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蚕上簇技术

发布时间:2008-12-29  来源:
摘要:一、上簇前的准备 (一)上簇室上簇室应选择地势高燥、空气流畅、光线明暗均匀、便于升温排湿的房屋。准备上簇的面积约为蚕座面积的1倍,一般每张蚕种需上簇面积50--55平方米。 (二)簇具生产上使用的簇具种类很多,主要有方格簇、折簇、伞形簇和蜈蚣簇(俗称草龙)等,其中
    一、 上簇前的准备 
   
  (一)上簇室 上簇室应选择地势高燥、空气流畅、光线明暗均匀、便于升温排湿的房屋。准备上簇的面积约为蚕座面积的1倍,一般每张蚕种需上簇面积50--55平方米。 
   
  (二)簇具 生产上使用的簇具种类很多,主要有方格簇、折簇、伞形簇和蜈蚣簇(俗称草龙)等,其中以方格簇为最好。 
   
  优良簇具应具备如下条件:(1)结构合理,营茧位置多,有利于提高上茧率。(2)簇中空气流畅,易于排湿,有利于提高蚕茧解舒率。(3)簇材来源多,成本低,体积小,便于贮藏保存与消毒。(4)上簇采茧方便,工效高。 
   
  二、 上簇技术 
  三、  
  (一)上簇适期 发育正常的5龄蚕在盛食期后,食欲逐渐减退,大量排出绿色软粪,体躯缩短,胸部透明,前半身昂起,左右摆动,寻找营茧场所,这时蚕为适熟蚕,此时上簇为上簇适期。适熟蚕上簇,蚕能及时吐丝结茧,吐丝量多,茧质优,产茧量高。上簇过早,则未熟蚕不能及时吐丝结茧而在簇具上到处爬行,并排泄大量粪尿,造成簇具、簇中环境的污染,增多黄斑茧等下茧,同时由于蚕食桑不足,造成吐丝量减少。上簇过迟,由于过熟蚕在上簇前徘徊吐丝而损失丝量。上簇后又急于吐丝而多结双宫茧、畸形茧等下茧。在生产上要做到适熟上簇,应掌握以下三个原则:随熟随捉,先熟先上簇;始熟偏老以“捉老”,旺熟偏生以“拾生”;早晨和傍晚偏熟,午间偏生。 
   
  (二)上簇密度 生产中合理的上簇密度一般为:纸板方格簇的进空率达80%--85%,折簇350--400头/平方米,蜈蚣簇400--450头/平方米,伞形簇350头/平方米左右。 
   
  (三)上簇方法 (1)人工拾取法:由人工逐头拾取适熟蚕,收集到一定数量后及时送到簇室,均匀投放在簇具上。此方法能做到适熟上簇,但很费劳力,特别在高温时,蚕老熟齐涌,要组织好人力及准备好簇具,同时上簇动作要轻,以防损伤蚕体。(2)自动上簇法:利用熟蚕向上爬行的习性,在蚕座上直接放置簇具,让熟蚕自动爬上簇具结茧。本方法省力而工效高,但难以全部让蚕都能适熟上簇。实际生产操作一般为:先拾去初熟蚕,当熟蚕达30%--40%时,给薄薄一层桑叶,然后将簇具放在蚕座上。为了促使蚕老熟齐一和及时入簇,可采取以下措施:大眼起蚕要分批饷食,分批饲养,使同一批蚕能老熟齐一;在见熟5%时添食蜕皮激素,可促使蚕老熟齐一;使用月桂醇、樟脑油、庚醛、鱼腥草等“登簇剂”。(3)振落上簇法:先人工拾取始熟蚕,待蚕大批成熟时,用枝条或大蚕网放在蚕座上,吸引大批熟蚕爬上,再取出枝条或蚕网,将熟蚕振落在蚕匾或塑料薄膜上,然后再收集撤放到簇具上。本方法简便工效高,但易损伤熟蚕体,条桑育可直接取出桑条以振落熟蚕。 
   
  四、 簇中管理 
   
  (一)温度 合理的保护温度以24℃为中心,上簇初期温度宜偏高24℃,结茧后期温度宜偏低24℃。温度过高,引起茧层丝胶蛋白质的变性,增加茧丝间的胶着力,缫丝时离解困难,同时熟蚕急于营茧,增加双宫茧。温度过低,蚕吐丝营茧缓慢,茧形小,穿头茧增加,色泽差,不结茧蚕增加,缫丝时易造成断头落绪。 
   
  (二)湿度 簇中湿度对茧丝质量的影响特别显著。熟蚕上簇后要排泄大量粪尿,一张蚕种(按2万头蚕计算)约排尿8公斤,此外,从气门及吐丝中蒸发水分约为蚕体总排出水分的2/3,很易造成簇中多湿。簇中多湿使死蚕增多,上茧率降低,茧色变黄,生丝量减少,茧层易生霉害。但簇中过度干燥,则会造成茧层疏松,棉茧增多,生丝的清洁与净度下降。为此,蚕上簇后要注意通风换气,提倡上高山簇,防止多湿环境,簇中湿度以70%--75%为宜。 
   
  (三)气流 簇中空气流通主要是排除湿气,提高茧丝质量。一般在上簇当时不宜强风直吹,以防熟蚕向一方密集;上簇一昼夜后,蚕已基本定位营茧,应开门窗通风换气,气流以0.5--1米/秒为适当,如遇闷热多湿天气,要用电扇进行人工通风,及时排除簇室中湿气,提高蚕茧解舒率。 
   
  (四)光线 熟蚕对光线敏感,表现为背光性。簇室光线明暗不匀,则熟蚕偏密于暗处,局部密度增大,双宫茧增多及茧层厚薄不匀。簇中光线太亮,则蚕集结于簇底下,下茧增多,茧色不良。因此,上簇室要求光线均匀,防止偏射光和阳光直射,以自然分散光线较为宜。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