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板栗

陈溪菇农让板栗刺壳“变废为宝”

时间:2009-10-29 15:55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欣然
核心提示:曾经一度让虞南山民烦恼的板栗刺壳,现在有了好去处,有人将它作为培植蘑菇的原料。这一“变废为宝”的结果,可要归功于陈溪村村民朱柏培。

曾经一度让虞南山民烦恼的板栗刺壳,现在有了好去处,有人将它作为培植蘑菇的原料。这一“变废为宝”的结果,可要归功于陈溪村村民朱柏培。

朱柏培虽经营着一家电器厂,但他一直留意着农业项目的开发。他认为陈溪的自然环境十分优越,而且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开发大有前途。2007年,他通过市场调查发现,
蘑菇类食用菌项目在绍兴、宁波地区很稀少,主要靠衢州等地进货。

这一发现,让他有了开发蘑菇产业的想法。他看到山民祖祖辈辈食用的野生栗树菇味道十分鲜美,如果能人工培育,不失为一条开发路子。于是,他先后找到浙江、四川等地的食用菌研究所,聘请专家来场作技术指导。

“去年,通过采集野生栗树菇的菌丝,进场繁育,利用仿野生技术,已成功培育出栗树菇。”朱柏培说,培育蘑菇要木料作为原料,如果量扩大,要消耗大量的木材,不仅培植成本高,还要破坏林木。偶然中,他看到房前屋后的板栗刺壳,不觉眼前一亮,能否用板栗刺壳作替代品?他的这一想法,得到研究所专家认可。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尝试,他欣喜地掌握了板栗刺壳培育栗树菇技术。朱柏培高兴地说,板栗刺壳与木材原料培育管理差不多,而且还比木材保湿性好。

目前,朱柏培已申请用栗树刺壳培育栗树菇的专利技术。同时,他的技术推广应用后,现在陈溪乡的板栗刺壳变成了“香饽饽”。

“一般来说,培育100斤栗树菇要消耗200斤板栗刺壳。”朱柏培笑着说,现在,陈溪乡附近的几个村板栗刺壳都被他收来了,足足有70多吨。不少村的村干部直夸他,帮他们解决了板栗刺壳的处理难题,节约了运输成本。

如今,朱柏培联结带动10户菇农,一起成立了山宝食用菌合作社,同时,他的蘑菇场里还成功培育出袖珍菇、苦鲍菇、香菇和凤尾菇。他透露说,现在,他的栗树菇在余姚等地市场小批量批发,受到市民欢迎。同时他正在进行注册商标,准备筹建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向超市、宾馆进行批发销售。

 

 

来源:上虞新闻网 作者:宋彦佩 通讯员 汪宏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查看所有评论新农网友评论...