现茧形的轮廓,茧网与茧衣的丝纤维都比较凌乱,不能缫丝,只能作绢纺原料;三是结制茧层,也即可以用于缫丝的主要部分;四是结制蛹衬。吐丝速度,在24℃时平均1.1cm/s,从上蔟开始到吐丝终了约需60-70h。吐丝排列的形式,杂交种一般外层为S形,至结制茧层阶段改为∞形。
采茧
将结好的蚕茧从蔟上采摘下来称采茧。除用方格蔟上蔟者可用机械化、半机械化采茧器外,用其他蔟具上蔟一般只能用手工摘采。蚕从老熟开始经3d左右吐丝终了,再经2-3d蜕皮化蛹,刚蜕的蛹龄日的增加,体色逐步转为淡黄色、黄色、淡褐色,玉茶褐色,体壁也逐渐变硬。一般以蛹体色转为黄色时视作采茧适期,即春蚕期在上蔟后第6-7d、夏秋蚕在第5-6d,晚秋蚕在第7-10d方可采茧。未化蛹时采茧即为俗称的毛脚茧,烘茧时不易做到适干均匀;刚化蛹时采茧,因蛹体过嫩容易受伤出血,因而污染茧层,造成内印茧;采茧过迟,当蚕期寄生蝇蛆时会增加蛆孔茧。采茧宜轻采轻放,边采边选,将上茧、次茧、下茧分类摆放。采下的蚕茧及时薄滩于匾中,厚度以2-3粒蚕茧为好,过厚会引起发热从而影响茧质。
选茧
一般分二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指蚕农在交售鲜茧前进行先茧,采茧时要求将普通茧、双宫茧和印烂茧分别摆放、交售、采选好的鲜茧出售时,装茧的筐、篓中要插放气笼或干稻草,做到松装快运;运输途中应尽量减少振动,以避免蚕蛹出血,并应设法防止日晒雨淋。第二阶段是指缫丝厂在购回干茧后于煮茧缫丝前进行选茧。这次选茧,需先将茧衣剥去,成为光茧后再根据缫丝工艺要求,先除不能上丝车缫丝的次下茧。
鲜茧
是指从蔟采下,尚末进茧灶进行烘干处理的蚕茧。鲜茧采下至羽化出蛾只有7-10d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必须进行杀蛹干燥处理,成为干茧后供作缫丝原料茧。鲜茧的全茧量依蚕品种,饲育季节地区和饲育技术而异,其范围在1.5-2.5g,茧层率约为20%--25%.
鲜茧分类
采茧时要求边采边选,将普通茧、双宫茧与屑茧分别摆放、分开交售、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蚕在一个茧内吐丝叫双宫茧或同宫茧,这种茧茧形大茧层厚,但茧丝交错难以顺序解离,只能缫制特殊用途的双宫丝或制作丝绵等短纤产品。屑茧是指印头、烂茧、薄皮茧等严重不良茧。除去双宫茧、屑茧外的鲜茧统称普通茧,在蚕茧收购上又称为统号茧。交售评茧时,一般要根据缫丝工艺的基本要求抽样选茧,计算出可以缫丝的上茧比例即上茧率,作为计价的依据之一。
干茧
是指已进行烘干处理的蚕茧。对鲜茧进行烘干处理的目的在于杀死蚕蛹,防止出蛾、霉变,以便于长期贮放、运输和缫丝加工。使蚕茧干燥的方法有多种,生产上一般采用热空气干燥法,所以通常把蚕茧干燥称作烘茧。烘到适干程度的干茧,其重量约为鲜茧重量的40%--45%,也即250-220kg鲜茧烘成100kg干茧,习惯称烘折250-220kg。
大榕树养蚕
发布时间:2010-05-30 来源:柳州农业信息网
摘要:饲育标准 养蚕生产上习惯于将依据不同的饲育方式方法而研究制订的主要技术要求,称为饲育标准或饲育参考表。如"小蚕炕床三回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